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敦煌莫高窟与洛阳龙门石窟探秘

中国敦煌莫高窟与洛阳龙门石窟探秘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莫高窟全长1618公尺,存有塑像和壁画的石窟,经编号的有480窟,分为南北二段。从历史上看,莫高窟是我国本土所创建的最早的古窟寺,它开凿于公元366年,比云岗石窟早88年,比龙门石窟早128年。石窟寺在古代中国最先出现于敦煌,这就是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就是这个时期开凿的。到了唐初,莫高窟计有窟室1000余龛,因此又被称为千佛洞。敦煌莫高窟在祖国大地上放射着灿烂夺目的光彩,它强烈地吸引着中外游人。

中国敦煌莫高窟与洛阳龙门石窟探秘

光 天

打开我国的地图,在东经95度,北纬40度的地方,我们找到了敦煌,它是甘肃省最西的一个县。这个县面积不小,比台湾全省还略大一些。可是它绝大部分是沙漠。在县城附近东南45里的地方,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敦煌境内有两座有名的山,称作三危山与鸣沙山。两山衔接处是一片数10里的宽阔坡地,莫高窟就浑藏在这片坡地里,它隐蔽得如此之妙,以致人们到了跟前,还不知道它在哪里。莫高窟开凿在陡立如削的崖壁上。莫高窟的景象是十分引人入胜的。崖上是一片黄沙,荒凉满目;崖下则浓绿成荫。分布在灰色崖壁上的石窟群,彩画纷披,错落有致,掩映于绿树丛中。

古代的莫高窟比现在要壮丽得多。据现存几方唐代的碑文记载,那时有数以千计的石窟,窟前都有木构的窟檐,并有廊道相接。天才的匠师们,像镶嵌宝石一样,在陡峭的灰色崖壁上,凿造起一座美丽的殿堂,雕檐画栋,光彩夺目。就是不读碑文,我们从现存的6座彩画如新的唐宋窟檐上,也还可以依稀想见它兴盛时的光景。

莫高窟全长1618公尺(约3华里),存有塑像和壁画的石窟,经编号的有480窟,分为南北二段。石窟几乎都集中在南段,已编号的有476窟,占据了近1000公尺的崖面。北段都是些小石窟,久经湮废,存有壁画的只有4窟,有的很小,仅能容身。估计当年僧侣、偶尔寄宿的香客和成年累月在这里从事艺术劳动的匠师们,大约就住在这些小石窟里,过着极其简陋而艰苦的生活

石窟中的塑像、壁画,乃至窟檐表饰,均色彩丰富,加工细致。如此庞大的古代塑像壁画遗产,在世界上是没有第二处的。

历史上看,莫高窟是我国本土所创建的最早的古窟寺,它开凿于公元366年,比云岗石窟早88年,比龙门石窟早128年。从它开凿起始,随着当时佛教的广泛流传,构成了全国的石窟寺网。在窟室形制、表现内容、艺术风格上,都与莫高窟一脉相承。它向我们展示出我国石窟艺术的兴起、繁荣和衰竭的全部历程。它通过宗教的折光,反映了中古时期1000年间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面貌。

在崖壁上凿窟,这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了,但石窟寺都是佛教的产物。石窟寺大都开凿于悬崖绝壁,人迹罕至的地方,目的是供佛徒修炼和礼拜之用。石窟寺在印度的缘始是佛教徒为了纪念和学习释迦牟尼的苦修而筑的。石窟寺在古代中国最先出现于敦煌,这就是莫高窟。但石窟寺在敦煌不止莫高窟一处,还有城南75里、位于南湖店子党河北岸的西千佛洞;安西城南140里踏实河两岸的榆林窟(即万佛峡)、和距榆林窟不远的水峡口的小千佛洞(即下洞),在古代也隶属敦煌境内。

以匈奴族覆灭西晋为序幕,羯、鲜卑、氐、羌诸族相继进入黄河流域,旧史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的在中国北部播下了佛教的种子。敦煌莫高窟就是这个时期开凿的。

这一年,传说有一个名叫乐傅的和尚,西游到了敦煌的三危山下。这时正近黄昏,太阳快要落到茫茫无际的沙漠中去了。这个和尚还没有找到住宿的地方,他走着,忽然一抬头,眼前出现了奇景:对面的三危山一片金光耀眼,好像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和尚被这奇景炫惑了,他想:“这真是圣地啊!”便募人在这个地方开凿了一个石窟。1500多年前中国第一座“石窟寺”就是这样诞生的。

乐傅和尚凿窟之后,不久,又有一个叫法良的禅师从东方来到这里,在乐僔的窟旁开凿了第二个石窟。从此,石窟渐渐多起来,这个地方也就出了名。

莫高窟从前秦创建,以北魏为起点,一直走着上升的路。北魏太武帝死后,佛教流行更广。继起的北朝统治者,把大量财富用于造寺度僧。除了莫高窟,其他地区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如云岗、龙门等也都陆续开凿出来。各地窟寺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我们民族艺术的宝库。到了唐初,莫高窟计有窟室1000余龛,因此又被称为千佛洞。唐代莫高窟遗存最多,计213窟,约占全窟的二分之一,而且洞窟的规模、艺术成就也都远远超过前代,并为后世所不能企及,达到了光辉的顶点。(www.xing528.com)

莫高窟无声无息地躺卧在西北边陲的沙漠中,度过了1000多个春秋。1900年5月26日,有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湖北麻城人),逃荒来到甘肃,游历到敦煌莫高窟定居下来。这个道士颇想有所作为,他用化缘得来的银子,雇了一些工人清除洞中的积沙。这一天,他正监督工人清除莫高窟北端七佛殿下第16号窟通道中的积沙,奇迹出现了——清除积沙后的墙壁裂开了一道缝,好奇的王道士用烟袋锅向裂缝处敲打了几下,觉得其内竟像是空的,他便打开了这面墙壁,发现了一扇紧闭的小门。打开小门后,内有一个黝黑的高约160公分,宽约270公分,略呈长方形的复室,室中堆满了经卷、文书、绣画、法器等等,以致多得数不清。这些古代文物幽闭了900年之久,它的价值是无从估量的。但在当时,不但愚昧无知的王道士不知道,就连清朝政府也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便叫王道士照旧封闭起来。王道士并没有认真封存,反而通过盗卖和馈赠逐渐使这些文物流散四方

敦煌也引起了帝国主义分子的关注,1907年第一个敦煌盗宝者——英国人斯坦因出现在莫高窟。他先后5次来到莫高窟,仅用了40块马蹄银,就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24大箱古写本和5大箱绘画织绣。第二个盗宝者是法国的伯希和。第三个盗宝者是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险队。第四个盗宝者是美国的华尔纳。现今只留下了北京图书馆收藏的8600余卷写经残卷和492窟现存的塑像壁画。帝国主义分子盗劫了大批的敦煌文物之后,敦煌的声名便传遍了全世界。这些文物的研究,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称作“敦煌学”。

敦煌莫高窟(即千佛洞)在祖国大地上放射着灿烂夺目的光彩,它强烈地吸引着中外游人。至今保存完好的洞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有本生、佛传、经变、供养人、因缘故事和图案等。许多壁画还反映了耕田、旅行、宴会、乐舞、生巡、商贾等社会生活场景。彩塑2400多身,有佛、菩萨、弟子等。有的高达数十米,有的还不满十分之一米;有的雄伟浑厚,有的小巧玲珑,形象生动逼真。这是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它系统地保存了1000多年间许多珍贵的史料。中古时期我国各族人民的宗教和社会生活,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生动的反映;特别是在艺术创造上,显示了我国古代各族人民非凡的智慧和杰出的成就。敦煌艺术不仅是我们今天艺术创作的良好借鉴,而且也是鼓舞我们民族艺术向前发展的巨大力量。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石窟、山西云岗石窟,合称为我国三大石窟。它位于河南洛阳市城南13公里处。这里青山对峙,伊水北流,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古称“伊阙”。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的峭壁上,长达1000米,是世界闻名的文化艺术宝库之一。

这座佛教石刻艺术宝库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即公元494年前后,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到唐光化元年(公元898年),连续营造400多年之久。据解放后统计,龙门石窟有佛像约10万多尊。最大的佛像高达17米多,最小的仅5厘米。各窟的背光、藻井、地花和洞口拱额、帐幔的图案装饰,构图精美,雕刻艺术很高。其中宾阳洞内的“帝后礼佛图”为北魏的杰作。

佛教,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用以禁锢人民思想的精神工具之一。建立北魏政权的鲜卑拓跋族大力提倡佛教,他们认为佛教可以提高皇权,又可以用以“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因此,不惜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施舍僧侣,建寺造塔,还将大批土地和民户拨给寺院。这样,寺院不仅成为蒙骗人民的宗教场所,而且也是封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时首都洛阳正是进行宗教活动的最大中心,京城内外有佛寺1367座。其中,规模最宏伟、建筑白马寺东南约3华里处的永宁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古建筑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永宁寺有僧房楼观达1000余间。

龙门石窟饱经历史沧桑,除自然界风雨剥蚀外,更多地遭到了帝国主义分子勾结中国民族败类进行的盗窃破坏。如宾阳洞内著名的“帝后礼佛图”的浮雕,即是1934年美国人普爱伦贿通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奸商盗走的,分别陈列于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和堪纳尔逊艺术馆。

龙门石窟中至今存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成为我国考古研究和书法艺术研究最宝贵的历史资料。其中“龙门二十品”流传甚广,最负盛名。

龙门石窟开凿的情况,如宾阳洞的凿建始末,《魏书》记载比较详细,而其他洞的凿建情况,史籍却很少记载。这给研究龙门石窟带来一定困难。长期以来,人们很少注意对开凿石窟的机构进行研究。鲁迅先生却有考证。他在《徐法智墓志考》中指出:这机构叫“石窟署”,建立于景明初年,专门营造石窟。并指出营福署也是为开凿伊阙石窟而设的,是管理营造石窟工匠的机构。这说明当时的政府为了开凿石窟,雕塑佛像,还设有专门的机构。鲁迅先生的考证,为研究龙门石窟的开凿历史做出了贡献。

鲁迅先生还十分重视龙门石窟的文物,他收集了龙门的碑铭,包括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和龙门全山拓片,并把研究成果集成于《汉画像考》和《六朝像目录》。鲁迅还在1929年将收藏的龙门拓片供给日本朋友观摩和研究。1941年,日本出版的水野清一等的《龙门石窟的研究》一书中,包含了鲁迅提供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