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大恨和萨尔浒之战: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

七大恨和萨尔浒之战: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三跪九叩首礼,由读祝官,宣读了“七大恨”。“七大恨”是努尔哈赤归纳的七个出师征明的理由。宣读完“七大恨”之后,吹起牛角号,准备出发,努尔哈赤从祭天的祖坛上下来,骑上骏马,举起马鞭一指,八旗部队便出发,向抚顺挺进。他率全军迎战杜松一路,他的战略部署完全击中了明军的要害。当努军进抵铁背山下萨尔浒城附近时,正好与明军相遇,便列阵开战。这就是努尔哈赤扫平萨尔浒明军的激烈战斗经过。

七大恨和萨尔浒之战: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

云 天

努尔哈赤建国后,招兵添械,整顿了八旗军,经过两年的准备,他下定决心,便于天命三年四月,选了一天,举行誓师大会,决定向明朝进攻。命太子皇太极监国。自己率2万劲旅,到天坛祭天。司礼各官点烛焚香。行三跪九叩首礼,由读祝官,宣读了“七大恨”。

“七大恨”是努尔哈赤归纳的七个出师征明的理由。大体是:明无端害其祖父,是恨一;明遣兵越界,帮助叶赫部,是恨二;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杀死在边境,是恨三;使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是恨四;明朝派兵不准收割柴河、三盆等努儿哈赤领地的谷物,是恨五;明朝偏听偏信叶赫部,对于努尔哈赤的使臣进行凌侮,是恨六;明对处理哈达部的归属不公平,偏护叶赫部,是恨七。

宣读完“七大恨”之后,吹起牛角号,准备出发,努尔哈赤从祭天的祖坛上下来,骑上骏马,举起马鞭一指,八旗部队便出发,向抚顺挺进。

部队行走数日,由前队报告说,距离明朝边境的抚顺城只有二三十里地了。这里有明朝设的千户所,派驻军队守卫。努尔哈赤起兵前的青年时代,常往来于此地,从事贸易活动。

努尔哈赤便命扎营,正打算派兵将前去攻城时,忽然有一书生求见,自称是明朝的秀才。努尔哈赤招进营帐,见他身体魁梧,相貌奇特,心里有些喜欢,他们谈了起来。秀才的一句句话语打动了努尔哈赤的心,不由得拍脚叹赏,赐他一个旁坐。问他姓名,秀才说:“我姓范,名文程,沈阳人。”努尔哈赤说:“我听说中原宋朝,有个范文公,名叫仲淹,是不是你们的祖先?”文程答道:“是。”努尔哈赤又问:“我来到这里,距抚不远,抚顺的守将是谁?”文程说:“姓李名永芳。”努尔哈赤问李永芳本领如何?文程说:“没什么本领。”努尔哈赤道:“这是一鼓可下了。”文程献计说:“以力服人,不如以德服人,您可不必用兵,请先给他一封信,劝他投降,他若顺从,又何必动兵呢?”努尔哈赤高兴地说道:“我这里正少一个文馆的主持,就请您担任参赞军机如何?”文程叩头谢了努尔哈赤。

第二天,努尔哈赤派人到抚顺城下,用弓箭把书信射进城内。这抚顺守将李永芳,本是没用的人物,他听说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已入境攻城,吓得没了主意,及见这封书信,召集文武各官,商议了一夜,便决定投降。第二天早晨,开城迎接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命进城,前面第一个跪着的是李永芳,恭敬地递上降册。努尔哈赤侍卫接了降册,策马进入城内。八旗部队一齐入城。努尔哈赤给范文程记了头功。又命令各贝勒格外尊敬文程,称他为先生,大家都叫他范先生。

八旗兵休息了几天,忽然探兵来报:广宁总兵张承荫领了三路兵马,来夺抚顺城。努尔哈赤向李永芳问:“张承荫这个人怎么样?”李永芳说:“是一员勇将。”努尔哈赤说:“既然是一员勇将,想他不会投顺,我必须先发制人。”于是,一面派人守城,一面发兵迎敌。两阵相对,恰恰是棋逢对手,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不分胜负。忽然天气昏暗,一阵大风从西北吹来,猛扑明军,明军正支持不住,努尔哈赤军占上风,如泰山压顶般驱入明军,明军不得不退走。当他们来到路旁一处有山的地方,忽然从侧面闪出一支八旗军,大声叫道:“大军在此,将军快下马投降!”原来努尔哈赤在相持阶段,看攻不下明军就派人绕到敌后路,夹攻明军。张承荫腹背受敌,无心恋战,只得杀开一条血路,领兵逃走。但由于天黑,分不清南北东西,八旗军又紧追不舍,惹怒了张承荫,于是,他反扑过去,抵抗努尔哈赤军的追击。努尔哈赤军没防备他这一着,前面的兵被杀死无数。忽听战鼓一声响,八旗军阵内万箭齐发,明军大败。

明军战败的消息传到北京,明神宗大惊,召见群臣,问京处将帅,什么人能抵住努尔哈赤。大学士推荐了杨镐,神宗立即召见他,授予兵部尚书官职,赐尚方宝剑,前去辽东经略。(www.xing528.com)

杨镐刚到辽东,探兵报告:沈阳南面的清河等地被努尔哈赤兵占领。守将战死,副将逃回辽东,见了杨镐,杨镐将二逃将斩首示众。每月催各地援辽。叶赫兵来了2万,朝鲜兵也来了2万。杨镐派四路兵马,分头前进。四路兵共20多万,他却虚张声势,号称40万,希望以此大军攻入努尔哈赤地区,进攻后金城赫图阿拉。

塞外一带,大雪飘飘,明军在途中历尽了无数艰辛。人马大半冻伤,只好缓缓而行。只有山海关总兵杜松想立头功,命令军士冒雪西进。到了浑河,冰冻未开,行至河中,冰冻忽然裂开,溺死半数人马。在对崖有努尔哈赤三小队人马,上前堵截,被杜军杀退。杜军争先追赶,八旗军统统向山谷退去。杜松恐山内设有埋伏,暂停不进。杜松军屯留的山谷就叫萨尔浒山。努尔哈赤所驻藩城离此谷约有数里,界藩地筑在铁背山上,多是八旗军的要塞。努尔哈赤正命1.5万兵,运石添饭,听说杜军进攻,急忙命令长子代善引二旗兵在防界藩城,自己率4.5万人,直攻萨尔浒明军杜松营地。

努尔哈赤的八旗兵总共有6万余人,但他并不感到惊恐,他冷静地分析了双方的兵力优劣,判断明军左翼中路为主力。因此,他采取了“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方针,集中优势兵力打垮其一路而夺取全胜。暂弃其余三路于不顾。他率全军迎战杜松一路,他的战略部署完全击中了明军的要害。当努军进抵铁背山下萨尔浒城附近时,正好与明军相遇,便列阵开战。明军点起火炬与努军奋战,但明军地理不熟,而且是从明击暗,箭弹全射到柳林之中,八旗军是从暗击明,箭弹都射在明军身上,明军死伤很多。八旗军乘势杀过来,把明军打得七零八落。

这时候杜松正领兵到吉林崖,在铁背山处,忽然听到后面喊声大作,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带来二旗兵杀将过来。杜松命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迎战界藩城。正在你死我活地厮杀,不料又从深林中冲出一支人马,把杜松军前后切断,杜军腹背受敌,经不住三面夹攻,杜松舍命突围,忽然一箭正中杜的心窝,坠马而死。众军见无主帅,于是逃散溃败。其他几路,也被八旗军杀入军营时,自相溃败。这就是努尔哈赤扫平萨尔浒明军的激烈战斗经过。

努尔哈赤消灭辽东总兵李如柏的战斗更是十分有趣。李如柏军慢慢走出清河,到了虎兰关,猛听得关外山上吹起螺号,这螺号声山谷回应,木叶震动,仿佛有千军万马,追杀前来。李如柏忙令退军,军士也以为八旗军杀到,各自逃生,互相践踏就死了1000多人。其实山上只有20多名八旗兵,李如柏上了他们的当。

这几路军只有辽阳总兵刘铤是个万夫不当的勇将。他手拿着120斤重的铁刀,因得绰号“刘大刀”。他已深入300里,接连攻下三个营寨。当直入栋鄂路,望见前面有一山,山上有一军驻扎,龙旌凤旗,他想不到这是努尔哈赤从萨尔浒撤兵于此。忽见刘铤上岗,忙命军士下迎,刘铤确实与八旗军打了几个平手。但他是由下向上攻,不仅费力,且不利作战。他率领军队下岗,八旗军也随之而下山,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刘铤越战越勇,全无惧怯。忽然有一队人马杀到,火炬之中,刘铤看到大旗上有个“杜”字,不觉心喜。这时,一将飞到刘的马前,头戴金盔,身穿铁甲,正是一员明将,但面貌不甚熟悉,刘刚想寻问,来将却先问道:“你就是刘大刀?”刘铤应声,来将手起刀劈刘铤于马下。众军急来救援已来不及,只见“杜军”,随手乱杀,莫明其妙,一时刘铤全军覆没。原来这是八旗军假冒的杜松部队。当善代杀尽杜军得了盔甲、旌旗,就叫军士改装,扮成杜军模样,从界藩城来响云,恰巧遇到二军激战。他竖起“杜”字旗帜,进入刘铤军中。刘铤深入敌区,不知杜松失败的消息,还以为这是杜松来支援他,因此中计被杀死。

经此次打击,明政府在东北的统治,从此一蹶不振。努尔哈赤终于突破明军防线,乘胜进入了辽沈地区,犹如囚鸟出笼,沙滩蛟龙走进大海,主动权全部操在努尔哈赤手中。他跳出这深山僻壤,进入辽河平原,由新宾进入抚顺、铁领、开原、沈阳,继而建都于沈阳。

努尔哈赤崛起于深山僻壤,从一个少数民族的酋长、世代为明朝的小吏,到一个开创了崭新的政治局面,为其子孙入主中原,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的创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