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所谓“重阳”,民间认为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是两个阳数相重,为此把九月初九叫“重阳节”,属民间的传统节日。早在战国时已经形成,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与三月三的踏青相应,习俗有出游踩秋赏景、登高避邪远眺、观菊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秋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三月三的上巳节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季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前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的讲究。
古代奉行九月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把重阳节也叫茱萸节。茱萸是一种中药,可制酒养身祛病,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人们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的日子,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因此,茱萸逐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民间把数字中的单数称为阳数,双数称为阴数。九在个位单数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因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义,所以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年节。(www.xing528.com)
九月也是北方一年一度收获的黄金季节。民谣有:“九月九呀,九重阳,收呀么收割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按照中国传统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习惯,人们在美好的秋收之季,又逢重阳佳节,所以人们对此节历来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家乡民间有个与八月十五对应搭配的礼俗。古人讲:“有礼不尚非礼也,有来不往亦非礼也。”中国是礼仪之邦,八月十五前女儿带月饼看望了父母,父母就要回敬个礼,就利用九月九节令,去探望女儿,名曰送九月九。送九月九,一般都在九月九之前,所带礼品多为,娘亲手蒸的云花枣馍、柿子及时令瓜果。
送九月九和其他送节一样,还是新亲早,礼重些,老亲迟,礼相对轻一些。但旧时,不管所拿礼品轻重多少,云花枣馍和柿子是必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