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的一般高度为1.2~1.8 m,以1.8 m处的温度变化指标为判定依据,温度探测器设置在距离疏散平台1.8 m的高度以便采集此处温度,在第4章中,我们得知若火灾烟气温度超过80 °C便会灼伤呼吸道和表皮细胞,因此取80 °C作为1.8 m处温度的临界危险值。
图6-19~图6-22展示的是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总疏散时间2 500 s以内,工况一中由于纵向通风风速较小,上下游隧道内温度均保持在临界温度以内,通风对列车内部的温度影响较小,都没有明显的升高,因此设定2 500 s为该工况下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在工况A2、工况A3以及工况A4中,受到纵向较大通风风速的影响,距离火源燃烧位置前后100 m内的温度有所上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1 000~1 500 s时,列车内部的温度会相应较高,并超过临界温度80℃。因此,如果乘客在这个时间段内仍然处于列车内,且无法得到及时的疏散,其生命安全将会受到威胁。
图6-19 工况A1的温度变化图
图6-20 工况A2温度变化图
(www.xing528.com)
图6-21 工况A3温度变化图
图6-22 工况A4温度变化图
考虑最不利的情况,设置最大载客量2 958人次进行乘客疏散模拟实验,如图6-23所示,图中所展示的是列车内的人数随时间变化图。大约在1 300 s时,所有乘客都会撤离列车疏散至疏散平台,在所规定的最大时间限度1 500 s内,全部乘客都能够实现撤离列车。此时对于脱离列车的乘客而言,列车内部较高的温度对乘客的危害可忽略,因此,工况二、工况三以及工况四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均可设定为2 500 s。
图6-23 人数为2 958时车厢内人数随时间变化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