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立足于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坚持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1.理论逻辑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对唯物史观这一基本立场的再强调、真坚持、新诠释。
2.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且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毛泽东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提出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自觉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江泽民明确提出,要把回应群众利益诉求与探索执政党执政规律结合起来。进入21世纪后,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胡锦涛强调,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不断强调和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核心逻辑。
90 多年来,尽管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很大的不同,但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则是一脉相承、始终不变的。
3.现实逻辑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在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生成的,是在改善党与人民的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生成的,是在着眼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将民族复兴梦与个人幸福梦融于一体,既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又同时属于每一名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党只有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改善党与人民的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复杂情势。我们党不仅担负着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使命,而且面临着一系列风险考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构建党建新常态。一切为了全党能够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二)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1.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只有承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找到发展的主体目标。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使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历史伟业之中。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2.发挥人民首创精神(www.xing528.com)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最普遍、最持久、最大量、最客观的基本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都紧密联系并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首创精神、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中国改革开放,既无现成的经验可搬,也无现成的模式可套,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寻找答案。这使得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常常走在理论概括的前头。这既迫切需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又激发了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发挥。
3.切实维护人民权益
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就要解决好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制定发展策略方针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权益,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教育、就业、住房、健康是目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十九大报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上实现重大突破,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无论是脱贫攻坚战,还是乡村振兴战略,都十足地鼓舞着群众。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近年来也在不断提升,群众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也越发紧密,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越来越强。今后,要发扬和提高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民生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2.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需要,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最终指向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针对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3.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完善法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必须确保人民群众在政治层面的民主。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直接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政党统治是为谁执政上。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为了人民的政党,至此已成功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并满足群众政治诉求的政治制度,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社会主义民主是各个层面的民主,不仅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福利,更体现在政治生活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成绩更加验证了我国制度的优势所在,尤其是政治制度这一最广泛的代表民意的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