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洲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的统治者往往采取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政策,每个时代和亲的性质和目的不尽相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民族的关系。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唐太宗就经常采用“和亲”的政策,以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其中最著名的是唐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其次就是我们要讲的唐弘化公主与吐谷浑慕容诺曷钵的联姻。
吐谷浑政权在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为隋炀帝战败后,它的可汗伏允逃到党项。大业末年(公元618年),内地大乱,群雄割据,伏允尽复故地,重建政权。唐朝建立初,伏允一面遣使与唐朝通好,一面又不断攻掠唐朝边境,沿边诸州深受其害。直到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太宗击败北方强敌突厥,安定了国内形势后,派遣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各路大军进攻吐谷浑。伏允为部下所杀,他的儿子慕容顺投降。太宗封慕容顺为可汗,复其国。慕容顺立国10日,就为部下所杀,国内大乱。唐太宗派军队安定吐谷浑的局势,又立慕容顺的儿子诺曷钵为可汗,当时他只有10多岁。从此吐谷浑成为唐朝保护下的属国,诺曷钵也紧紧地依靠唐朝,在国内颁行唐历,奉唐年号,与唐朝的关系日益紧密。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诺曷钵到长安觐见,并向唐朝请婚,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
贞观十三年(公元 639年),诺曷钵到唐京师长安,太宗以宗室女封为弘化公主,嫁与诺曷钵,公主当时16岁。次年(公元640年),命淮阳王道明等持节护送公主到吐谷浑完婚,并资送甚厚。从此,唐与吐谷浑结成亲密的甥舅关系,经济、文化的交往得到进一步加强。诺曷钵每年都遣使向唐朝贡,献牛马和方物。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出兵配合唐朝进军龟兹(今新疆库车)。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葬于昭陵(今陕西礼泉),还以诺曷钵的石像列于昭陵之前。唐高宗继位后,封诺曷钵为驸马都尉。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弘化公主与诺曷钵到长安为子请婚,高宗即以会稽郡王道恩第3女,封金城县主许给诺曷钵长子慕容忠。(www.xing528.com)
正当吐谷浑与唐朝的关系日益亲密发展的时候,兴起于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不断向北扩张,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谷浑灭亡。诺曷钵和弘化公主不得不率数千帐逃到唐凉州(今甘肃武威)避难。以后,唐朝虽然多次派遣军队想打败吐蕃,护送诺曷钵还国,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到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唐朝将诺曷钵所领的吐谷浑部迁移到灵州,置安乐州(今宁夏中宁),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希望他们能“安而且乐”。从此,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就一直居住在这里。诺曷钵一族特别受到唐朝的优待,子弟们都与当时唐朝宗室、外戚和门第较高的汉族官僚通婚。他们童年就入侍京师,长大为唐朝的官吏,世代相袭。
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诺曷钵病死,他的儿子慕容忠袭青海国王、吐谷浑可汗号。武则天又赐弘化公主姓武,改封为“西平大长公主”,备加优礼。弘化公主活了76岁,于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与他的长子慕容忠几乎同时去世。
过了1200多年,即到民国初年,人们在今武威南30公里的一个叫青嘴喇嘛湾的山岗上,发现了包括弘化公主、慕容忠等吐谷浑慕容氏贵族的墓葬,出土了9方墓志。其中就有“大周西平公主墓志”(即弘化公主墓志)。青嘴喇嘛湾,即唐代凉州南山的阳晖谷,是吐谷浑王族慕容氏的先茔,凡在内地死去的慕容氏一族,大都迁葬在这里。他们选择这里作为茔地,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故乡青海被吐蕃占领了,而凉州南山离青海最近,隔山就是他们的故地,因此,他们选择了离青海最近的地方,归葬于青嘴喇嘛湾旁一个个山岗上,墓门一律向南,真有点望乡的意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