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瑶山茶叶之路,深度解读!

瑶山茶叶之路,深度解读!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丝绸之路,是指历史上中国与旧大陆其他地方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1967年,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探索海上的丝绸之路》中正式使用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当时海上贸易的商品并不仅限于丝绸,陶瓷、香料、茶叶等也是大宗贸易商品,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有些学者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海上茶叶之路”。“海上茶叶之路”,指的是中国15世纪以后,茶叶通过海路对外的运输传播。

瑶山茶叶之路,深度解读!

所以提出这个课题,是因为瑶族千百年来的不断迁徙与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谓丝绸之路,是指历史上中国与旧大陆其他地方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较早,自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和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国逐渐打通了与西域诸国乃至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往路径,形成了闻名世界的路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一词是舶来品,民国二年(1913年),法国汉学家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首先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他在其所著的《西突厥史料》中提出:“丝路有陆、海两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1967年,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探索海上的丝绸之路》中正式使用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1974年,香港学者饶宗颐在《蜀布与Cinapatta——论早期中、印、缅之交通》一文的《附论:海道之丝路与昆仑舶》部分,专门讨论了以广州为转口中心的海道丝路。80年代以后,北京大学陈炎教授在季羡林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研究“丝绸之路”,陈炎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结合起来,先后出版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1989年)、《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1996年)两部专著,“海上丝绸之路”才逐渐在中国学者中使用。当时海上贸易的商品并不仅限于丝绸,陶瓷、香料、茶叶等也是大宗贸易商品,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有些学者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海上茶叶之路”。就瑶族而论,具体是与“海上茶叶之路”有关。

“海上茶叶之路”,指的是中国15世纪以后,茶叶通过海路对外的运输传播。中国茶叶最早输出在473—476年间,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被认为是最早记录。唐代,于开元二年(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之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www.xing528.com)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荷兰商人从中国澳门贩茶到印度尼西亚,崇祯十三年(1640年),荷兰商人首次将我国茶叶从广州运销欧洲。此后,英法等国纷纷来华贩茶,17世纪下半叶起,我国茶叶开始大量进入西欧国家,成为世界商品。清顺治七年(1650年),茶叶由荷兰人运到北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美国第一条来华商船“中国皇后”号到达中国,采购的主要商品就是茶叶。康熙八年(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运华茶入英,其量仅65公斤,以后日增,转销欧洲。18世纪中期,整个华茶贸易几乎全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采买茶叶多为福建茶,广州为主要出口口岸,茶叶从崇安赤石装船,经崇阳溪、建溪、南平至福州、泉州出海至澳门。18世纪中期,武夷茶经铅山河口镇装船改水运,由信江经鄱阳湖,转赣江而南下往广州出海。鸦片战争前后,是中国茶叶对外输出的繁荣时期。清中期后茶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出口大增,鸦片战争前夕即有近40万担的年出口量,占当时出口总值的60%左右。五口通商后,茶叶商品经济有了新发展。洋商纷纷在广州、上海、福州、汉口、九江等地设行抢购茶叶,茶叶贸易急剧繁荣。鸦片战争后很长时间内,茶叶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商品。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峰。[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