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达生
银川,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与西夏建都兴庆府联系在一起的。西夏没有建都兴庆之前,银川平原的政治中心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境内),而兴庆府的前身怀远县,是宋朝的一个边鄙小镇,镇上守兵“数不满百”。公元1020年,西夏迁都怀远,改称兴州,1036年又升为兴庆府。在这期间,大兴土木,营造都城皇宫,兴建了帝王之都不可缺少的“宗庙”、“社稷”,开辟了皇帝“亲耕”的籍田,把一个“边鄙小镇”建成具有重要地位的西夏都城,它取代灵州的地位,成为银川平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西夏迁都怀远,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原来,李继迁起兵时,它的统治中心在夏州(今陕西靖边北)。随着西夏势力的发展,李继迁于1002年占领灵州,并迁都于此。灵州有优裕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是“西陲重镇”,李继迁不能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然而,西夏统治者很快发现,灵州在军事上处于“地居四塞,我可以往,彼可以来”的不利地位。宋朝在今甘肃庆阳、环县的驻兵,数日可至,灵州无险可据,作为都城很不安全。反之,怀远在灌溉之利上与灵州相同,在军事上,西有贺兰山之险,东有黄河为屏,作为都城更安全可靠,这便是西夏最后定都怀远,即今银川的原因。
西夏都城同其他帝王之都一样,是一个宫殿林立、寺观荟萃、工商发达、文化昌盛、人口众多、规模宏伟的城市。明代人考察过兴庆府。据明《弘治宁夏新志》载:其故城“周回十八里余,东西倍于南北”。今天搞城市建设,经实测银川老城四界(即四环路),东西宽2.7公里,南北长1.8公里,正合“周回十八里”之数。今天的银川老城,就是兴庆府所在地。这里作为帝王之都,官府衙门、驻军营地、寺庙古迹、居民住宅、商店作坊、游艺场所、仓库馆舍等建筑,应有尽有。其中最重要的建筑是皇宫——“元昊宫”。元昊宫“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盛”,是兴庆府第一大建筑。据考察,它不在都城正中,而偏居西北角。后面我们要谈到的“西夏陵”,陵园中的陵台(即封土堆),也不居中,而在西北角。宋朝沈括《梦溪笔谈》载:“西戎之俗,所居正寝,常留中一间,以奉鬼神,不敢居之,谓之神明。”党项族也是包括在西戎中的。都城正中,陵园正中,是不是也是“神明”之位呢?
兴庆府虽无北宋开封府大,却也是一个繁荣的城市。然而,历史是无情的,随着西夏的灭亡,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都已荡然无存。唯独承天寺和塔,世代相传,在经历9个世纪的风雨飘淋之后,仍然雄踞古城,傲视一方。(www.xing528.com)
承天寺的兴建,是与西夏初期皇族内部的一场权力之争联系在一起的。李元昊继承先王之业,东征西战,抗衡辽、宋,登上皇帝宝座,创建了西夏王朝,原是个雄才大略,很有作为的人物。然而,他到了晚年却纵情享乐,恣意妄为。先是“误杀”开国元勋野利遇乞,将其妻野利氐纳入宫中;继而看到皇太子宁令哥新娶的媳妇没移氏貌美,竟据为己有,号称“新皇后”。这种种举动引起野利氏和皇太子的极度不满,于是愤而杀了李元昊。没藏氏之兄,元昊国相讹庞,早已野心勃勃,于是名正言顺的杀了皇后野利氏和皇太子宁令哥,册封其妹没藏氏为皇太后,强立其外甥——年仅周岁的没藏氏之子李谅祚为皇帝,遂专夏国之政。本来就崇信佛教的没藏氏,为保其幼子“圣寿无疆”,并代代相传,于西夏毅宗天祐垂圣元年(公元1050年),营建了这座规模宏伟的承天寺院。当时,东来西往的高僧,都到这里讲经说法,没藏氏怀抱小皇帝在这里听经,祈求佛的保祐。这里成了著名的佛教寺院。
西夏灭亡之后,承天寺日渐荒废,到元末明初,寺内只剩“孤塔一座”了。朱元璋第16子朱㮵,分封为庆王,曾在银川营建府第,世代居住。庆王及其子孙,在洪武、成化、万历年间,先后增筑殿宇、佛阁,修饰寺塔,使承天寺成为“宁夏八景”之一,称之“梵刹钟声”。清乾隆三年(公元1739年),强烈的地震灾害,使“昔日繁庶之所,竟成瓦砾之场”,承天寺塔受到严重破坏。现在的塔是清嘉庆二十五年(1802年)重建的。解放以后,多次维修加固,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天寺塔是承天寺内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这是一座青砖砌筑,平面八角,高11层的楼阁式塔,总高64.5米。塔的外观,没有华丽的装饰斗拱,没有繁缛的佛像雕饰,而是在每层壁龛上下,点缀着宝钱纹和卐字纹的绿色琉璃构件,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显眼,它将古塔装扮得简洁明快,挺拔秀丽。承天寺塔与一般古塔塔顶为天盘、相轮、宝盖的结构不同,而是一个绿色琉璃梭形八角尖顶。这个尖顶与广州怀圣寺(一座清真寺)光塔尖顶的形制大体一致。它反映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对古塔建筑的影响。有人说,承天寺塔是佛塔身子戴了个伊斯兰的帽子,这正是回汉人民团结友好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