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铜鼓-神秘的宝物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铜鼓-神秘的宝物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在这危急之际,依法的妹妹驮花抽刀割臂,将鲜血注入铜炉,铜片顷刻化为铜汁,灌成了一面红彤彤的新鼓。壮族祖先铸造的铜鼓,有北流型,灵山型和冷水冲型。最大的鼓面宽达一丈多。铜鼓上有好几种壮族的图腾,因此,铜鼓在壮族祖先的观念中是一个神圣的、珍贵的、神秘的宝物。无论是祭祀、打仗、鼓声都有着极大的魔力,所以壮人又把铜鼓称为雷鼓。正因为如此,从春秋晚期到隋唐时期的壮族文化,被人们称为铜鼓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铜鼓-神秘的宝物

梁庭望(壮族

在古代壮族祖先的眼里,铜鼓不但比万贯家财要珍贵得多,而且神秘极了。传说从前在红水河岸有一个壮族山㟖,土地肥沃,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附近的一个土皇帝(土官)为此垂诞三尺,便派土兵来兼并这块地方。用血汗开辟出来的土地,岂能让人抢去?愤怒的壮民从家里奔涌出来,把他们杀得溃不成军。土皇帝大怒,亲自督阵,反而败得更惨。土皇帝纳闷,这些壮民怎么如此厉害?他便改变了策略,派奸细混入山㟖刺探军情。原来,村寨里有一面大铜鼓,擂起来响声如雷,打仗的时侯,只要鼓声一响,壮民便勇气大增,以一当十,个个像猛虎一般,生死全然不顾。土兵们一见那凶猛的气势,胆颤心惊,那里还能招架得住?奸细乘守鼓人依法疏忽之机,偷偷把铜鼓砸烂了。土兵们再次进攻时,壮民听不到鼓声,阵脚大乱,不得不退入山林。敌人乘此占领了村子,又把山林团团围住,四面强攻。壮民一面抵抗,一面重铸新鼓。但是铜片哪能一下子熔化得了?正在这危急之际,依法的妹妹驮花抽刀割臂,将鲜血注入铜炉,铜片顷刻化为铜汁,灌成了一面红彤彤的新鼓。依法挥起鼓锤,鼓声顿时震撼山林,像雷鸣般在山峦间回响。壮民军心大振,喊杀声好似海啸一般向土兵们卷了过去,把敌人杀得片甲不留,土皇帝也被擒住了。

铜鼓在这里成了维系军心的魔力,鼓在人心在,鼓失人心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铜鼓的模样和它的花纹吧。

铜鼓整个用铜铸成,皮薄中空,单面,外形像个束腰的坐墩,分作鼓面和鼓身,鼓身又分成鼓铜、鼓腰和鼓足三部分。壮族祖先铸造的铜鼓,有北流型,灵山型和冷水冲型。这三型鼓是铜鼓极盛时期的产品,体型高大,花纹繁缛,闪耀着青铜特有的光泽。最大的鼓面宽达一丈多。

最使人惊叹的是铜鼓那精美的花纹,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个鼓面和鼓身,使人感到神秘莫测。鼓面上那光芒四射的光体是什么呢?光体四周,为什么围着一圈圈的云雷纹?云雷纹之间,又为什么夹着一圈首尾相接、栩栩如生的飞鸟的形状呢?最令人不解的是,鼓面周边为什么站着一圈——4只、8只甚至12只不等的青蛙立体雕饰?鼓身上则有打渔的船,叨鱼的鹰,奔跑的鹿,扬波的水,以及翩翩起舞的羽人。这一切,使人感到里面一定藏着什么天机!是的,这些花纹确实蕴藏着古代壮人思想观念的机密。鼓面的光体是太阳的形象,称为太阳纹。壮族祖先认为,太阳、月亮、星星是天上的一家人,不过作为父亲的太阳太专制,他的妻子——月亮和儿女星星,只能在夜空中漫游。所以鼓面中央便只有这一家之主——太阳。周围的云雷纹象征着天空五彩缤纷的云朵,云彩里藏着管理上天的雷王。按壮人的观念,雷王既然住在天上,就一定是蓝色的脸,圆睁的环眼能闪出光来。身体像人,形象像鸟——长着鸟的啄,鸟的爪和鸟的翅膀。声音轰隆隆地响,震动大地。鼓面上的飞鸟和云彩,是用来代表雷王的形象的。这样,鼓面就成了天空的缩影,在这儿,太阳永远发出灿烂的光辉。在它的四周,簇聚着变幻莫测的彩云,飞鸟在蓝天中自由飞翔。主宰着这个世界的,是壮族祖先最敬畏的两个图腾——太阳和雷王。壮族称之为上界。

鼓身的花纹,描绘了一幅繁荣的人间大地。在这儿,生命的水滋润着广袤的大地。水中游着鱼,供给了人们取之不尽的生活之源。陆上万木争荣,五谷丰登。那些飞跑的鹿,自然是飞禽走兽繁衍的象征,但其形象还另有深意。原来鹿在春天产仔之后,小鹿遇到阳春三月的雨,便睁开了眼睛,站立起来,在妈妈的周围欢跳。于是壮族祖先用鹿的形象,来代表春风化雨、草木萌发、百谷滋生、物阜民殷,寄托着他们对人寿年丰的殷切希望。陆地的这个世界,壮人称之为中界。(www.xing528.com)

既然鼓面是天空的缩影,那么青蛙本是水陆两栖动物,怎么会跑到鼓面的周边去呢?这里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传说雷王管理着天池,有风伯和雨师做助手。人间即中界的管理者是陆驮公公——壮人的创世神。开始,天地之间贴得很近,人们舂米时,稍不慎杵端就会把天捅个大窟窿。但是也有一个方便,就是中界需要水的时候,陆驮公公喊一声,雷王听见后就打开天池放水,人间便降下大雨。后来因为舂米总是把蓝天捅破,上界有了意见,陆驮公公便用神木把天顶上去,有33根楠竹高。可是陆驮公公的喊声,雷王却听不到了,于是陆驮公公把自己的儿子——青蛙送到人间来,作为父王的代表生活在中界。中界需要水的时候,只要青蛙高叫,雷王便能够听到,人间就可以得到甘霖。壮族祖先把青蛙的形象铸在天地交界的地方,正是表现了他们的思想观念——青蛙是天上人间的联络者。

这个故事说明,青蛙也是壮人尊崇的图腾。《青蛙王子》的故事,在壮族地区流传广泛,几乎家喻户晓。

人类早期曾经有过虔诚的图腾崇拜。每一个氏族或部落,都尊崇一种动物、植物、矿物或者自然现象,认为它与自己有说不明道不白的特殊关系,对它十分敬畏,每到一定时候就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祭祀时,常常在神柱上、法器上乃至建筑物上画上图腾的形象,顶礼膜拜。铜鼓上有好几种壮族的图腾,因此,铜鼓在壮族祖先的观念中是一个神圣的、珍贵的、神秘的宝物。无论是祭祀、打仗、鼓声都有着极大的魔力,所以壮人又把铜鼓称为雷鼓。这就是鼓在人心在,鼓失人心失的秘密。

铜鼓是极珍贵的文物,铸造它需要高超的技艺。要有温度很高的熔炉,要懂得青铜(铜锡合金)配方、铸造工艺,懂得绘画和雕刻,还要掌握圆形、菱形、对称、分割圆等几何知识。因此,铜鼓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产物,是当时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体现,对研究历史、文化、早期思想观念都有很高的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铜鼓本身就是古代社会一部形象的历史。正因为如此,从春秋晚期到隋唐时期的壮族文化,被人们称为铜鼓文化。

铜鼓发源于云南的万家坝一带,但它的定型和鼎盛期是在壮族地区。至今全世界发现的铜鼓,大部分是在广西,仅广西博物馆收藏的就有500多面,可谓是铜鼓之乡。自从上世纪铜鼓传到西方,就引起了很大震动,形成了风靡世界的铜鼓热,至今方兴未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