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诸葛亮南中招抚政策及南征目的

诸葛亮南中招抚政策及南征目的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具体怎样对待南中各族,则早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时,诸葛亮就已提出“南抚夷越”的主张,即对南中各族应当采取“招抚”的政策。对于南中的基本丧失,诸葛亮当然是不能容忍的,但由于刘备刚去世和条件还不成熟,仍然对南中各族采取招抚的政策。而诸葛亮南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定南中,巩固蜀汉的后方,为今后北伐创造有利条件。诸葛亮在南征时,不仅对孟获,对南中的一些愿意归顺的少数民族首领,也采取了招抚的政策。

诸葛亮南中招抚政策及南征目的

邵献书

东汉末年,黄巾农民大起义,推翻了日益腐朽的东汉王朝。接着各地大世族豪强纷纷拥兵割据,互相混战达30多年。到魏文帝曹丕于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称帝起,形成了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峙的局面。

这时,今云南及四川西南、贵州西部等地,因地处蜀汉根据地巴蜀之南,所以通常称之为“南中”。当时南中是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分布着叟、昆明、僰、青羌及濮、僚等族,其中有的先进民族已处于奴隶制发展阶段。

除少数民族外,当时南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汉族移民。这些汉族移民,自东汉以来,内部已分化出少数统治阶级,历史上称他们为“大姓”。大姓都拥有部曲,由汉族人民组成,平日从事生产,战时充当士卒。但由于大姓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不能不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强烈影响,以致后来逐渐融合于少数民族之中。

还在三国形成的初期,南中大姓和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他们在对待与之邻近的蜀汉政权的态度上,有着明显的分歧:以益州郡(约今云南中部和东部)大姓雍闿、孟获,越嶲郡(约今四川西南部)叟族首领高定(又称高定元),及朱提郡(约今云南东北部)大姓,牂柯郡(约今贵州大部和云南东南部)太守朱褒等为首,他们是反对蜀汉的;而以益州郡大姓李恢和永昌郡(约今云南西部)大姓五官掾功曹吕凯等为首,他们是拥护蜀汉的。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辅佐治理蜀汉期间,始终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为基本国策。为了实现这一国策,诸葛亮就必须认真对待从来作为巴蜀后方的南中,否则北伐就会受到牵掣,这与同时期孙权征山越、曹操击乌桓是同样的道理,何况当时南中很不稳定,而孙吴势力又在西进,南中已成为孙吴计划夺取的地盘。至于具体怎样对待南中各族,则早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时,诸葛亮就已提出“南抚夷越”的主张,即对南中各族应当采取“招抚”的政策。后来,当蜀汉政权刚刚建立,诸葛亮就在南中设置了总管这个地区的廉降都督,“庲降”,就是招抚的意思。

但是,南中以雍闿为首的强大的反蜀势力,不仅不受蜀汉的招抚,相反在蜀汉后主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前后,纷纷拥兵举行武装反抗:在益州,雍闿先后杀死和赶跑了蜀汉派去的太守,鼓动当地叟族群起反抗,并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联络孙吴一起反蜀,而孙吴亦委任他为永昌太守;在越嶲,叟族首领高定也杀了蜀汉的将军自立为王;在牂柯,朱褒亦裹胁当地僚族反对蜀汉。而拥护蜀汉的李恢,虽然投靠蜀汉出任庲降都督,但由于反蜀努力的强大,只能驻守在南中的边缘地区平夷(今贵州毕节县);另一个拥护蜀汉的吕凯,也只能在濮族分布的永昌,协助府丞王伉,严格控制当地的吏民闭境自保。这样,蜀汉本来已很不稳固的南中后方,一时几乎丧失殆尽。

对于南中的基本丧失,诸葛亮当然是不能容忍的,但由于刘备刚去世和条件还不成熟,仍然对南中各族采取招抚的政策。于是,诸葛亮让都护李俨,对为首的雍闿写信继续规劝。李俨写信用了六张信纸,雍闿却简单地回了一张信纸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也不应当有两个皇帝,现在,天下有三个国家,使我这个身处边远的人十分惶惑,到底应该归属于哪个好呢!”其实就是拒绝臣服,决心反抗蜀汉到底。

正在这时,益州的叟族与雍闿发生了矛盾,不愿跟随雍闿反对蜀汉。雍闿一看不妙,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指使他的重要部下、在当地叟汉人民中很有威信的孟获欺骗叟族说:“蜀汉官吏要向你们征收胸前都是黑毛的乌狗300头,玛瑙3斗,还要高3丈的柞木3000根!你们能有吗?”乌狗、玛瑙都很难得,而柞木最高的也不过2丈;这下,叟族信以为真,把他们吓坏了,再次随同雍闿、孟获一起反蜀。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决心亲自率军进兵南中。临行前,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建议,就是说这次南征的目的,不是要把那些反对蜀汉的人都斩尽杀绝,占领所有的城池,而是要征服他们的心,使他们永远诚服于蜀汉。(www.xing528.com)

南征的军队由成都出发,到僰道(今四川宜宾市)后分为三路。东路由新任牂柯太守马忠率领,不久就击败了朱褒和当地的僚族,后来即留驻在且兰(今贵州福泉县西)。中路由庲降都督李恢指挥,在益州与当地昆明、叟族等激战,取胜后到达今滇池。西路是主力,由诸葛亮亲自带领直趋越嵩,在卑水(今四川昭觉县)与叟族首领高定大战。这时,雍闿、孟获为了避免中路李恢军的进击,率部由今云南东部渡金沙江进入越嶲地区,计划去永昌任孙吴委派的永昌太守,也可能带有援助高定的性质,不料雍、高双方发生冲突,雍闿被高定的部下杀死,所部由孟获率领。不久,高定兵败被诸葛亮所杀。接着诸葛亮率部经今四川西昌、会理,五月渡金沙江,抵今云南大姚、姚安,在今云南境内屡战屡败孟获,迫使孟获诚服,最后至滇池与李恢会师。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等经今贵州西北部,仍由僰道返回成都。

孟获这个人,不仅作战骁勇,而且通晓叟族语言,在当地叟汉人民中威望很高。而诸葛亮南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安定南中,巩固蜀汉的后方,为今后北伐创造有利条件。为此,为了团结南中的大姓和与大姓相联系的少数民族,诸葛亮在与孟获作战过程中,决心争取孟获,这样,就产生了“七擒七纵”的脍炙人口的战例。

当第一次孟获兵败被诸葛亮活捉后,在孟获想来必死无疑。可是没想到被押到蜀汉大营,诸葛亮让人松了他的绑,还让他参观蜀汉的军营,好言好语地劝说他归降。这下孟获可来劲了,他不服气地对诸葛亮说:“以前因为我不知道你们的虚实,所以被你们打败,现在我知道你们的底细,你们是能够被我打败的!”当时诸葛亮听了毫不介意,爽朗地笑着说:“那么您就回去准备准备,再跟我们打吧!”

孟获被释放后,逃回自己的队伍,重新整顿旗鼓,又一次与蜀军交战,不料,第二次又被活捉了。诸葛亮再次劝孟获投降,见他还是不服,于是又释放了他。这样放了又捉,捉了又放,一次又一次,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第七次诸葛亮又要释放孟获,这次他口服心服了,诚恳地对诸葛亮说:“你们真厉害,我们边远的人再也不反抗了。”

诸葛亮在南征时,不仅对孟获,对南中的一些愿意归顺的少数民族首领,也采取了招抚的政策。在诸葛亮追击孟获途经臼崖(今云南弥渡县红崖)时,当地有一位僰族首领叫龙佑那,相传是后来云南西部白族张氏的祖先,由于他拥护蜀汉,被诸葛亮封为酋长,赐姓“张”,而当地的僰族人民也因为听从了诸葛亮的劝导,逐渐从原来居住的山上迁到平坝地区,建立城邑,从事农业生产;在诸葛亮返回成都路过汉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时,当地有一位叟族首领叫济火,相传为明代著名贵州水西彝族安氏土司的祖先,因为他沿途供应蜀汉军队的军粮,并帮助蜀汉军队开通道路,被诸葛亮封为“罗甸王”。

南征以后,诸葛亮对南中各族人力和物力的剥削是沉重的,但在政治经济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有益的措施。

在政治上,为防止郡守势力过大,诸葛亮首先把原南中五郡,改为越嶲、永昌、云南、建宁、朱提、牂柯、兴右七郡。接着,诸葛亮又起用了一批忠于蜀汉的大姓,如李恢、吕凯分别为建宁、永昌太守,而对一些反对过尔后又投诚的大姓则调到成都去当官,如孟获、孟琰、爨img分别为御史中丞、辅汉将军、领军。对于少数民族中的首领,诸葛亮则给予“瑞锦铁券”(文书契约),承认他们的统治地位,并把他们隶属于郡守统治的情景画成“图谱”,作为信符给他们,以确定郡守对他们的统治关系。这些,都对南中的安定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济方面,为发展南中的生产,诸葛亮曾在当地大兴屯田,其中味县(今云南曲靖市)就是当时较大的屯田地区,后来建宁郡治和庲降都督驻地,都先后迁到那里,成为南中政治和经济的中心。诸葛亮还在越嶲征收一些叟族奴隶主的盐井和矿山,并设置官吏经营。相传诸葛亮也曾帮助过南中少数民族发展生产,以致直到今天,云南的景颇族传说诸葛亮是当地各种制度的创造者,佤族传说谷种是他传去的,傣族也传说是他教给他们用牛犁田,四川彝族和贵州部分苗族也传说他曾教给他们各种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