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昭君出塞和昭君墓:中国历史故事的见证与怀念

昭君出塞和昭君墓:中国历史故事的见证与怀念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昭君和呼韩邪一起生活了3年,生有一个儿子。考古工作者在包头附近的汉墓里,挖掘出属于西汉后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等瓦当残片,说明汉朝对王昭君出塞的重视,成为汉匈和好的历史见证。因此,王昭君出塞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成为诗歌、戏曲、小说、说唱文学的流行题材,经久不衰;她作为民族友谊的使者受到后人怀念,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就是后人追慕和纪念她的遗迹之一。

昭君出塞和昭君墓:中国历史故事的见证与怀念

洪用斌

冒顿单于死后,匈奴的强大又维持了一段时间,后来汉武帝对匈奴采取进攻政策,派张骞出使西域,断匈奴“右臂”,匈奴开始走下坡路。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西汉和乌孙联军大败匈奴,久受匈奴奴役的丁零也从北面进攻,乌桓从东面进攻,又遇天降大雪,匈奴人畜冻死无计,似是天怒人怨,匈奴大衰。“外患”和内忧同时俱来,匈奴内部争位,五个单于混战,四分五裂。后来,一个名叫呼韩邪的单于打败其他对手,将要把匈奴统一起来,可他哥哥郅支单于又将他战败。他和臣下几经商议,决定归附汉朝。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正月,呼韩邪南下,汉宣帝隆重接待,派大员至五原远接,并于五原至长安道路两旁陈兵,以示护卫。呼韩邪到达距长安50里的长平,汉宣帝派人给他送去礼服、金印、头等车马,呼韩邪穿戴一新,气度非凡。汉宣帝亲到长平,各部君长、王侯随从,高呼万岁,场面极为热烈。呼韩邪先被安置在公馆,然后去长安建章宫参加汉宣帝盛宴,汉宣帝赠以许多礼品,承认呼韩邪是匈奴最高领袖。呼韩邪则愿为汉朝藩属,汉匈再次和好。

呼韩邪在长安住了一个月,准备回去,因漠北地区已归郅支单于占据,呼韩邪请汉宣帝允准他住在幕南一带,以避郅支攻击。汉宣帝同意,派兵护送他出朔方。

郅支得知呼韩邪到长安和汉结好,也派使者并自己儿子到长安,奉献礼物,牵制呼韩邪的行动,汉朝同样以礼相待。但郅支使和呼韩邪使同时到来时,汉对呼韩邪使待遇要厚,以示区别。

呼韩邪长期驻牧于朔方的鸡鹿塞(今内蒙古杭锦旗西),为时达8年之久,郅支不敢轻易攻击他。后遇灾荒,民畜困乏,呼韩邪上书汉朝廷求救,宣帝诏令拨谷米3.4万斛救济;汉元帝即位后,呼韩邪再次上书求赈,朝廷命五原、云中二郡再拨谷2万斛,帮助呼韩邪度过难关。

郅支单于深知呼韩邪仗势汉朝,不能战胜他,自己虽和汉朝拉关系,但汉朝轻重有别,往往厚彼薄己,因而往西发展,远走西域、中亚,后来死在那里,为呼韩邪北上匈奴故地创造了有利条件。(www.xing528.com)

呼韩邪决心返归漠北单于庭。行前与汉使登山,按匈奴习俗,刑白马,饮血为盟,约定:“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表达了永世友好的愿望。

呼韩邪成为匈奴统一领袖后,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再次来到汉都长安,提出匈汉和亲,巩固匈汉友好,密切关系。汉元帝欣然答应,挑选宫女,以公主身分嫁给单于,重复汉高祖刘邦下嫁公主给单于,结汉匈友好的先例。但这一次不是被迫,而是主动答应。宫女幽居宫中,如笼中之鸟,愿出去婚配,但听说远离汉土到匈奴,都不愿去,唯独宫女王嫱愿去。她是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元帝时被选入宫,字昭君,后人又称为明君或明妃,为人聪明、貌美、有胆识,且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她愿到匈奴去做一番事业。汉元帝命臣下选择吉日,备置嫁妆,和呼韩邪成了亲。离开长安时,汉元帝在宫中举行盛宴,欢送王昭君和呼韩邪北去单于庭。

到了匈奴,王昭君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为单于妻子,“宁胡阏氏”意即王昭君做了单于妻子,匈奴就安宁了。昭君和呼韩邪一起生活了3年,生有一个儿子。汉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去逝,按匈奴习俗,呼韩邪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娶王昭君为妻,又生两个女儿。雕陶莫皋即位后称复株累单于,他们的女儿为公主。王昭君为汉匈和好,北去匈奴,过着住毡帐、披毡裘、吃肉喝奶的游牧生活,还从匈奴俗,嫁单于父子两代,生儿育女,巩固和加强了汉匈的友好关系,她换来的不只是匈奴的安宁,还有祖国北疆的和平

考古工作者在包头附近的汉墓里,挖掘出属于西汉后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等瓦当残片,说明汉朝对王昭君出塞的重视,成为汉匈和好的历史见证。

昭君死后,她的女儿、女婿,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友好奔走,她的外孙男女也继续汉匈和好关系。因此,王昭君出塞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成为诗歌、戏曲、小说、说唱文学的流行题材,经久不衰;她作为民族友谊的使者受到后人怀念,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的昭君墓,就是后人追慕和纪念她的遗迹之一。

在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的大黑河南面的冲积平原上,矗立着一座高大土丘,掩映在绿树丛中,丘顶伫立着一座青瓦红柱的凉亭,吸引着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这就是塞外负有盛名的昭君墓。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夯筑起来的一座土丘,虽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袭,夯筑层次依然清晰可见。古人传说,秋凉霜冷时,附近的草木枯黄了,唯有昭君墓上的草仍是青色的,因而叫作“青冢”。苍松挺立,绿草覆盖,使得这座高达33米,占地20多亩的墓冢显得格外秀丽清新。它象征我国古老的民族友谊,不仅经得起时间考验,还焕发着新的青春。登上墓顶俯视附近平原,郁郁葱葱的农村景色,眺望大青山下气象万千的青城风貌,使人忆起两千年前的往事,怀念、敬慕这位不平凡的女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