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画家顾恺之等的绘画色彩简史

中国画家顾恺之等的绘画色彩简史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是东晋“博学有才气”的画家,他与陆探微、张僧繇被誉为“六朝三杰”。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大英博物馆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朱、赭、黄、白、黑为主体色彩,用胭脂、蓝靛、草绿、檀木为辅助色彩。南朝梁张僧繇《雪山红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僧繇在绘画色彩方面的另一贡献就是他创造了所谓的凹凸花。这种色彩的使用对于绘画作品的形式感与表现力都是极为有利的。

中国画家顾恺之等的绘画色彩简史

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是东晋“博学有才气”的画家,他与陆探微、张僧繇被誉为“六朝三杰”。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摹本,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以朱、赭、黄、白、黑为主体色彩,用胭脂、蓝靛、草绿、檀木为辅助色彩。使用的色彩主次分明,鲜明活泼,的确与晋代陶器上的朱红、红土、石黄、白垩、黑炭的特点完全相合。[2]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虽不是专论画法,但涉及画法的地方颇多,例如“山有面则背向有影”,注意到光线照射产生的阴影,以求立体感。又云,“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则为天光水色的设色。还说,“下为石磵,物景皆倒”,则为水中倒影。这种色彩观察与表现方法竟与西洋别无二致。

张僧繇,南朝梁人(生卒年不详),生长于吴(今江苏苏州)。明代鉴赏家詹景凤在《东图玄览》中对张僧繇的《观碑图》云:

张僧繇绢画《观碑图》……松针与草先以墨写成,加石绿笼过,寻于石绿上用苦绿描乱撒针。总之甚简,取意高也;意又精,不是草草,故以神为妙耳。……其石但用靛和赭石,加藤黄笼过,石脚则纯用赭石,人物衣服浅绛,俱不设大青石绿,独草与松针以石绿笼底……

南朝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www.xing528.com)

张僧繇在绘画色彩方面的另一贡献就是他创造了所谓的凹凸花。唐人许嵩在《建康实录》中云:

(大同三年)置一乘寺,西北去县六里……寺门遍画凹凸花,代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成;远望眼晕常如凹凸,就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

凹凸不限于花卉,山水等画种亦有此表现,这是利用色彩立体表达实物的一种形式,不同于西洋立体塑造画法,但也有相联系的地方,这对于有实践经验的画家来说是不难理解的。

(传)北齐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杨子华(生卒年不详),北齐宫廷画家。《历代名画记》卷八云:“天下号为画圣,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他的画作真迹《北齐勘书图》已不复存在,但宋人摹本《北齐校书图》也许与它有些联系。《北齐校书图》用笔细劲,刻画精致,颇有《韩熙载夜宴图》的意味。其用色简易,人物衣服用磦、朱砂染画,男士衣袍用浅色,侍女衣裙为重色。对于晋画,米芾用了“笔彩”这个词,笔彩不同于笔墨,它包含了“笔”和“彩”两者内容,它用色彩营造了一个二维空间。这种色彩的使用对于绘画作品的形式感与表现力都是极为有利的。当时卷轴画的色彩很难说清,唯有从石窟中的彩塑、壁画可以看出究竟。炳灵寺第169窟为西秦时彩塑和壁画,使用的白、红、紫红、赭、青、绿、黑、金黄、棕均为矿物颜料,虽然历经1000多年,色彩仍较鲜明,从中可看出米芾所说的笔彩是指勾和染的作画方法与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