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腊月二十三迎接灶王爷接神仪式

腊月二十三迎接灶王爷接神仪式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从即日起春节就进入倒计时。当天下午贴好灶王爷年画。灶王爷被认为是天上诸神的引路者,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间的灶房内,被视为“一家之主。”迎接诸神的仪式俗称“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作“接灶”。祭灶完后,供品和灶糖要分发给全家大小人吃,意在吃了供品,身体健康,灶糖黏嘴,少说秽言。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百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腊月二十三迎接灶王爷接神仪式

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从即日起春节就进入倒计时。民谚曰:“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祭灶官”。灶官是指灶神,叫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各户的灶火,保护各家的平安,监察各家善行恶举的神。

腊月二十三这天要祭灶神,旧时人们把神都叫爷,所以也叫祭灶王爷或灶火爷。俗传灶火爷在家兢兢业业给人们看家守灶一年,二十四日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奏人间一年来善行恶举,并领取赐予人间来年的吉凶福祸。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天多说好话,向玉帝美言,就专门祭送灶王爷,所以祭灶神,也叫送灶神。

祭灶的习俗甚久,从夏开始,周代已成习俗。祭灶,最早叫“纪灶”,既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发明利用,人们才由茹毛饮血时代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减少了疾病,强壮了身体,发达了智慧。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的。

旧时,不管在外是做官的、经商的、读书的,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平安。

腊月二十三晚上,各家各户都要在灶龛前摆好香炉,献上供品,供品中必有糖果、清水、料豆、麦草,由家中男丁怀抱公鸡,点上香,作揖磕头祭拜,主持者嘴中还不停念叨:“上天言好事,回宫带吉祥”,“晨昏三叩首,晚上一炉香”。磕头毕后,要用供酒浇公鸡头,让鸡扑棱或咯叫几声,说明灶王爷收到了,也答应了。然后把灶糖用火融化,抹在灶王爷画像的嘴上,再给灶房门上抹些酒,然后把灶王爷旧画像取下,点燃香表、麦草焚掉,称着送灶。意是送灶王爷上天。祭祀时,怀抱公鸡,说鸡是灶王爷上天的坐骑,俗称马,若是白公鸡就叫白马,若是红公鸡就叫红马。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风俗,据说,是因为灶王爷长相俊秀,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祭灶时都是家中男丁。

除夕要重新请灶王爷。当天下午贴好灶王爷年画。因除夕晚上灶王爷便带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天上诸神的引路者,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间的灶房内,被视为“一家之主。”迎接诸神的仪式俗称“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作“接灶”。除夕夜,人们在灶龛的灶王爷像前,献上贡品,点一炷香,就算接灶完毕。

为啥要给灶火爷嘴上抹灶糖呢?传说灶火爷是位爱打小报告的神,人们怕灶火爷上天向玉帝乱说人间不好的事,就用灶糖把灶火爷嘴给糊住,喻有二意:一是灶糖是甜的,让灶王爷吃了在玉帝面前甜言蜜语,多美言,多说些好话,使玉帝多向人间降福。二是灶糖又是黏的,让黏住灶王爷的牙齿,灶王爷想在玉帝面前说人间的坏话时,嘴被黏住,说不出话来,玉帝听不到,就不会降祸于人间。所谓灶糖,就是麦芽糖或是用甜食料熬制的胶糖。用酒抹灶房门,旧时有“以酒沃门,谓之醉司命”。此有贿赂之意,让灶火爷醉饱上天,不要议论人间长短,回时最好多带点钱和吉福回来分享。祭灶不仅是为了免灾,更主要的是为了祈福。

祭灶完后,供品和灶糖要分发给全家大小人吃,意在吃了供品,身体健康,灶糖黏嘴,少说秽言。俗传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禀奏人间一年的善行恶举之后,二十五日就是玉帝下凡之日,到人间稽查是非,以降祸福。人们分吃了供品和灶糖,这天就会谨言慎行,免得招致不祥。

祭灶是一种民间习俗,祭祀时间南北也不一样,北方多为腊月二十三日,南方多为二十四日。还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说法,意是朝廷官府贵族是二十三日,民间是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是二十五日祭灶。也有张王李赵,二十日祭灶,其他各姓二十三日祭灶之说。祭灶在古时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地位仅次于八月十五的中秋节。(www.xing528.com)

民间有传:“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中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的诗句,写得真实细致,饶有情趣,足见古代民风对祭灶的重视,供品的丰盈。

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中又有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民间还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据说,古代有户姓张的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砌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百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砌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都爱管。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70岁,寿终正寝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一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妇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居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此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目的是让灶王爷保家人和睦,家中平安。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俗传,腊月二十五一过,人间诸神都上天了,神煞上天,百无禁忌。从二十六到除夕的几天里,人间无神管了,人们干事不用择日子,什么都可以不讲究,也无所顾忌。所以旧时,民间这段时间迎亲嫁娶、相亲、订婚、收账要债、杀猪宰羊的特别多,天天都有。

旧时,把这几天也叫年关,还不起债的人就出门躲账,叫躲年关。只要躲过了除夕晚,初一手里端上饺子碗,债主见了也不能提债,见面只能说恭喜发财,因而,旧有“要命的灶糖,救命的饺子”之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实为大年的前奏。童谣有:“二十一,送闺女;二十二,送小四;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灰刺(打扫卫生);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杀只鸡,或赶集去,剃精细(剃头),也有叫小圪挤,即碾米面;二十八,去买花,或握疙瘩(蒸年馍);二十九,打壶酒,或先脚手,装香炉;三十,贴门花,捏圪夹(捏饺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作揖撅屁股。”

祭罢灶,小孩拍手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穿新衣,戴花帽,吃吃货,砸核桃,噼噼啪啪放鞭炮,五子登科乒乓响,点火升到半天上。

腊月二十三一过,到除夕前,是春节最后的准备阶段,这期间,人们要清扫屋尘、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馍、接祖灵,忙忙碌碌开始“忙年”。每天的活路安排得满满的,活路次序各家不一,大同小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