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中国众多民族的传统节日。
何为中秋,八月是入秋的第二月,意为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恰值三秋之中,故为中秋节。
中秋节始于唐初,盛于宋代,明清固定为传统主节。民间有赏月、拜月、送月饼、吃月饼、燃灯助月、放灯船、竖灯树、猜谜、赏桂、饮桂花酒、吃团圆饭等习俗,规模盛况仅次于春节。
八月十五类似于七夕,活动主要在夜间。秋者意为庄稼成熟之季,中秋时节农作物陆续成熟或正在成熟,天气转寒。民间有庆丰迎寒的意思。
中秋之夜,人们在院庭设置香案,摆上月饼和时令水果,西瓜切成莲花状,让月神像面向月亮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赏月拜祭月亮。
中秋之夜,月儿最圆最亮,家人围坐香案四周,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分享着香甜的月饼,喝一杯桂花蜜酒,期待着庄稼的丰收,欢庆阖家甜蜜幸福的生活,已成为节日一种美好的享受。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登灶的习俗。男子祭月不磕头,因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女子拜月目的是求月神赐福,愿自己貌似嫦娥、面如皓月。(www.xing528.com)
民间以月饼相赠送,取团圆之意。家乡民间有女儿给娘家父母送月饼,看八月十五之习俗。八月十五前女儿带上月饼和时令瓜果去看望父母。一般是新亲早,老亲迟,新亲礼重,老亲礼轻,除取家人团圆意之外,类同看麦稍黄,农村就要进入秋收秋播的繁忙之季。女会忙得走不开,借节令把父母看望一下,送点月饼以示家人团圆。
相传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后羿不舍得吃下,交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借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成仙向天上飞去。
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圆,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从此一人长居广寒宫。
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在院中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传嫦娥吞仙药后,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之中抱住了身边一直喂养的白兔,兔便随之上到了月亮上,玉兔在月宫中就用捣药杵日夜不停地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药,做成蛤蟆丸。
而月中吴刚,汉朝西河人,曾跟仙人修道,被带天界,因犯错被仙人贬谪到月宫,每天砍伐月宫中的桂树,以示惩处。宫前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余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吴刚永远也砍不倒,也只能待在月亮上给嫦娥做门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