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察布查尔大渠与图伯特|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

察布查尔大渠与图伯特|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佟克力(锡伯族)在伟大祖国西北角的新疆伊犁,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她就是素称箭乡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们一说起察布查尔,就会联想到有名的察布查尔大渠。因渠口开凿在察布查尔出口,所以称为“察布查尔布哈”,即察布查尔渠。察布查尔大渠修成之后,锡伯营各旗兵民纷纷南迁,在察布查尔渠两岸建立起新的村堡和家园。解放后,察布查尔大渠同全国人民一道得到新生。

察布查尔大渠与图伯特|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

佟克力(锡伯族

在伟大祖国西北角的新疆伊犁,有一块富饶美丽的地方,她就是素称箭乡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们一说起察布查尔,就会联想到有名的察布查尔大渠。这条大渠全长200余里,使伊犁河南岸的亘古荒原唤发青春,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儿女。

从前这里是一片荒原,人烟稀少,防务空虚。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政府从盛京(今沈阳)所属的13座城,抽调1000多名锡伯族官兵携眷赴伊犁地区驻防。这支西迁队伍,告别了东北大平原,历经一年多时间的艰辛跋涉,于第 2年7月到达目的地。1766年,伊犁将军将他们安置在伊犁河南。勤劳的锡伯族人民在准噶尔时代遗留的一条旧渠两岸,安营扎寨,建立新的家园,为祖国守卫西大门。

当时锡伯族军民肩负的担子是很沉重的:在伊犁河以南负责防守18处卡伦,还要到喀什噶尔(今喀什)和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地区的台站换防驻守。按照规定,锡伯营官兵是不能享受满营的优厚待遇的,一年四季,只有在换防当差时才发给微乎其微的俸银和不足以养家糊口的口粮,坐骑还得自行解决。为了戍边,为了生活,锡伯族军民首先疏浚了原有的一条旧渠,开垦了1万余亩荒地,同时养殖禽畜,解决自身的温饱和换防当差的坐骑。锡伯族人民西迁后的第一道难关,总算闯过来了。

过了30多年,锡伯营人口增殖很多,原有的耕地已不够耕种。旧渠北岸地势低下,地下水位高,可以开垦的地方不多;南岸可以开垦的土地很多,却又苦于地势太高,渠水无法上引。新的难题摆在锡伯族人面前。他们为此展开了争论。一些人认为必须开一条新渠,开垦旧渠以南的大片耕地,才能解决人口繁衍所带来的吃饭问题。一些人却极力反对这种意见,认为清政府曾经许诺过,60年后锡伯营可以返回东北故乡;30年已经过去了,再熬30年就是了。大部分人认为清政府的许诺靠不住,返回家乡是无指望的。即使能回去,今后30年的日子怎么过?难道真的要像祖先那样靠打野兔子、打鱼来维持生活么?

在人们争论的时候,锡伯营总管图伯特支持父老乡亲的建议,毅然决定开渠垦荒。图伯特,姓伊拉里氏,锡伯营正黄旗(二牛录)人,幼时随父母西迁,成年后为披甲,逐年升迁,他深知民间疾苦。身为总管,他亲自勘察地形,决定在察布查尔山口开辟新渠,引伊犁河水到旧渠南岸的荒原,开垦沉睡万年的荒地为良田。正当群情振奋,准备破土动工之际,副总管索尔岱又出来阻挠,甚至向伊犁将军诬告图伯特。图伯特不得不向伊犁将军松筠禀报开渠垦荒的原因,并以身家性命和九族来担保7年之内一定竣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说服了伊犁将军,取得了他的赞同,使开渠的准备工作得到以顺利进行。(www.xing528.com)

嘉庆七年(1802年)农历十月,新渠终于破土动工了。由于锡伯营有防守各地卡伦台站的任务,图总管从各旗(牛录)抽调了400个闲散丁壮,分编成两个扎兰(大队),春秋换工,挖渠终年不断。渠道挖到哪里,就在哪里开荒播种,既解决了挖渠丁壮的粮食问题,也减轻了全营的负担,得到了全体军民的欢迎。新渠道年复一年地向西延伸,伊犁河水顺着渠道流进了万古荒原。前后历时7年,终于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挖成了深1丈,宽1.2丈,长达200余里的大渠。因渠口开凿在察布查尔出口,所以称为“察布查尔布哈”,即察布查尔渠。

察布查尔大渠修成之后,锡伯营各旗兵民纷纷南迁,在察布查尔渠两岸建立起新的村堡和家园。渠道两旁先后开垦了近10万亩良田,出现了阡陌相连,村落相望,牛壮马肥,五谷丰登的富饶景象。

锡伯族军民兴修水利,开荒造田,自耕自食,为伊犁地区驻防各营树立了典范。于是清政府命令满营仿照锡伯营,分给地亩自耕自食。锡伯族人民不忘总管图伯特的功绩,在龙口和七牛录(正蓝旗)各建一座“图公祠”,永远纪念他。

解放后,察布查尔大渠同全国人民一道得到新生。人民政府拨出巨款修建了龙口和全部渠道,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各族劳动人民造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