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鹘文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回鹘文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鹘文献中,数量最多的是宗教经典。佛教的兴盛,促使回鹘人把大量佛经从汉文、梵文、藏文译成回鹘文。回鹘文对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字的影响深广,13至15世纪,金帐汗国、帖木耳帝国、察合台汗国都把回鹘文作为官方文字。研究回鹘文和回鹘文献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受到我国学者和国外一些学者的重视。

回鹘文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黄润华

本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中,发现了一桶木活字。这些木活字木质坚硬,工艺精巧,经学者专家鉴定,这是回鹘文,是14世纪的遗物。

回鹘文是维吾尔先民回鹘人使用的文字,脱胎于中亚的粟特文,有字母20个左右,分印刷体和书写体,书写体又分楷书草书两种。回鹘文早期的写法是从右往左横写,后受汉文的影响改为竖写,但字行是从左往右。回鹘人用这种文字拼写自己的语言,从9世纪中期到15世纪,长达六七百年之久,留下了大量文献,对研究维吾尔族古代历史有重要意义,对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过广泛影响。

从地域上分,回鹘在历史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公元840年以前,活动地区主要在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回鹘汗国。由于天灾、内乱以及外族的打击,840年分三支西迁,一支迁到甘州(今甘肃张掖),史称“甘州回鹘”,即今日我国裕固族祖先;一支越过葱岭,以后建立了喀拉汗王朝(即黑汗王朝,或葱岭西回鹘),还有一支进入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地方政权,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从发现的碑铭来看,西迁以前,回鹘人已开始依照粟特文字母创制回鹘文,但这种文字的广泛使用,是840年西迁以后,特别是在西州回鹘地区。

回鹘文献中,数量最多的是宗教经典。回鹘人原信奉摩尼教,进入吐鲁番地区后,接受了当地久已流传的佛教。佛教的兴盛,促使回鹘人把大量佛经从汉文、梵文、藏文译成回鹘文。译经数量很多,因此有大量文献保留。公元1930年,在新疆出土了一部《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是根据汉文《玄奘传》翻译的。译文流畅,语词丰富,达到了很高水平,也说明回鹘文在当时的发展水平已很高。早期的佛经译文是手抄的,到了元代印刷术从内地传到新疆,出现了木刻本。木刻印刷特别是活字的出现,为回鹘文的使用、传播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回鹘文宗教经典除佛教的外,还有摩尼教的和景教的。回鹘人由信摩尼教改信佛教后,摩尼教并未消失,现在还能看到用回鹘文抄写的《二宗经》、《摩尼教徒忏悔词》等。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支派,在高昌地区与佛教、摩尼教曾并存,留下来的回鹘文景教经典有《福音书》、《圣乔治殉难记》等。在喀什地区,当10世纪下半叶伊斯兰教最初传入的时候,曾用回鹘文抄写伊斯兰教文献;直到11世纪末,伊斯兰教势力已很盛行,在喀拉汗朝的文件上,仍可见到用回鹘文的签名。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前言中,还专门介绍了回鹘文字母。

回鹘文的使用远远不止于宗教,它已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非宗教性的回鹘文文献有公文、契约、文学作品、历书、辞书、医书等。(www.xing528.com)

公文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代四夷馆编辑的《高昌馆来文》,这是新疆以吐鲁番为主的各地区向明朝廷朝贡的公文总汇,用汉文和回鹘文对照书写,对研究明代新疆和内地的关系很有价值。和《高昌馆来文》相关联的是《高昌馆杂字》,是奏折用语分类词汇集,也是汉文、回鹘文对照书写,保留了明代吐鲁番、哈密一带回鹘文原貌,有助于研究古代回鹘语。

回鹘文契约甚多,记录了当时的经济活动,如借贷、土地买卖和奴隶生活等。这部分材料主要是元代的生活,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经济情况,而且可使我们窥见当时阶级关系以及日常生活。例如从1913年至1953年间相继发现的一组契约文书,记录了一个名叫斌通(善斌)的奴隶两次被出卖的情形,以及斌通向官府控告主人罪行的诉状,反映了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吐鲁番地区蓄奴的情况和底层人民被奴役的痛苦生活。

用回鹘文写成的文学作品也很多,传世作品有《福乐智慧》、《乌古斯可汗传》、《真理的入门》、《两王子的故事》等。其中最有名的是《福乐智慧》,这是一部富有哲理性的长诗,作者尤素甫,成书于11世纪后半叶的喀拉汗朝时期。一些用回鹘文记载下来的民歌短小精悍,感情真挚。如一首吐鲁番古代民歌唱道:“春云滚滚,是要落雨吗?我那年轻的妻子,是在落泪吗?”

回鹘文的医学文献、历书、占卜书等也有发现。回鹘文碑刻发现的有《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亦都护布赫里格造寺碑》、《大元肃州路达鲁花赤世袭碑》等。《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刻于元代,存我国甘肃武威文庙内,阳面为汉文,阴面刻回鹘文,记载了回鹘源流;汉文端庄雄浑,回鹘文流畅自如,是研究回鹘史的珍贵资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一定价值。

回鹘文对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字的影响深广,13至15世纪,金帐汗国、帖木耳帝国、察合台汗国都把回鹘文作为官方文字。10世纪初,辽受回鹘语文启迪,创制契丹小字。老蒙文是13世纪初采用回鹘字母创制的,又名回鹘式蒙文,经元、明两代流传和演变,成为今天通行的蒙文。满族依照蒙文字母又创制了满文。锡伯文则是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变而成的。回鹘文对我国北方民族文字的影响,可谓源远而流长了。研究回鹘文和回鹘文献已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受到我国学者和国外一些学者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