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色彩史:青花与珐琅的奇妙相遇

中国色彩史:青花与珐琅的奇妙相遇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花在元代迅速发展并非偶然,这与蒙古民族对祖先崇拜不无关系。元青花凤首扁壶 首都博物馆藏元青花釉里红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瓷器的青色色块浓淡疏密多有变化,并不使人感到单调乏味,相反有一种青白相映、层次丰富、质朴典雅的艺术效果。枢府瓷含灰量为6%~8%,青花瓷为9%~11%,烧成温度控制在1280±20℃。青花瓷烧结最好,釉面显色效果也最好,所以最漂亮。

中国色彩史:青花与珐琅的奇妙相遇

13世纪的蒙古汗国将来自伊朗的苏麻离青(钻青料)用于中国瓷器上,由此产生了元青花。在瓷器的色彩创造方面,青花的烧制成功是一大成就。那洁白的瓷胎上一抹抹瑰丽的靛青色,无比精美。

青花在元代迅速发展并非偶然,这与蒙古民族对祖先崇拜不无关系。据《蒙古秘史》记述:当初,元朝人的祖先是一个苍色的狼和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生了一个人,名字叫巴塔赤军。“天苍苍”,“苍”应是青(蓝)色,“惨白”即为雪白色。“苍狼白鹿”,这是传说,现实生活中古今不可能发生的,但尊天敬祖的蒙古族人民确认白色、青色是自己祖先的标志,蒙古汗国也称青色蒙古。[2]青花瓷用含氧化钻的钴矿为原料,在坯体上饰以花纹,然后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改变了唐宋时期主要在瓷器上印花、刻花的装饰方式,而可以在坯体上自由挥写。

元 青花凤首扁壶
首都博物馆藏

元 青花釉里红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瓷器的青色色块浓淡疏密多有变化,并不使人感到单调乏味,相反有一种青白相映、层次丰富、质朴典雅的艺术效果。由于氧化钻的作用,呈现翠碧精湛的色彩,蓝中有紫,恬静的青色、雅致的蓝色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在有些情况下青蓝同称,所谓的“青蓝一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说明这一点。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的元代青花满池娇纹碗,花纹装饰分碗口、碗底和碗外体三部分。碗底用荷花、荷叶、小草和鸳鸯进行装饰,看似对称,却并非对称,组合呈图形适合纹样;碗口是二方连续纹样,比较细密;碗外上部花头较大且规整,其叶细小有较大空白,下部是方形的二方连续图案,空白面积更大。整个纹样布局疏密有致,古淡清雅,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元 青瓷瓶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www.xing528.com)

元 青花满池娇纹碗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在元代枢府瓷中有一种像鸭蛋壳颜色的瓷器,又称卵白瓷,其釉色均匀,通体一致,很是素雅。枢府瓷含灰量为6%~8%,青花瓷为9%~11%,烧成温度控制在1280±20℃。青花瓷烧结最好,釉面显色效果也最好,所以最漂亮。

元 卵白釉印花云龙瓷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珐琅是搪瓷的旧称,是某些矿物原料烧成的像釉子一样的物质,涂布在金属的表面,称之为珐琅。珐琅器是珐琅与金属的复合制品,元代的掐丝珐琅技艺来自西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这件作品分金、铜两种胎骨,以铜为主。炉的腹部以白、黄、红缠枝莲连续布饰,上下以小花花边连续画成,炉内、上口、底边及象耳为金色(铜),花朵的大小、色相明度形成强烈对比。因有多处金色的存在,其色彩丰富调和,显得艳丽华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