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天
清朝政府从康熙、雍正年间开始,把居住在大兴安岭、嫩江流域的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部组成布特哈打牲八旗。他们是狩猎技术很高的民族,专门为清朝皇帝打貂、贡貂。
紫貂是以珍贵的毛皮兽而著称于世的,黑龙江流域是紫貂的盛产地。中国历代封建皇帝都喜欢紫貂皮。紫貂皮有许多优点,它的皮板薄、轻、软、绒丰似锦。皮毛上不落雪,落雪即化。貂尾在古代是一种官阶的象征,也是少数民族的一种头饰。紫貂皮龙袍,是以上千只绒厚相当、颜色相宜的紫貂,精选出其中数千块小皮拼制而成的,上面有彩龙飞舞的形象。紫貂裘既豪华而又肃穆庄重,是我国的“瑰宝”。
因此,黑龙江流域各部自肃慎、挹娄以来,就以当地特产——珍贵的貂皮,向中原王朝进贡。清朝皇帝也沿袭了这种习惯,对布特哈打牲八旗官兵,首先规定了贡貂制。凡是身足5尺的壮丁,每人每年必须贡纳貂皮一张,甚至出征死者的孀妇、孤儿也不能幸免。贡貂的人如不按期交纳,其管辖的官吏也要受到处罚。
每年10月,由牛录(佐)的官员骁骑校率领一个领催及许多优秀的射箭能手去打貂。他们由嫩江流域出发去外兴安岭一带,一去就是3个月。捕获貂鼠是艰难的。貂鼠往往生活在人迹罕至,而气候又十分寒冷的森林地带。它栖息的地方,重峦叠嶂。紫貂在森林中,经常以松籽、鸟类及浆果为食。紫貂的行动特别敏捷,善爬树、游泳,遇到大风雪或者有危险,立即潜入洞中,五六天不出洞,使猎人难于捕捉。古代捕貂的方法有两种:一种以猎犬捕获;二是网捕,猎人多根据紫貂的足迹,找到它的洞穴,然后把网敷于洞口,再用烟熏,紫貂怕烟,跑出即落入网中。
猎获紫貂不易,且紫貂数量日益减少,捕获生产力衰退。因牲畜遭到瘟疫,没有马不能去远处打猎。一般二三人伙用一匹马,把行粮驮在马背上,徒步跋涉数千里之远。如遇到下大雪,每人可猎获几张貂皮,否则连一张也得不到。有时打不到紫貂,就在当地买貂皮上缴。他们颠沛流离,陷入贫困之中。
每年在齐齐哈尔北郊区开设“楚勒罕”(盟会)市场,征收布特哈猎人的貂皮。首先是由黑龙江将军选入贡的貂皮。事先搭棚,将军等前往选看。将军、副都统坐在堂上,协领和布特哈总管分东西席坐,中间放置所贡貂皮。(www.xing528.com)
清朝对貂贡的要求十分严格,把进贡的貂皮分为四等,即一等、二等、好三等和寻常三等。例如嘉庆十五年(1810年),共收布特哈人的貂皮一等42张、二等240张、好三等280张、寻常三等4942张。如甲的貂皮没选上,则多选乙的一张.甲给乙3两银子。步行鄂伦春人打的貂皮最好,他们所交的貂皮大部分都是一等品,最次的是二等、三等。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人交纳贡皮之前,先自己定等级,除寻常三等之外,全以绸带系之。红绫签的貂皮是鄂温克、达斡尔的貂皮;绿签是骑马鄂伦春的貂皮;黄签是步行鄂伦春人的貂皮。
选定等级之后,将印章盖在貂皮的背面,将皮存于库中,以备送热河内务府。余下的貂皮,允许由猎人在市上出卖。一般没选上的貂皮,全部去掉其一爪。如果皮背无印,而四爪齐全者,就是私货,人们不敢买。但清朝的官吏们为贪图便宜,也将应选上的貂皮故意说成等级不够,以便贱价逼卖,不问貂皮大小,一概付9钱银子强买。这种弊端十分严重,布特哈猎人敢怒不敢言。他们上告皇帝,清朝政府规定:将军、副都统等买貂、一律按时价买,如有违反,从重治罪,才刹住了歪风。
入选的貂皮,按等编号,由布特哈打牲部总管副总管派一员,带着每个佐的兵丁一名到北京缴纳,由驿站解送热河,交总务府衙门。
除了贡貂之外,从清朝乾隆皇帝开始,每年到木兰围场打猎时,都要从布特哈打牲部猎手中,选优秀猎人前去陪同皇帝围猎,每年选30.名左右。如布特哈鄂温克猎手伦布春,是个力大无比,善于拉强弓大箭的猎人。有一次他去木兰围猎场,在乾隆的驾前,突然有猛虎出现,伦布春立即发箭射死猛虎。乾隆十分高兴,从虎身上拔出箭对伦布春说:“早先的吕布善射,可是他未必能有你这样的本领啊!”于是,提拔伦布春为齐齐哈尔副都统。这种选拔优秀猎人30名左右,.随皇帝围猎的制度,一直到嘉庆年间,才减少到15名。
布特哈打牲部除选猎手随皇帝围猎外,地方的将军和副都统每年都要向皇帝献方物:6月进贡白鹤;7月进贡鹰鹞;10月进贡野鸡等野味,叫进鲜,同月还进贡海东青,这些东西也都要布特哈猎人去准备。乾隆80大寿,届时,将军统一进贡的动物有:鹤、鹿、麋鹿、驯鹿、貂鼠、灰鼠。由于献贡的动物必须是活的,因此,在进贡的路上,还要小心饲养,十分艰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