(一)理念的提出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对我们多次告诫:“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5]人类在迈进文明社会的征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我们必须面对并做好解答的重大课题。历史上发生的多次重大灾难,无不印证了书中关于蔑视唯物辩证法就要遭受惩罚、违背自然规律就要受到报复等思想的深邃性和远见性,也印证了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发展方式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更总结了西方工业化的经验教训,科学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提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7年,习近平在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时的演讲中提道:“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6]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7]可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
(二)实现路径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发展规律得出的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我们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探索解决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基于此,建设生态文明:(www.xing528.com)
第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做到“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
第二,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要坚定不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第四,要坚定不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创新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五,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