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天
明朝政府为了管辖和统治黑龙江流域的各少数民族,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4月,在黑龙江下游、黑龙江入海口附近的特林地区,建立了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统辖黑龙江流域各族居民。
奴尔干都司未建立前,明朝政府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曾派官员邢枢和张斌前往黑龙江流域奴尔干地区,在女真、吉烈迷诸部落进行招抚活动。后张斌死于奴尔干地区。邢枢后来又曾多次到该地区进行招抚各部。效果很好,各部陆续归服明朝。
奴尔干都司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贝加尔湖以东和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中原的联系。此后这个地区卫所的建立如雨后春笋。奴尔干都司到了万历年间,下属的卫所已达380多个。
奴尔干都司所属各部多以游猎为生,各部经常迁徙流动,多数处于氏族部落阶段,从而明朝采取了封其头人为地方官员的办法。由明朝正式颁发委任状,任命后,负责“抚绥属部”、“保境安民”,仍然维持其原来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结构。在明朝统一管辖下,对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女真、吉烈迷等族,都能从汉族地区获得耕牛、农具、工具、粮食、布匹和食盐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佛教也在这些民族中有所传播。
奴尔干都指挥使司都司一级的官员,一般由明朝中央政府派出,其下属卫所官员由各部酋长担任。各级官吏除汉官外,都可以世袭,所谓“父死子代,世世不绝”。但这种“世袭”,也须奏请明朝中央政府批准。
都司和卫所的地方官吏,都由明朝中央礼部发给官印、朝服、官帽等物。都司一般给银印,经历司颁给铜印。各卫官员上朝时,必须持文书,方可上京。如果丢失了官印,必须申请补发,否则不仅不能上京朝贡、贸易,也失去了管辖本部人民的合法地位。
各卫官员都必须执行明中央政府的法令,服从征调,按期交纳贡赋。规定“一岁一贡,违者问罪”。
为了加强和完善对黑龙江流域的管辖,明朝政府还专派钦差率兵前往黑龙江口地区屯驻。规定官员士兵每两年轮换一次。一般有二三千人之多,不得少于500人。明朝的内官亦失哈曾受命10次到奴尔干“巡视”。说明明政府对奴尔干地方十分关心。
亦失哈是太监,又叫内官,他本身是海西女真人。海西是指松花江大曲折附近。海西女真是明代女真三部之一。亦失哈的活动始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巡视奴尔干,终于景泰元年(1450年)被召回北京。前后整整40年。40年中,前25年,主要是任职北宫廷,作为钦差太监屡次巡视奴尔干;后15年,任职镇守辽东太监,长期住在东北。(www.xing528.com)
亦失哈到北京宫廷内当太监与朱棣有关。朱元璋时代,朱棣作为燕王拥重兵长期驻守北方,与兀良哈和辽东女真族关系一直是很密切的。他的女真妃子就是身为燕王时纳娶的,朱棣的第三个妃子是建州卫的女子。从永乐身边到辽东地区,处处可以看到有女真人参加活动。
亦失哈作为海西女真人任太监,受到明朝的信任,是明朝利用内地女真人统治其他不发达女真人的一种手法。让他主持奴尔干都司的重任,也是朱棣把宦官视为亲信力量的结果。再加亦失哈本人又是一个干练的少数民族官员,因此十分受重用。东北是女真族和蒙古族大量聚居的地区。亦失哈是女真人,既懂汉语又懂女真语(很多女真人还懂得蒙古语),熟悉东北的风土人情。这为他多次巡视奴尔干和镇守辽东创造了方便的条件。
亦失哈第一次去奴尔干是永乐九年春天,设置了许多卫所。他的出使,对于交通驿站的改进,进一步做出了明确具体的决定。第二次是永乐十年冬天,这一次是为造寺塑佛,停留较长时间,至永乐十一年九月仍在奴尔干。
这种出巡,与其他往来不同之处,是由皇帝钦命官员率领,执行较为重要的任务,选任地方官员,赏赐当地居民等等,规模庞大,常常是两三千人的队伍,往返终年累月,时间较长。这种出巡是不定时的。特别是第三次,亦失哈等到达了库页岛,对苦夷诸部进行抚慰。送给岛上居民男女许多衣服、器具,发给了谷米,并且以酒宴请当地各族,岛上居民欢喜若狂,都愿意归向明朝。亦失哈一方面带有数量可观的军队,巡行于黑龙江,镇守奴尔干;另一方面带去许多生活和生产品和作为赐给当地居民的赏赉。
第十次是在1432年夏天,这次是任命康福为奴尔干都司的头目,准备的时间较长,规模也庞大。这次亦失哈率官员2000人,大船50艘又一次来到黑龙江下游海口处。抵达后,看见当地部众依然如故,只有原来所建的永宁寺被破坏。亦失哈对吉烈迷人毁寺并没有采取惩罚手段,而是用笼络的办法,给以酒宴和布匹。并且重新建造佛寺,比以前塑的还好,远近各部的人都来叩头,并说永远臣服明朝。
吉烈迷人主要居住在黑龙江下游、鄂霍茨克海沿岸和库页岛的部分地区,明朝授予他们各部酋长为卫所官员,属奴尔干都司。他们每年捕海东青等方物向明朝献贡。
奴尔干各卫的贡赋,按例每一年所交纳的方物,是由驿站递送。其交纳的土特产有:海东青、大鹰、皂雕、白兔、黑狐、貂鼠、阿胶、海豹皮、海象牙,都是稀罕的贵重物品。
奴尔干都司直接隶属于兵部,其所属380多个卫所管辖地区,西至贝加尔湖东岸,东到库页岛,南频日本海,北达外兴安岭、乌第河的广大地区,实际是我国明代的一个行省。
明朝政府在奴尔干都司沿所特林地方江边上,修建的永宁寺,及寺前的两块石碑便是这一历史事实的直接见证。一块叫“永宁寺记”碑,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刻立,高5.36尺、宽2.5尺。刻文31行,每行64个字。额题“永宁寺记”,正面书“敕修奴尔干永宁寺碑记”,背面刻有女真文、蒙古文各50行,侧面刻有汉、蒙、藏、女真四种文字;另一块叫“重建永宁寺记”碑,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刻立,高5.2尺、宽3.67尺。刻字30行,每行40个字。两碑在寺前屹立达500年之久,记述了奴尔干都司设置的经过,和亦失哈屡次宣谕镇抚的情况,但后来被沙俄抢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