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代十国-大分裂时代

五代十国-大分裂时代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〇七年—九六〇年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互争的继续状态。五代时南方小国,大抵占有产盐地区。柴荣不肯,只许每岁支拨军用食盐三十万斛。军士黥面制度——人是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五代统治者对人的残害,比前代更进一步。石敬瑭被称为五代最凶恶的皇帝。男女不论强奸和奸,一概处死。人工造成耕地面积缩小,农作产量减少,人民流离失所,山东富庶地区,变为贫瘠的灾区。

五代十国-大分裂时代

九〇七年—九六〇年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互争的继续状态。

五代十国的成立,证明江淮地区,尤其是长江、珠江两流域,经济发展成若干个独立单位,每个单位有适当的人力财力供军阀们利用,因而造成许多小独立国对峙的形势。

唐末士民避难南奔,关中人多往四川,淮南人多往江南。南方战祸比较轻微,可能继续吸引北方流民的迁入。南方军阀除钱镠用乡兵,其余所部将士,几乎全是中原人,他们在割据地掌握政权,可能吸引大量宗族、乡邻前去投靠。南方人口增加,生产力自然跟着上升。

盐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又是税收的重要来源。五代时南方小国,大抵占有产盐地区。柴荣夺南唐国江北诸州,划江为界,南唐王李璟失去盐场,遣宰相冯延己献犒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钱十万贯、茶五十万斤、米麦二十万石,请求赐给海陵(江苏泰县)盐田。柴荣不肯,只许每岁支拨军用食盐三十万斛。李璟借此募集士卒,维持残局。足见盐是构成每个经济单位的主要条件。

茶是南方特产,又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五代时湖南产茶最多,所以也能成立一个小国。楚国王马殷令民大量采茶,卖给北客,每年收税甚巨。殷又在开封、襄(湖北襄阳县)、唐(河南唐河县)、郢(湖北钟祥县)、复(湖北沔阳县)等州设邸(栈行)卖茶,获利十倍。

南平国不产盐茶,它只靠南北交通中枢的江陵,勉强立国。它不仅对中原皇帝进贡称臣,不敢失礼,为了盐的供给(唐每岁给盐一万三千石,周指定泰州运盐给南平),就对南汉、闽、蜀等小国皇帝,也不惜屈身称臣,为了商业上不受禁阻。它没有特产,在诸国中最为弱小。

南方农村副业纺织业,一般是绢绫麻布,与中原略同。有些落后地区,如楚国用茶交换中原的绢帛,贸易上处在不利地位,后来令农民缴纳绢帛代税钱,纺织业很快发展起来。唐时两广、福建种植木棉,楚王马希范秋冬二季用木棉布做地衣,想见湖南也种棉当纺织原料。北方纺织用丝麻,南方丝麻以外,有木棉,这是一种新富源

南方滨海国家,依旧进行国际贸易,广东的广州,福建的泉州,浙江的明州,蕃商往来不绝。猛火油(煤油)的输入(占城国出产),成为水战及攻城的利器。

南方诸小国的经济基础,大体是这样。

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他们的残虐政治,对经济起着怎样的破坏作用呢?

军士黥面制度——人是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五代统治者对人的残害,比前代更进一步。朱全忠,强迫农民当兵,面上雕刻文字,记明军号,军士逃归乡里,定遭擒杀,唯一生路,是群聚山谷为盗。刘仁恭(卢龙节度使)调发境内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男子当兵,平民面上刻“定霸都(军)”三字,文士腕或臂上刻“一心事主”四字,共得二十万人。朱全忠以后,直到宋朝,军士黥面,成为定制,农民一入军籍,永远不能回复生产。前代兵士还可溃逃归乡,从事旧业,五代以后,军士不当兵就当盗,成为一个破坏社会的特殊阶层。

刑罚——五代君主,全是野蛮武夫,杀人看作娱乐,民命轻似草芥,各朝法律,即使略有出入,残暴大体类似。李嗣源被称为五代最仁慈的皇帝,某次他听巡检使浑公儿口奏有百姓二人用竹竿练习战斗,他立刻命令石敬瑭去办理。敬瑭把二人杀了。第二天枢密使安重诲奏称二人是小儿,战斗是游戏。石敬瑭被称为五代最凶恶的皇帝。他制定法律,凡强盗捉获,不计赃物多少,一钱以上,一概处死。盗所居本家及四邻同保一概诛灭。男女不论强奸和奸,一概处死。官吏愈能杀人,得赏愈厚,郓州捕贼使者张令柔杀尽平阴县(山东平阴县)十七村居民。卫州刺史叶仁鲁率兵捕盗,恰巧十来个村民逐盗入山中,仁鲁后至,强指村民是盗,全数斩断脚筋,陈列山麓示众,宛转呼号,数日才死。中书侍郎苏逢吉奉敬瑭命清理狱囚,逢吉入狱不问轻重曲直,一起杀死,号称净狱,都指挥使史宏肇专喜杀戮,罪无大小,一概处死。当时太白星白昼出现,人民仰观,宏肇派兵捕捉,悉数腰斩。又作断舌、决口、斮(音琢,斩断)筋、挫胫等刑,天天杀人,备极惨毒。凡是犯人到官,狱吏请判,宏肇不问轻重,仅伸三指示吏,即时腰斩。以上只是举些例证,说明五代人民特别是农民大量在枉死。

李晔乾宁三年,朱全忠决滑州黄河堤,分为二河,东注曹、濮、郓等州,散漫千余里,阻李克用兵东进。自此黄河下游水灾特重。照朱熹《通鉴纲目》记载,河决十六次,五代竟占九次,照《旧五代史》五行志残缺不全的记载,李存勖同光二年,河水泛滥,流入郓州界。三年,河堤崩决,坏民田;巩县河决,坏廒仓。李嗣源长兴二年,四月,郓州奏称河水溢岸,阔三十里东流。十一月郓州又奏黄河暴涨,漂溺四千余户。石敬瑭天福四年,博平(山东博平县)黄河决口。六年,河决滑州,滑、兖、濮、澶、郓等州大遭漂溺。兖州奏河水东流,阔七十里。石重贵开运元年,黄河泛溢,郑州、原武、荥泽县界河决。郭威广顺二年,诸州奏称河渠到处泛溢。此外洛河、汉水决口及平地水涨数尺等记载,也数见不鲜。这当然由于连年战争水利不修。人工造成耕地面积缩小,农作产量减少,人民流离失所,山东富庶地区,变为贫瘠的灾区。

唐末朱全忠据宣武镇,租赋比别镇较轻,因此人民略得安生,兵力也就强大,战争多获胜利。他做皇帝以后,禁止额外差役。两税外不得妄有科派。朱全忠成就帝业,朱友贞与李存勖连年苦战,良民还不到流亡地步,原因就在轻赋一事。李存勖灭梁,用孔谦做租庸使,竭力搜括,民不聊生,存勖赐谦丰财赡军功臣名号。大抵五代租税,正供以外,附征农器钱(每亩一文半)、曲钱(每亩五文)、匹帛钱、鞋钱、地头钱、蚕盐钱及诸色折科。附征以外,又加征秆草每束一文,绢、patch、布、绫、罗每匹十二文,鞋每双一文,现钱每贯七文,丝、绵、绸、线、麻、皮每十两加耗半两,粮食每石加耗二斗。加征以外,省库(中央库)收纳上列钱物时,又别征现钱每贯二文,丝、绵等每百两加耗一两,秆草每二十束加耗一束。刘承祐时聚敛更暴,旧制田税每斛加征二斗,称为雀鼠耗,承祐又加二斗,称为省耗,旧制钱出入都用八十文为陌,承祐改为收入八十,支出七十七,称为省陌。郭威改定每田十顷税取牛皮一张,多余牛皮听民自用或买卖,但不得卖给邻国。郭威以前,禁民私藏牛皮,悉数收归国有。李嗣源时官给盐偿皮价,石敬瑭时并盐不给,刘知远更立民间私藏牛皮一寸处死刑的法律。郭威把牛皮均摊在田亩税中,在当时算是极大的仁政。

以上都还算是正式税收。此外地方官吏随意科派,各色名目,更难稽考。赵在礼做归德节度使,宋州人民苦极,在礼去职,人民喜乐相告道,眼中拔钉,何等痛快。不久在礼复职,征管内每人钱一千文,称为拔钉钱。南唐国张崇守卢州,想各种方法刮钱,人民非常痛苦。后来张崇入朝,人民互相庆贺道:“渠伊(他)也许不回来了。”不久崇回来,计口征渠伊钱。第二次崇又入朝,人民不敢再说渠伊,彼此捋(摸)须相视微笑。崇回来,增科捋须钱,还有直接管理人民的县官,五代轻视特甚。凡大官僚府佐最龌龊无用及昏老不堪驱使的人,才派充县官。这些人贪求刻剥,丑态万状,当时优伶打诨,多用县官作玩笑材料。自然,县官的可笑,就是人民的可悲。

统治阶级本身,也互相剥削,大小职官对皇帝要纳尚书省礼钱,太师、太尉纳四十千,太傅、太保纳三十千,司徒司空纳二十千,仆射、尚书纳十五千,员外、郎中纳十千。李从珂时有官九千五百九十三人,皇帝收入礼钱不少。礼钱以外,官吏还得自出办公费。宰相出光省钱(宰相纳光省礼钱三百千,藩镇带平章事官号纳五百千。别一记载说,宰相纳礼钱三千缗),御史出光台钱,下至国子监监生出束修钱二千,及第后出光学钱一千。官员对皇帝送礼,小官对大官送礼,学生对老师送礼,最后实际出钱的当然是人民大众。

中唐以来,盐利占岁入最重要部分。李嗣源说:“会计之重,咸鹾居先,况彼两池(安邑县、解县两池)实有厚利。”这就是五代制定盐法的基本原则。

因为会计之重,咸鹾居先,所以搜括方法务求严密。官自煮自卖,立蚕盐、食盐两种名目。裛(音邑。沾湿)茧用的称为蚕盐,每年二月内一度俵散,依夏税限纳钱,每石三千文。石敬瑭时,官卖末盐(海盐)钱,每年得十七万贯,他为增加收入,十七万贯摊派给民户,依户大小分五等,一等每户纳钱一贯,五等二百文。民间用盐,听商人自由贩运。这样,盐价降落了,每斤不过十文,较远州县每斤不过二十文。官立盐场没有美利可图,于是重征盐商,过路每斤抽税七文,坐卖每斤抽税十文,捐税奇重,盐商绝迹,官又得抬价出卖贵盐。五等摊派的盐钱,从此变成常赋,永不免除。

官卖必须依靠刑法,这种刑法自然是残酷的。李存勖定法,人民私自刮碱煎盐,不计斤两多少,一概处死。不论食盐、蚕盐,不许一斤一两进城,借免私盐混入,侵夺官利。犯盐禁一两以上至一斤,买卖人各杖六十,递增至十斤以上,不计多少,买卖人各杖脊二十处死刑,犯人家产庄田全数充公。所有搬运脚户,经过店主,如知情不报,与犯人同罪。沿途门关津口检查职官及诸色关连人等依失察办罪。石敬瑭以后,犯禁不论多少,一律处死。郭威时郑州有民买官盐过州城,门官指为私盐,杀民受赏。民妻讼冤,郭威改定带盐入城五斤以上、煎私盐一斤以上重杖一顿打死。

因为两池实有厚利,因而有颗盐(池盐,人工大)、末盐(海盐,人工小)的冲突。末盐煎造比颗盐成本轻,可是安邑、解县两池是中原统治者财赋的源泉,绝不容末盐的侵入(当然许多海盐产地属敌国)。于是划分卖盐地界,严立禁条,颗、末、青、白(青、白二池在宁夏灵武县)等盐各有一定地界,犯禁私带入别界,不论一斤一两并处死刑。末盐只许近海各州食用,极大多数州县,强迫食用颗盐。

军阀割据当然阻碍商业的发展,可是交易有无,在割据局面下,更显出它的重要性。尤其是疆土狭小、本地不产盐的国家,如果对外商业停止,就不能生存。所以五代商业虽不能像唐朝那样全国通畅,但也还受割据者的重视,得在相当限度内活动。

例如吴国王杨行密遣楚国王马殷弟马patch归楚国,临行对patch说:“勉为我促进两国邦交,通商贾交易有无,就算报答我了。”马殷为奖励商品输出,增加茶叶产量,铸铁钱,商贾出境不能用,尽购楚国土货回去。物产丰富的吴越国,却与楚不同。吴越王钱弘佐想铸铁钱,钱弘亿提出理由反对。他说,铁钱只能本国使用,不能流通到别国,这样,商贾不行,百货不通了。他又说,新钱(铁钱)行用,旧钱(铜钱)一定都流入邻国。恶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已被钱弘亿发现了。后蜀主孟知祥与董璋争盐利,璋令商人贩东川盐入西川出卖,知祥加重关税,岁得钱七万缗,商贾不敢再从东川贩盐。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叛汉,遣使求蜀主允许通商互市。南平王高从诲与汉失和,北方商旅不来,南平境内贫困,不得已遣使入朝谢罪。

五代时商业,一面捐税苛重,各种商货都有通过税,茶从湖南到开封、洛阳,路上抽税六七次以上,税官私囊收入,一日抵得商贾几个月的经营。商人缴纳正税和贿赂,无法谋利。一面朝廷屡下“优待商旅,不得留难”的诏令,说明商税在国家收入中的重要。

统治中原的五代经济,大体是这样。

各个大小国家依政治军事的特殊性,呈现不同的经济状况。一般说来,北方破坏剧烈,南方比较轻微,整个北方与整个南方对比,北方自然不及南方。五代末期,北方受柴荣统治,形成强大统一的势力,与南方每个小国对比,北方却远胜过南方。看五代残缺不全的户口记录,可以证明这一点。

梁、唐、晋、汉四朝户数,旧史失载,周郭威广顺三年定县邑等第,除赤县(京师县)、畿县(京师附近县)、次赤、次畿外,其余三千户以上为望县,二千户以上为紧县,一千户以上为上县,五百户以上为中县,不满五百户为中下县。户部奏所管望县六十四,紧县七十,上县一百二十四,中县六十五,下县九十七。照数推算,当时州县户数不过五六十万,再加西京河南府(唐朝河南府领县二十)及东京开封府所属十五县,总户数最多不过七八十万。柴荣显德六年检得诸州租户二百三十万九千八百一十二。广顺三年到显德六年,仅六七年,虽然加入江北十四州二十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四户,虽然河南六十州逃户隐户多被检出,也不容骤增一百万户。疑二百是一百的错字,柴荣时有户一百二三十万。似乎略近事实。

南方各国总户数在二百万以上,其中南唐最多,有户六十五万,楚最少,有户九万。南方每一个小国,都不及北方户数那样大。

五代工业中瓷器业、印刷业确比唐朝进步。隋何稠用绿瓷造琉璃,稠以前当已有瓷器。唐朝南北诸州,多设窑烧制。陆羽《茶经》评瓷器,说越窑最上,洪窑最下。开元时南方州郡贡轻货,豫章郡(洪)贡瓷器。陆羽生在开元后,也许越窑技术羽时已超过洪窑。五代时越窑造秘色瓷进贡,臣民家不得使用。北方有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相传柴荣时造。民间瓷器应用尤广,唐朝和五代屡禁铜器,柴荣连佛像都销毁了,瓷器代铜器盛行,是工业上一大进步。

唐末吴、蜀两地雕印杂书流行,字迹漫漶,不可尽辨。李嗣源长兴三年,依宰相冯道议,令国子监校定九经,召集雕字匠人,刻版印卖。郭威广顺三年九经版刻成,共一百三十册。刘承祐乾祐元年国子监奏称《周礼》、《仪礼》、《公羊》、《穀梁》四经未有印版,请准雕造。刘知远遣国子祭酒田敏到南平国,送高从诲印本五经(《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左传》)一部。五经刻成费十六年,四经刻成费六年。后蜀孟昶广政十六年,镂印九经及《文选》(《文选》是进士科必读书,所谓“文选烂,秀才半”)。

印版工业先从吴、蜀民间开始,印书多是阴阳杂记(谈迷信)、占梦(谈梦吉凶)、相宅(谈住宅吉凶)、九宫五纬(谈星命)、字书小学(儿童读本),绝不印经典。经典文选是统治阶级的必需品,对民众是无用的。这里显示着两个阶级需要的不同,同时也显示民众在迷信昏惑中生活着。

从唐李漼咸通元年到梁朱全忠开平元年,在这四十八年中间,军阀混战给与人民极端痛苦的灾害。单举些吃人的例证,可以想见当时社会破坏到什么程度。秦宗权据蔡州(河南汝南县),四出侵掠,行军只带盐尸充食粮,屠杀焚荡,中原地区,一望千里,不见人烟。杨行密围广陵,城中官兵捉人卖给肉店,与羊豕同受屠宰。杨行密围宣州,城中人相食。孙儒焚毁扬州城,杀老弱人当军粮。李克用大破王镕军,斩首万余级,取尸体制成肉干。朱全忠围凤翔,城中人肉价比狗肉贱。刘守光攻沧州,城中乏食,军士食人,百姓食土,驴马相遇互食鬃尾,人在路上走,多被军士虏去屠宰。吃人算是平常事,人民身上的瘦肉,到必要时,也成了军阀剥削的对象。

在这个长期大混战中,最凶悍、最险诈的朱全忠终于胜利了。全忠本名温,砀山县(江苏砀山县)人,父朱诚是乡塾教师,家极贫。诚死,温随母到萧县刘崇家当雇工,常被刘崇挞辱。黄巢起义,温投巢军当队长,积功至同州防御史。黄巢势衰,温叛变降唐,击巢甚力,赐名全忠,得宣武军节度使官号,全忠不仅勇猛善战,而且善于玩弄冷酷无情的阴谋。他被黄巢军困厄,求李克用援救,黄巢败退,招克用入城宴会,诱使大醉,伏兵袭击,克用几乎被杀。秦宗权来攻,全忠求朱宣、朱瑾援救,大败宗权。全忠感谢二朱,尊朱宣为长兄,暗使部下诈投宣,借口宣招诱宣武军兵士,攻灭二朱。他一贯依靠阴谋,血战三十年,夺取朱宣、朱瑾、王师范的山东,秦宗权的蔡州,时溥的徐州,赵匡凝的荆南,又打败了太原的李克用、凤翔的李茂贞,招降了魏博的罗绍威、幽州的刘仁恭,成为最大的军阀。开平元年自立为皇帝,改名朱晃,建都开封(东京)、洛阳(西京),有地七十八州。

朱晃做皇帝六年,屡被李存勖战败,痛哭道:“我死,儿子们不是李存勖的敌手,我没有葬身地了。”晃又专事奸淫,儿媳妇都得照例侍寝,次子朱友珪大骂老贼碎尸万段,刺杀晃。第三子朱友贞杀友珪。友贞在位十一年,与李存勖对垒河上,连年苦战,存勖袭破开封,梁亡。

李克用据太原,怨朱全忠,连年战争。克用死,子存勖立。同光元年,存勖称帝灭梁,建都洛阳,有地一百二十三州。

李存勖灭幽州刘守光、梁朱友贞、蜀王衍,屡败北方强敌契丹,威震四邻。他志满心骄,模仿唐朝皇帝的惯例,重用宦官、伶人,宦官教他采择民间美女不下三千人,又教他大造宫室,每天用工匠万人。租庸使孔谦替他重敛急征,库藏充盈,人民饿死满路,连亲军也缺乏粮食。功臣军士,怨恨思乱。天成元年,魏博兵变,占据邺城。存勖令嗣源率亲军攻邺,亲军叛变,拥嗣源与邺兵合,攻取开封。存勖亲率兵出战,兵又变,杀存勖。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本名邈佶烈,李存勖时,立战功最多,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嗣源称帝八年,经常讽诵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唐末进士聂夷中作。诗意是说农家蚕谷还没成熟,先借高利贷活命,蚕谷成熟,出卖只够还债),对人民比较爱护些。他废除李存勖的苛敛法,恢复朱梁的赋税制度,中原人民暂时获得休息。

李嗣源死,儿子李从厚、养子李从珂互争帝位,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暗伺机会,也想夺取。从珂杀从厚自立。石敬瑭向契丹称臣称儿求援兵,许灭从珂后,割让幽云十六州,岁贡帛三十万匹。契丹主耶律德光入雁门关,助敬瑭大败唐兵。四十五岁的石敬瑭拜三十四岁的耶律德光做父亲,契丹封他做儿皇帝,国号晋。

石敬瑭叛变,从珂遣赵德钧、赵延寿父子率兵攻敬瑭。二赵早蓄异心,想乘乱取中原,拥兵不战,密请德光立自己做皇帝,约与契丹称兄弟国,德光不许。石敬瑭跟从耶律德光至潞州(山西长治县),二赵出城迎降,德光囚二赵送契丹。德光母萧太后问赵德钧:“你为什么举兵往太原?”德钧答,奉唐主命令。太后指天道:“你从我儿求作天子,还敢说谎,像你这样卖主贪利的小人,还有面目活着。”德钧忧惧病死。

石敬瑭进攻洛阳,李从珂登楼烧死,唐亡。

石敬瑭,西夷人,父名臬捩鸡,为李克用部属,官至洺州刺史。敬瑭善战,娶李嗣源女为妻,益得嗣源宠任。他求得契丹的援助,夺取帝位,割让幽(北平)、蓟(河北蓟县)、瀛(河北河间县)、莫(河北任邱县北)、涿(河北涿县)、檀(河北密云县)、顺(河北顺义县)、新(察哈尔涿鹿县)、妫(察哈尔怀来县)、儒(察哈尔延庆县)、武(察哈尔宣化县)、蔚(察哈尔蔚县)、云(山西大同县)、应(山西应县)、寰(山西朔县东)、朔(山西朔县)十六州给契丹。从此河北无险可守,后来塞外新兴种族(金元)相继占领,建都燕京(北平),乘机南侵,中国受外祸四百余年,到明朝才收回来。

敬瑭建都开封,有地一百九州。他称帝七年,用重刑刻剥百姓,去孝敬他的父皇帝。契丹骄慢,小不如意,就派人来责骂。敬瑭总是卑辞厚礼去谢罪,不敢违抗,连耶律德光也称他孝顺,免他称臣,用家人礼只称儿皇帝,他的臣下觉得耻辱太甚,成德节度使安重荣竟公然上书斥敬瑭父事契丹,竭中国民力向丑虏献媚。敬瑭因重荣握重兵,只好忍气挨骂。

石敬瑭死,侄石重贵立。重贵采宰相景延广议,对契丹称孙不称臣。耶律德光怒,赵延寿想代晋做中国皇帝,力劝契丹击晋。景延广捕契丹回图使(国际贸易机关称回图务)乔荣,杀契丹商人,没收货物,德光愈怒。晋平卢节度使杨光远劝契丹入寇,说中国穷困,一举可取。德光发山后(妫、檀、云、应)及卢龙(幽州)兵五万人,命赵延寿率领入寇。契丹用中国将官率中国兵攻中国,德光鼓舞延寿道:“如果成功,立你为帝。”延寿大喜,出死力谋取中国。重贵起大军拒战,德光望见晋兵,对左右说,杨光远报告晋兵饿死过半,看来还多着哩。两国交战,契丹兵败退去。

契丹入寇,沿河乡民自备兵械,团结成社,保卫地方,号乡社兵(民兵),击契丹夺回德州。十六州割让后,人民多聚众守险,不降契丹,这次战争中,在敌后攻击城寨,立功甚大。这证明抵御外患只有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心理是纯洁的。

晋朝君臣在战争中,却借口抗战,加强剥削。第一,朝廷遣括率使三十六人,每人赐剑一把,得随意杀人。括率使带领大批吏役,携刑具刀仗闯入民家,小大惊慌,求死无地。官员因缘作弊,如河南府规定括钱二十万缗,宰相景延广企图增括十七万缗归己,州县官当然各括额外钱入私囊。第二,藩镇借国难名义,也括民自肥。泰宁(兖州)节度使安审信令人民出钱修城楼,余钱输入私库。括率使张仁愿到兖州,要括十万缗,值审信不在,仁愿进库,指取藏钱一囤,已足够十万的数目。当然,审信不会损失这一囤的,人民很快得给他补偿。第三,朝廷借口征兵,强拉壮丁七万余人,号称武定军。军官百端虐待士兵,农民破产失业,怨苦无聊,后来契丹攻入开封,武定军全军溃散。第四,朝廷主张一面抵抗,一面和平,两次遣使臣见契丹主,请求投降,契丹主不许。第五,主和派得势,用桑维翰做宰相。朝廷一贯希望和平,只求契丹承认他们的政权。契丹愚弄晋人,不和不战,暂时退兵,让中国人自相残杀。

石重贵围青州杨光远,城中食尽,人民大半饿死,契丹援兵不来。光远窘急,遥拜契丹哀告道:“皇帝皇帝,你害苦我了。”儿子杨承勋等劝光远投降,光远道:“人都说我有做皇帝的福命,且等契丹救兵来。”

这是石重贵开运元年第一次战争。

契丹又起兵入寇,赵延寿攻祁州(河北安国县),刺史沈斌守城。延寿诱斌道:“我们是老朋友,投降保你富贵。”沈斌骂道:“你父子想做皇帝,祸国殃民,甘心当俘虏,还有脸引犬羊(契丹)来蹂躏祖国,不识羞耻,反有骄色,真不是人类。我弓断箭尽,早拼一死。”次日城陷,斌自杀。

契丹军八万余骑至阳城(河北安国县东南),晋将李守贞力斗,大败契丹军。耶律德光收残兵退幽州。桑维翰屡劝石重贵向契丹求和,重贵遣使奉表称臣,卑辞谢罪。契丹要景延广、桑维翰亲到并割献镇(河北正定县)、定(河北定县)两道土地。晋人因德光怒气正盛,和议暂停。石重贵自以为战胜契丹,天下无敌,骄侈益甚,河北大饥,民饿死无数,依旧强征苛税。(www.xing528.com)

这是开运二年第二次战争。

契丹大举入寇,石重贵命杜威为大帅、李守贞为副帅,起全国兵力御敌。杜威遣密使见德光,要求重赏。德光道,赵延寿威望不高,怕不能服中国,杜威来降,当封威为帝。威大喜,伏兵劫诸将在降表上署名。诸将惊骇怕死,只好唯唯听命,威令全军到营外排阵,军士以为将战,踊跃听令。杜威、李守贞亲到阵前,告军士道:“我们食尽计穷,只得别求生计。”下令解甲缴械。军士痛哭,声动原野。契丹主命赵延寿着赭色袍(皇帝服色)到晋营宣慰,杜威等跪马前迎拜。契丹主又命杜威也着赭袍,让二人都觉得有希望。

赵延寿想得帝位,教私党契丹吏部尚书张砺试探德光说道,大辽(契丹国号)已得天下,中国将相应该用中国人,不可用北人及左右近习,如果政令失宜,人心不服,得了还是保不住的。德光不听。延寿只好静候机会。

德光命晋叛将张彦泽率骑兵二千攻开封,城中大扰,石重贵上降表,自称“孙男臣重贵,发昏该死,今与母李氏、妻冯氏率全族人自缚待罪”。李太后也上降表自称“新妇李氏妾叩头请罪”。晋大臣纷纷降服。监军傅住儿入城宣契丹主圣旨,重贵脱黄袍,换白衫,再拜受命。

张彦泽纵兵大杀掠,开封一空如洗。彦泽家中宝货山积,自谓有功契丹,骄暴无比,旗帜都题赤心为主四字。军士擒人至前,彦泽不问情由,但瞪眼竖三个指头,即时驱出斩头或腰斩。

契丹主使人告重贵:“孙儿不必忧愁,我总教你有吃饭的地方。”重贵听了略觉放心,上表谢恩。晋百官着素衣纱帽伏路侧迎契丹主请罪。契丹主宣旨免罪,百官呼跃退下。契丹主入开封城,百姓惊慌奔走,他即时登城楼,使翻译宣告道:“我也是人,你们不要害怕,我要想法救你们。我本无心南来,是汉兵引我来的。”降官们控告张彦泽抢他们的财产,契丹主也恨彦泽不让自己来抢,下令斩首。尸体被仇家碎割吞食,家里堆积的赃物全归契丹主所有。

这是开运三年最后一次战争。

耶律德光改服中国衣冠,受百官朝拜拥护,登皇帝位,赵延寿怨德光背约,大失所望,退一步请当皇太子。德光道:“我的儿子才是皇太子,赵延寿是我的儿子么?”杜威更没有面目见人,每出门,路旁人指着辱骂,只好装听不见。

德光纵胡骑四出抢掠,称为打草谷,开封周围数百里,民间财物牲畜全被掳去。又遣使者数十人括京城及诸州钱帛,百官也不得免。降官们怨恨,才知道契丹可恶,想驱逐它出去。节度使、刺史等官,多换契丹人,中国无赖投靠门下,教他们横暴刻剥的方法,民不堪命。起义军到处蜂起,大部数万人,小部也不下千百人,攻陷州县,杀掠官吏。德光害怕,对左右说“我不知道中国人这样难治”,赶快派中国节度使杜威、李守贞一类人回镇镇压,可是已经晚了。他自己托名避暑,虏晋官员数千人、宫女宦官数百人,满载财宝回契丹。路过相州(河南安阳县),屠杀极惨,积髑髅十余万具,全城只留七百人。经过城邑,悉数残破。德光对蕃汉众官说:“中国遭这样大祸,都是赵延寿的罪过。”转身指张砺道,“你也罪过不小。”德光路上叹道:“我犯了三个错误,应该不能立足中国。第一,不该派人到诸州括钱。第二,不该放纵上国人(契丹)出去打草谷。第三,不该扣留中国节度使,他们是有本领镇压百姓的。”德光后悔无及,走到栾城(河北栾城县)北杀胡林病死。

赵延寿见德光死,假称奉遗命,留中国做皇帝。契丹新主兀欲怒,囚延寿回国。

正当耶律德光灭晋,自做中国皇帝的时候,晋河东节度使沙陀人刘知远与其他藩镇同奉降表称臣。德光在众降臣中,独允许他称儿子,这是莫大的荣幸,一般人都觉得他够皇帝资格了。知远见契丹势衰,据太原自称皇帝。契丹退去,他率兵入开封,百官照例投降,拥护他的帝位。知远改国号为汉,有地一百六州。

知远在位一年死,子刘承祐立。在位三年,大将郭威灭汉自立。

郭威篡汉,国号周,建都开封,在位三年死,养子柴荣继位。

柴荣是五代最英明的皇帝,他曾做茶商,往来京洛江陵间。他替郭威管家,筹措一家人费用。他亲见州县官贪污的罪恶,他懂得民间的痛苦,所以登位后,不像其他皇帝残虐奢侈,专门害民。

柴荣在位六年,击破北汉国主刘崇,夺取后蜀国陇西四州、南唐国淮南江北十四州、契丹国瀛莫二州,有地一百十八州。尤其是夺得江北、淮南,在军事上建立了统一中国的基础。

在柴荣统治的六年中,政治上也有不少的革新,作为统一中国的准备。他严惩贪污官吏;裁减无用军士;限止私度僧尼,废寺院三万余所,销佛像铸铜钱;依唐元稹均田表意,制成均田图,颁布诸州,遣使官三十四人均定河南六十州租赋,连历朝优待免纳租税的曲阜孔家也照平民纳租,取消特权;整顿地方组织,归并小乡小村,每百户为一团,团置首领三人,一户为盗,全村受罚,一户被盗,团长受罚,每遇盗劫,一村鸣鼓举火,各村壮丁持械云集。他又规定荒田开垦法,招徕逃户归乡耕种,增加户口不少。中原地区从晚唐以来,混乱一百年,柴荣时代开始显示澄清的现象,赵匡胤继承他的遗产,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杨行密占有江西、安徽、湖北及江苏等省的一部分,建都扬州,国号吴。他两次击败朱全忠,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且南方诸国有吴国做屏障,各得据地建立政权。所以吴国的兴亡有决定其他国家兴亡的意义。

吴与吴越国边疆邻接,势力相等,意图吞并。行密做大钱索穿钱,称为穿钱眼;钱镠用大斧斩杨树,称为斫杨头。行密发兵围钱塘,钱镠危急,遣子钱元璙入吴求和,行密嫁女儿给元璙,从此两国和好。吴得专力守淮,吴越也得休息民力。

行密传至次子杨渭,自称皇帝,大权全被徐温夺去。石敬瑭天福二年,徐知诰篡吴。吴亡。

吴权臣徐温(私盐贩出身)的养子徐知诰继徐温执吴政,篡吴后,改姓名为李昪(音弁),国号唐。吴国旧制上等田每顷税足陌现钱二贯一百文,中等田一贯八百文,下等田一贯五百文。如现钱不足,依市价折金银。田租外,还有人口税,计丁口征现钱,知诰废除人口税,令农民直接缴纳谷、帛、绸、绢。当时市价绢每匹五百文,绸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知诰抬高绢价每匹一贯七百文,绸二贯四百文,绵四十文。这是奖励农民耕织、抑止豪富放高利贷的有效办法,不到十年,野无闲田,桑无空地,荒土尽辟,国力富强。昪在位七年,与吴越国订约和好,不相侵犯,对中原也只守淮防御,不想乘乱夺地。唐末残破的江淮流域,又回复了过去的繁荣景象。

昪死,子李璟立。契丹主灭晋,遣使来说李璟道:“当今中原无主,我要封你做中原皇帝。”李璟正色拒绝,教契丹使人回去。璟灭楚、闽两国,有地三十余州,在十国中最为强大。柴荣亲自率兵来攻,璟战败,献纳江北十四州,划江为界。璟迁都洪州(江西南昌县),忧惧病死。子李煜继立。煜是五代最大的文学家,善作词(文学中一种体裁),描写他的淫侈生活。他有宫女名窅(音杳)娘,轻丽善舞,用帛缠足,纤小弯曲像新月,着素袜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跳舞,飘飘然有水仙乘波的姿态,中国妇女缠足从此开始。南唐失去产盐地区,降为中原的附属国,李煜又昏乱不理政事。赵匡胤开宝八年,宋灭南唐。

钱镠占有浙江东西岸十三州土地,建都杭州,国号吴越。钱镠时常回到故乡临安县去游玩,他的父亲钱宽听说镠来,总是逃走不见。镠徒步寻宽,拜问缘故。宽说:“我家世代种田,从没有人做过官,你现在做十三州主,三面受敌,与人争利,怕将来害我家,所以不忍见你。”镠哭拜受教。这也许就是钱镠立国的宗旨,他对中原统治者朝贡称臣,不敢失礼,对邻国也不很侵暴。他和他的子孙,只称吴越国王,不敢大胆称帝。他在杭州四十年,引用许多中原名士,如皮日休、罗隐、胡岳等人,对两浙文化,很有影响。他修筑钱塘江石堤(从六和塔到艮山门),凿平浙江中妨碍行舟的巨石,推广州城三十里,建筑壮丽宫室,从此杭州成为东南名胜地。他在领土内兴修水利,造龙山、浙江两闸,阻遏海潮入河,又自嘉兴、松江沿海滨到太仓、常熟、江阴、武进,凡一河一浦,都造堰闸,蓄泄有时,不畏旱潦。当时米价每石只值五十文,浙西农业显然有很大的发展。在五代十国中,吴越是最安静的地区。

钱镠死,子钱元瓘、孙钱弘佐相继嗣位。弘佐时仓库有十年的蓄积,免全国租税三年。传至钱俶,正当赵光义太平兴国三年,上表献纳国土,吴越亡。吴越立国凡八十六年,亡国又不经战争,没有军事破坏,北宋时代,开封人称“余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宫”,杭州已成全国著名的大都市。

王建占有东西川四十余州。梁篡唐,建自立为皇帝,国号蜀,建都成都。蜀地富庶,建留心政事,人民粗得休息。建优礼中原士人,唐朝名家世族多奔蜀避乱。蜀与南唐在当时是文化最高的国家,作词的文人特别多。

建死,子王衍立。衍荒淫昏patch,喜欢踢球,四周设活动锦幛,一路踢去,从宫中踢到街市,他在锦幛中还不知道。他曾作诗道“有酒不醉是痴人”,这就是他的人生观。李存勖遣李严使蜀,严见成都人物富盛,衍骄淫无能,劝存勖用兵。同光三年,存勖灭蜀。

李存勖灭蜀,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李嗣源时,知祥并东川(节度使驻三台县),杀节度使董璋。李嗣源死,知祥自立为皇帝。知祥死,子孟昶立。昶君臣务为奢侈,甚至溺壶也用珍宝装饰。赵匡胤乾德三年,宋灭蜀。

刘隐占有两广六十余州。唐末中原人士多避难广东,唐朝名臣贬窜岭外,子孙往往流寓不返,隐选择贤能,引入幕府,仿照唐朝制度建立南海国,都广州。隐死,弟䶮(音俨)立,自称皇帝,国号汉。䶮性惨酷,每见杀人,喜不自胜,颐(两颊)动涎流,作食肉形状。他的子孙都是暴君,赵匡胤开宝四年,宋灭南汉。

马殷占有湖南十五州,建都长沙,称楚王。殷死,诸子争位,互相杀夺。郭威广顺元年,南唐李璟遣大将边镐攻破楚国,发马氏仓米赈济饥民,楚人大悦。马氏族人重赂边镐,希望留居长沙,边镐笑道:“我唐国同你马家做了六十年仇敌,但也不想灭你们的国,现在你们兄弟自相残杀,困穷来降,我不能再放纵你们。”马氏族被迁到金陵(南京),楚亡。

王潮占有福建七州。死后弟王审知继位。审知生活节俭,减轻赋税,招纳中原名士,建立学校教闽人读书,开辟海港,奖励海外贸易。审知治闽二十八年,文化、经济都落后的福建,开始发展起来。

审知死后,子王延钧立,自称皇帝,国号闽,建都福州。延钧淫暴,子孙争位互杀,石重贵开运三年,南唐李璟灭闽。

朱全忠灭荆南赵匡凝,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李存勖封季兴为南平王,有地三州。季兴死,子高从诲立。荆南地狭民贫,是十国中最小弱的一国。五代时吴和南唐与中原统治者对立,封锁江淮大路,南方诸国进贡中原,或走海道,或走江陵,江陵成为内地南北交通的中枢。北方商人买茶,也必须到江陵,在五代它是最大的茶市。南平国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所以从诲对南北称帝各国,都奉表称臣,企图得些赏赐,有时还抢劫些过路贡品,补助本国的费用。各国笑从诲是赖子(无赖),正因为它是不能自给的国家。

刘知远命兄弟刘崇做太原留守,郭威篡汉,崇据河东十州称帝,国号汉。崇遣使求契丹援助,契丹主兀欲要崇称儿子,崇只愿当侄子。兀欲急望中国内战,让步做了叔父,屡出兵助崇攻周。柴荣大破刘崇军,围太原,崇忧惧病死。子刘承钧奉表见契丹主述律,自称儿子,述律允许承钧嗣位。承钧不能像刘崇对契丹那样孝敬,契丹停止援助,可是每岁进贡仍不能免,北汉国愈益贫困。赵光义太平兴国四年,宋灭北汉。

正当中原混战大破坏的时候,南方诸国战争稀少,一般处在和平状态中,人口增加,文化和经济都向上发展。尤其是南唐、吴越两国,占领长江中下游,战争最少,人民得从事开发,造成全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唐朝军政费用,极大部分取给江淮财赋,到五代时却获得七八十年的休息。虽然这些休息是极有限度的,统治者一样剥削农民,奢侈浪费,可是比较唐朝到底减轻了不少。唐末农民大起义,从唐朝夺来江淮、吴越,同时转被军阀夺去,农民所得,只是这几十年最低限度的休息。

中原在柴荣统治下,国力超过五代任何一个朝代。柴荣夺取江北十四州,南方诸国的屏藩摧毁了,赵匡胤和平继承柴荣的遗业,国力更向上升。南方诸国统治者,全是些淫昏腐朽人,都不是赵匡胤的敌手,诸国又互相猜忌,不知协力抵御,这样,割据称雄的十国,逐渐被宋朝吞灭。

十国以外,还有些小割据者,在五代中陆续消灭。只有夏州的李仁福,子孙相传到宋朝,成为西北方强大的西夏国。

唐末农民大起义,虽然摧毁了唐朝的旧统治,可是军阀们却代替唐朝的地位,建立许多新政权,一致进行对起义军的镇压。他们彼此间又进行着兼并性的混战,结果中国分割成十几个独立国家。这就是五代十国时代。

占据中原地区的军阀,土地人口都比别国多,政治上习惯上被认为正统皇帝。五十年中换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几乎每年都起战争。

南方成立蜀(王氏孟氏)、吴(杨氏)、南唐(李氏)、吴越(钱氏)、楚(马氏)、南汉(刘氏)、闽(王氏)、南平(高氏)等国。这些国家的统治者间战争稀少,大体在和平状态中过着奢侈的生活。

南方广大地区,初唐时代,经济已经普遍发展起来,中唐以后,成为朝廷费用主要的来源,南方诸国的割据,对人民有减轻负担、发展生产的意义。从此南方富庶、北方贫苦的局面确定了。

石敬瑭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河北平原,无险可守,此后金据中原,元灭中国,四百余年严重的外患,这是一个起源。

柴荣夺得南唐的淮南江北,南方诸国失去屏藩,北宋初年,陆续消灭,中国除幽云十六州(瀛、莫二州已收复)外,又成统一的国家。

1.编注:应为“刘知远”。

(1). 原校者注:原书本作“傜”。现遵1949年后通例,统一改为“瑶”。

(2). 编注:即商丘。另,对于本书中的用字(包括通假)、句法及专名、译名等保留原创作年代的语言风格及作者的习惯用法,最大限度保留原文风貌,在与现代汉语用法有较大出入或会引起歧义的地方进行了小幅度修改,以便于当今读者阅读理解。

(3).编注:出自《尚书·周书》。

(4).编注:“僰”音应同“博”。

(5). 原校者注:“谡”音应同“素”。

(6). 编注:徐世patch,唐朝初年名将,与后文提及的李世patch系一人。早年投身瓦岗军,随李密降唐后,被李渊赐姓李氏,改名为李世patch;李世民即位后,为避李世民之讳,又除去姓名中“世”字,改名为李patch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