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于家林园的历史与景观

于家林园的历史与景观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的于家林园已由国营斗口农场管理,农场后来就改名为陕西省棉花研究所。于家林园虽然被毁,但大的痕迹还在,周围大的框架结构基本留存到改革开放前。这里所说的于家林园,实际上就是于右任先生起初建农场时,在自家祖遗300亩土地上建造的林园或农业试验示范园。于家林园示意图坡梁的东坡南北栽植的全是楸树和桑树。于家园林的大致情况,基本印象也只能这样。

于家林园的历史与景观

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时期,农村人民公社集体化,学苏联建农庄,村村办集体食堂,办有幼儿园。幼儿园的阿姨是村上两位姓刘的刚结婚时间不长的年轻媳妇,经常带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于家林园里去玩。我们小点的,在大点孩子的带领下,常常钻到花丛树下,找无花果、小毛桃和其他花树上结的小果子吃玩。

那时的于家林园已由国营斗口农场管理,农场后来就改名为陕西省棉花研究所。

20世纪60年代初,自然灾害时期,粮食紧张,农场就逐渐把于家林园腾出地来种粮食。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东半部的花园区变为研究所的菜园子。

于家林园虽然被毁,但大的痕迹还在,周围大的框架结构基本留存到改革开放前。现时已面目全非,只剩下坡梁上的两层洋楼和于家老庄基位置住了几户人家,其他一切痕迹无存。现已交由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管理,变成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斗口实验站的大田了。

所谓于家林园,就是于右任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家乡办斗口村农事试验场时,在于家老庄基北面祖遗地上所开建的两三百亩地大的一片林园园区。新中国成立前扩大到1200多亩,以场中间南北走向的老泾惠渠为标志,分渠东区和渠西区,林园集中在渠东区内。

据于右任先生自述:“我的故乡是陕西泾阳斗口村,所谓斗口,就是白公渠——今之泾惠渠——分水的一个口子。那时水量很小,农田灌溉甚为困难,这个支渠,虽灌地不过百数十亩,得之已不容易。我于家的始迁祖,已不能深考,但住此必有很久的年代,所以乡人称为斗口于家。于姓本来不繁,在清朝中叶,尚有五家,回乱后只剩三家。我生在三原东关河道巷,又在三原读书应试,因此就著籍为三原人了。”

斗口于家位于三原城西,泾三两县交界处,离三原县城仅五六里路程,离泾阳县城25里路程。

旧时三原城西离城10里范围的人,除了行政区归泾阳,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围绕三原城区转。当地一带人说上县、进城,不指地名,就是上三原县城,上其他县必言地名。如,上泾阳、上淳化等。现时的邮路、电路还由三原管。通信地址为三原县西门外斗口于。这里也不必多说于右任旧时在三原的生活活动情况了,于右任先生后著籍三原,也是常理,泾阳称之为于右任家乡也是没错。

于右任先生创办斗口农场的初衷:一是他的祖先是泾阳县斗口于家的农民,他出生于农家。二是他小时生活在三原西关,对农事活动和农民的艰辛困苦生活印象很深。要改善农民的生存生活条件,就需要改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耕作方式。三是受民国十八年关中地区的年馑、农民的饥荒惨状触动,想为家乡人民做点事。加上李仪祉修建的泾惠渠,将要开成放水灌溉农田,想利用他在外见多识广之长,引进农耕新技术,给当地农民做试验示范。四是也有为他老了退休后回家乡做准备。因而就在民国二十年(1931),泾惠渠放水之前,即着手以祖遗300亩田地作为农场的基本耕地,请农业专家指导,雇人经营,修建房屋,买牲畜、买农具,以一部分土地种植粮棉,以一部分土地栽植苹果和其他水果。并在院内外空地栽植花草树木,一切设施务求能为当地农民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三年时间农场就粗具规模,但开办的一切费用全由于右任先生筹集。情况后来有些紧张,为使农场本身能自营自养,后才买地扩场。于右任先生立下遗嘱:“我去世后,农场不论有利无利,即行奉归国家。”并将遗嘱石刻,竖立于农场第二办公室前。新中国成立后农场由国家接收管理,名为“斗口国营农场”,简称“斗口农场”。(www.xing528.com)

这里所说的于家林园,实际上就是于右任先生起初建农场时,在自家祖遗300亩土地上建造的林园或农业试验示范园。

所处位置,东偏北一里是湾子杨村,东偏南两里是三原西秦村,南一里多是曹家村,西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土坡梁,宽约百十米,梁西则是南北走向的泾惠渠北一支渠,渠的西面是滑里村。

平地上好端端的怎么会有一个土坡梁呢?土坡梁的长度是从泾惠渠北一支渠在北干渠的分水口、汉堤洞处开始,与北一支渠水道并行,蜿蜒二三十里,一直通到三原县城西关。据传是古时的郑国渠、白公渠,历史上人们掏修渠道里淤积的黄泥土堆积而形成。

泾惠渠两侧柳树成荫,坡梁上建有一座两层办公楼,楼下带有半地下室(主要用于储藏苹果);楼的前后两侧建有仓库、实验室;楼南有花园、花藤林荫走廊,四周栽植有各种名贵花木,花园中竖有一个六棱石碑,碑上刻有于右任的书法词句;花园南是一片草坪绿地,草坪周围植有大树;草坪南侧是一片杏园,杏林园南侧是片谷子地。坡梁上的两层办公楼属第二办公区,楼北面是一大晾晒场,晾晒场北面一路之隔是后来国营农场的生活区。生活区西侧沿泾惠渠岸是一长条形花园,生活区内各种名贵花树点缀,东侧一两搂粗的高大榆树林荫遮蔽。当年景致之美,关中地域无与伦比。

于家林园示意图

坡梁的东坡南北栽植的全是楸树和桑树。紧接东坡下从北向南一次是梅李园、梨园和葡萄园;梅李园的东面是一片桃园,桃园的南侧是一大片苹果园;葡萄园的东面是一片菜园。于家宅基地紧西侧有一条斜向东北方向的斗渠分渠,渠的西侧带路,渠路两侧栽植着大叶白杨树,渠路成荫。渠的东侧是一片花木园区。园区的西南端是于家老宅区,老宅偏东北盖有一座三层楼房,是农场初建时的办公区(也叫第一办公区)。楼前有一个小广场,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个不很大的鱼池。广场南有一条东西走向通到于家的路,路的南侧有一用毛白杨树栽植的林荫带。林荫带南侧有一条由西向东走向的斗渠,顺于家老宅南端门前流过。整体林园北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千年古道,古道北侧与桃园一路之隔有一片莲池。林园周围多栽植有花椒树,作为绿篱带,使园林与渠、路隔离。园中的花草树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五颜六色,鸟语花香,四季常绿。

记忆最深的是林园中所产的蔚锦、国光、黄元帅、五月鲜、印度苹果,大盘桃、黑罐梨、梅杏、大紫红梅李、花杏、牛奶葡萄等,果树都很大很高很粗壮。春季一片花海,美不胜收。

于家园林的大致情况,基本印象也只能这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