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圣钦(朝鲜族)
避暑山庄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山城承德市的北部。山庄规模宏大,占地560万平方米(合8400多市亩),约占整个市区面积的一半。承德市位于河北省的北部。这里,群山环抱,地势高峻,武烈河蜿蜓流淌,环绕市区,滦河横贯于南。武烈河古有热河之称,因此,承德市也曾称作热河。流水与奇峰峻岭交相辉映,景色壮丽而优美。
避暑山庄,也叫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原为清朝皇帝避暑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地方,是我国著名的古代优秀园林,早就驰名中外。
17世纪中叶,野心勃勃的沙俄侵略者,开始侵扰我国的神圣领土黑龙江、蒙古和新疆等地区,并收买边疆地区的极少数上层反动分子,从事分裂和颠覆活动。北部边疆日益紧张,清帝开始了定期的北巡活动。在承德北部设“木兰围场”,习武练兵以防边患,“控制蒙古诸部,内以拱卫京师”、“结好蒙古、齐御外域”等。北京至承德的围场,沿途800里,修了大批行宫。
为了便于联系和团结蒙、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兴建避暑山庄,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初步建成。避暑山庄是口外十六座行宫中最大的一座。从此,康熙皇帝每年都有近半年的时间住在承德。乾隆和后几代清朝皇帝也曾来此避暑,处理政务。当时,我国漠南、漠北、青海、新疆的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西藏、四川等地的藏族,以及苗族、高山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都曾来承德避暑山庄朝觐。实际上,山庄成为清朝政府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即弘历)统治时期,又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才最后完成主要工程,先后历时80多年。避暑山庄距今已经有280年的历史。
为了尊重蒙古、藏族官兵的宗教信仰,又在避暑山庄外,兴建了大批喇嘛庙。清帝每年在这里接见各族首领、外国使节。康熙、乾隆时期,在避暑山庄谱写过一幅幅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壮丽篇章,演出过一幕幕有声有色的历史。
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建在山庄外东部和北部的山麓台地上。其中须弥福寿之庙是班禅的行宫,普陀宗乘之庙是仿西藏布达拉宫建造的,又称为小布达拉宫,壮丽美观。现在尚存的“安远庙”的修建,还有一段民族迁徙和蒙古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历史佳话,值得追忆和颂扬。(www.xing528.com)
1756年,我国厄鲁特蒙古辉特部的一个台吉,在新疆发动民族分裂、反对清朝统一伊犁地区的武装叛乱,遭到准噶尔部的一个大部落首领达什达瓦的反对。他们反对阿睦尔撒纳不顾厄鲁特人民·(蒙古族之一支)的疾苦,毅然离开世居的伊犁河畔的家园,举部内迁归附清政府,要求保护。共有7000多人在达什达瓦寡妻的率领下,扶老携幼,克服重重困难,先到巴里坤,受到清政府的热情接待与安排,册封达什达瓦妻为“车臣默尔根哈屯”(蒙语,意为聪明智慧的王妃),次年她死去。后来由达什达瓦部另一女英雄伯格里妻率领又迁到察哈尔。后来又分两批迁至承德。到达承德时只剩下2100多人了。他们来到承德定居后,清政府将他们编成九个佐领,划归当地驻防八旗管辖。并划给牧地,发给粮饷和牲畜,营造住房1000多间,使其安居下来重建家园。同他们一起来到承德的还有17名喇嘛,把他们安置在驻地附近的“普宁寺”,每月支给粮米以供生计。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为了使他们能安定地在此生活下去,为照顾他们的宗教信仰,乾隆皇帝命令在他们驻地附近的山阜上,仿照他们原来在伊犁时的“固尔扎庙”的样式,建造了“安远庙”。“安远庙”建成后,不仅成为达什达瓦部众事佛诵经,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每年夏季各地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来承德避暑山庄朝觐清朝皇帝时,也在这里集会,举行宗教仪式。而这里又特别成为新疆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头人、首领来承德入觐时的宿留之地。
伊犁河畔的“固尔扎庙”已于200多年前毁于战火,现已无影无踪,但它的基本形象却在万里之外的承德市避暑山庄外八庙的山阜上完整的保存下来。山庄周围环绕“虎皮墙”(也叫“乱石墙”),随地势而起伏,因地形而变化,气势宏伟,长达20华里。当时清代派重兵把守。山庄内有康熙以四字题名的“烟波致爽”等三十六景和乾隆以三字题名的“丽正门”等三十六景,合称“七十二景”。山庄以独特的园林建筑手法,模拟全国的自然地理风貌,集中融合了南北园林的特点,可以说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全园风貌很像全国地理环境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汇,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发展的。
山庄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分成湖区、平原区、山区三部分。宫殿区,是清朝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等宫殿建筑。“避暑山庄”门内,是一个四合院,主体建筑为“澹泊敬诚殿”,整个大殿全为楠木结构,俗称“楠木殿”。皇帝过生日,接见文武大臣和少数民族王公贵族以及外国使节等活动,都在此殿举行所谓“大典”。
每当骄阳似火的盛夏季节,清朝皇帝到山庄避暑。凡划船、钓鱼、驯鹿、放鹤、赏花、观瀑布、听泉声、观戏、放河灯、赛马、阅射等等,这些层出不穷、漫无休止的玩赏消遣,都有大批满、蒙、汉臣僚、文学侍从、宫廷画师等随侍在侧,吹嘘所谓的“盛世”或宣扬“皇恩浩荡”。当时官员们把抢运贡品到避暑山庄当成头等大事,以致古北口道路阻塞,拥挤不堪。珊瑚、翡翠、金玉、玛瑙以及珍禽异兽等等贡品,像洪水一样流进山庄的大门,真是“竭天下之财货,以奉一人”,而劳动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流传着“皇帝之庄真避暑,百姓却在热河边”的民谚,形象地反映了山庄内外的天地之别。
1856年,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8月攻占天津,逼进北京,咸丰皇帝仓皇从圆明园逃往热河。昏庸无能的咸丰皇帝不顾国家的安危,却命令大批军队“折赴热河护驾”,同时把北京城户部存银等全部运往热河,个人享用。这还不够,又下令将路经解京的各省银两截解热河。咸丰到山庄后,进行卖国活动,先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年,咸丰死在“烟波致爽”寝宫,结束了其可耻的一生。死时把政权交给载垣、端华、肃顺等八名顾命大臣,让他们辅佐小皇帝载淳(即同治)“赞襄政务”。但野心勃勃的那拉氏(载淳生母,即慈禧太后)却秘密策划着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同年8月,咸丰的灵柩起运北京。那拉氏先行回京,采取突然袭击,发动政变,杀死载垣、端华、肃顺,将其余五人或革职或充军,结束了八大臣辅政的局面,掌握了最高权力。此后,她专政50年,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革命,出卖主权,造成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极大灾难。
慈禧掌权后,经营北京颐和园供自己享用。避暑山庄不再使用而任其倾圮,连少量的维修费也不给了。从此山庄日益残破。1901年慈禧从西安逃难后返回北京,为了填充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的北京宫廷,便将山庄库房的珍贵物品运往北京。山庄内的陈列品、装饰品与昔日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