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满月,也叫作满月。孩子出生满30天,月子婆生产后身体基本恢复到位,一些轻微的活也可自己动手干了,也该和孩子出屋透透风、晒晒太阳。两家人前前后后也忙活了一个月,母子顺利平安,也需要庆贺一下。
孩子满月这天,外婆要带上自蒸的火联馍(也叫虎联馍)、外孙出月要穿的小衣裳,还有一件外孙日后出门身上披的踅子。
“火联馍”就是用发面做成五个云花,连在一起,围成一个圆圈做底,上面放一个较大的圆锥馍,馍头在制作时就用剪子剪成开花的火焰状,蒸出后,给火焰头顶抹上红颜料,馍头就像燃烧的火焰,取盘根红火祥瑞之意;有些地方称叫“囫囵馍”,也有叫“曲连馍”。
“踅子”有些像女子常用的披风,但是与披风不同的是,踅子是棉的,有帽子,没扣子,有身子,没袖子,面子是红花绸子,里子是小花棉布,主要用于外出时包裹娃娃,保暖避寒。
条件好的,还会给女儿的公公和婆婆带上一身衣裳料子,意是感谢亲家和亲家母,把女儿服侍了一个月,辛苦了,给买身衣料,以表感谢。
其他亲戚和乡邻朋友多是拿一个火联馍,再拿娃能穿或日用的一些小东西(如娃穿戴的帽子、花鞋、袜袜、褕褕、衫衫、裤裤之类),或一节花布、衣料前来祝贺。主人肯定是设宴招待前来恭贺的人,规模肯定比待十天时大。现时也有人嫌麻烦,把待十天和待满月合并成一次招待,叫给娃待二十天。
宴席开始前或宴席间,主人要把满月的孙子抱出来与众亲朋见个面,让众人把孩子看看,观赏中不时会听到夸赞声。
娃往出抱时,孩子他婆要用锅墨在娃的额头上点上一点黑,意为“丑哞娃,黑狗娃,见了外人不怕啥”。
旧时,娃在出生一月或百天前要给娃剃个头,名叫剃胎毛。
剃胎毛,也叫剃胎发。民间认为婴儿的胎毛(发)沾染有母体的血污及秽气,在出月或百天前一定要剃掉,以免触犯神灵,导致婴儿夭折。
剃胎毛时,一般要请一位有经验、技术熟练的理发师。旧时讲究,婴儿第一次剃头不剃光,只剃掉头周围的胎毛,头顶正前放要留一片,俗称“帽盖”。人的头顶正前俗称“信门口”或“天灵盖”,那里是人头骨的愈合处,婴儿胎饱愈合得比较早,胎欠则愈合得比较晚。新生儿刚出生,“信门口”还未完全愈合,婴儿心跳时,“信门口”会随心跳波动起伏。人们认为那里就是婴儿灵魂出入的地方,因而避忌不能随便触碰乱动。否则,小孩就会变成哑巴。剃头时就要把那里的头发保留下来,让其护住“信门口”,这也是旧时小孩都留瓦盖头的缘由。小孩头顶的帽盖头发长长了,大人多会给孩子梳一个小辫,辫梢上绑个红头绳,以示警戒,任何人不许随便拍打、碰撞孩子的头顶。(www.xing528.com)
民间有把婴儿剃下的胎毛用红布包裹好,送到神庙中,求神保佑平安长寿的习俗;也有把剃下的胎毛用红布包好,存放家中,意取孩子永留家中。剃过胎毛后,民间还有用杏仁给婴儿擦抹头皮或涂抹婴儿粉的习俗,以避风邪,使婴儿头免生疮毒。
旧时在娃满月这天还有一个碰“干大”(干爸)的习俗。所生的娃,如果在月子里爱闹小毛病,大人就会商量给孩子再找一个保护神,让给娃认一个“干大”。
旧时给娃认“干大”是随意的。娃满月当天,上午或中午把娃抱出家门,出门遇上谁就是谁,这个人就是娃的“干大”。民间通常把遇叫碰,遇见谁,总说碰见谁,所以把遇“干大”就叫碰“干大”。主人就会把娃碰上的人请到家坐席招待。
这顿饭也不是白吃的,让人把自己碰成“干大”,也是件喜事,“干大”除了给“干娃”见面礼外,还要给娃脖子上套一个红绳子,名曰缰绳。意是把娃拴在世上。再掏钱给“干娃”买双筷子和一个饭碗。意是,这娃在世上日后有饭吃。还有一种说法,说“干大“是娃碰下的,也是贵人,会把娃身上的病魔带走,散失到野外,娃日后疾病就少了。
民谣有“娃的干大,他妈的麻达”;“干大是个鳖,一年四个节”。意是既然娃认下“干大”了,两家肯定要来往,一年四时八节都得来回走动,娃的“干大”来了,娃他妈肯定要炒菜做饭来招待,要招待人,就得受麻烦。
旧时给娃随意碰“干大”,碰的多是些日常转乡的货郎、卖豆腐的、卖酱醋的、劁猪骟牛的、收旧货的、粜贩粮食的等外地人。后来有人嫌娃随意碰下的“干大”不知根底,就提前同关系好的朋友说定,约好娃出月那天有意在家门口碰“干大”的。这种“干大”是有备而来,应该给干娃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不用日后另买。
有钱人家,娃满月当天,他爷他婆还会把提前准备的银锁锁给孙子套在脖子上,再给孙子手腕上戴一对银镯子,镯子下还吊一个槟榔球,一是槟榔球有驱虫作用,娃经常用嘴噙舔槟榔球,肚里不长虫;二是认为槟榔有辟邪作用。意是把孙子拴紧套牢在世上,日后不会跑掉,也不会丢掉。
娃脖子上一旦套上红缰绳或银锁锁,日常要戴着,不能随便卸或丢掉,一直要带到娃12岁,“完灯、开锁”时才能去掉。
有些人家娃的红缰绳或银锁锁是在菩萨庙里求下的,娃长到12岁开锁解缰绳时,家人还得到菩萨庙向娘娘还愿,感谢菩萨娘娘,赐福送子,保全了娃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