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瑶族博物馆建设的历史意义

瑶族博物馆建设的历史意义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物馆是从事文化遗产的收藏、保管、宣传、展示、研究以及教育的永久性机构。公共博物馆的出现至今不到三百年的时间。目前,民族地区共有博物馆400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7.4%。也就是说,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总人口数、民族地区国土面积等相对应来看,博物馆的数量仍然较少。从目前的藏品数量、展览数量和保护工作的水平等方面看,民族地区的县级博物馆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如此,瑶族内部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紧紧维系其各支系族人。

瑶族博物馆建设的历史意义

博物馆是从事文化遗产的收藏、保管、宣传、展示、研究以及教育的永久性机构。公共博物馆的出现至今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发展水平是衡量这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文明化程度和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窗口之一。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和展品,与历史和自然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雨。对于主要展品为历史文物的博物馆来说,其主要的陈列展览,既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反映,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历史的再现,体现着民族精神,展现着民族文化。[2]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相关统计,截至2007年,全国共有各类博物馆(含纪念馆、名人故居,不含动物园、植物园以及自然保护区等国外统计为博物馆的机构)2300家,其中文物系统所属博物馆有1500家。目前,民族地区共有博物馆400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7.4%。也就是说,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总人口数、民族地区国土面积等相对应来看,博物馆的数量仍然较少。而且从博物馆的具体内涵、博物馆规模、藏品数量以及标志馆的分布等情况看,民族地区的博物馆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民族地区的不同区域之间,其发展水平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3]

国家民委信息中心介绍,我国的民族博物馆主要分有省、地市、县级民族博物馆,基本由政府负责建立和管理运营,按照行政级别,博物馆被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省级(自治区)博物馆,有5座: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西藏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2)省级民族博物馆,有6座:内蒙古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云南省民族博物馆、贵州民族文化宫博物馆。

(3)民族自治州博物馆(包括自治区内的地市博物馆),初步统计共有16个自治州博物馆(不包含已经统计在自治区之内的数据):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1986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1995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1999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1978年)、四川省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1985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1995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馆(2005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1986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1997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1988年为展览馆,1990年改为博物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1985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博物馆(1988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1957年)、湖北省鄂西博物馆(1988年)、吉林省延边博物馆(1973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民俗博物馆(1983年)。

(4)民族自治县(旗)博物馆,不含自治区、自治州(盟)已经统计的博物馆,初步统计共有各类博物馆(含文物管理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31座。从目前的藏品数量、展览数量和保护工作的水平等方面看,民族地区的县级博物馆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族地区的博物馆从管理和所属关系看,主要分为文物/文化系统、民委(族)系统、其他系统等。目前关于博物馆的分类也并不统一,大致有:综合类博物馆(涵盖自然和社会历史两个部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如科技博物馆)、社会历史类博物馆(一般的省级、市级博物馆)、民族艺术类(艺术博物馆)、专题类博物馆(如军事博物馆)、故居类博物馆和纪念馆、生态博物馆(含民族文化生态村)等。从民族地区博物馆发展的整体分析,博物馆的数量仍然比较少,博物馆的种类仍然不够丰富,博物馆建筑面积、展厅面积等基础设施设备还比较薄弱,举办的展览仍然较少,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新需要。从博物馆的类型看,目前还比较缺少军事题材类和民族艺术类的博物馆,自然科技类、故居和纪念馆等也只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4]

我国民族地区地大物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需要一定数量的博物馆来展陈宣传。现在分布全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各类博物馆,不包括建立在民族地区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形态,但包括生态博物馆在内。我国民族地区的博物馆是在“白手起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发展,目前民族地区博物馆的整体布局趋向合理,种类逐渐丰富和多样,特色浓厚鲜明,博物馆事业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丰富和完善人民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少博物馆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标志和城市景观,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和谐的象征。(www.xing528.com)

我国瑶族主要分布在南方五省(区),山连着山,水连着水,风景地域相近。广东粤北地区是湘、桂、粤三省交界地,素有“南岭无山不有瑶”的说法。瑶族是我国历史上迁徙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各地瑶族的迁徙历史一脉相承。人口最多的广西瑶族大约是隋唐时开始从湖南和广东迁去。宋代,广东粤北和广西东北部成为瑶族主要分布区之一。元、明时期,瑶族被迫大量南迁,不断进入广西腹地。到明末清初,瑶族又往云南、贵州迁移。瑶族分布情况具有明显的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尽管如此,瑶族内部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紧紧维系其各支系族人。我们看到,瑶族文化具有以下四大特性:

一是文化的传统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她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瑶族人民繁衍生息,以其独特的智慧不断积淀,并创造出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灿烂文化。瑶族文化的传统性体现在其通过传统的祭祖仪式,民间歌舞的传承,凝聚了民族的精神、道德规范、审美趣味、创造才能、思维方式和理想追求。从瑶族的“盘王节”“耍歌堂”以及各种祭祀歌舞,都能体现这种传统的民族精神。

二是文化的地域性。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经过数以千百年计的变迁,无论是哪个民族、哪个民系,都不可能“纯正”地保存本民族、本民系的文化。因为民族、民系之间的隔离是相对的,而人员上的相互交往,文化上的相互借鉴、吸收是绝对的。正因为各个民族民系在相互交往中,各自走了不同的道路,有过不同的取舍,所以才使得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瑶族文化的地域性,体现在其文化的产生和延伸有着非常明确的地域范围。它只产生于南方粤、湘、桂、云、贵地区,而不产生于其他北方地区。它在粤、湘、桂、云、贵山区生息繁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质文化,如瑶族的祭祖形式、瑶族的服饰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三是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或民族性的文化对于本民族来说是基础,是根。因为民族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深入到本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脉之中,而本民族的许多特征是由民族文化造就的。更为重要的是,民族性是文化的脊梁,是文化的价值所在,是文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创造和艺术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特征和规律,都或直接或间接、或彰显或隐蔽地体现在其民族性之中。而瑶族文化最民族的是自己独特的瑶老制、石牌制。有自己的祭祖仪式和风采各异的大小长鼓舞。这样的文化现象,体现的正是民族丰富内涵的特质。对于文化来说,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文化是否具有鲜明而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此民族能否树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定性因素。

四是文化的多元性,呈现多样特点。在同一个地域内有众多族群共居,必然会产生文化上多元因素交织和共融共生之关系。共融共生关系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单方受益的共融共生,一种是相互受益的共融共生。每个民族都会在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中滋生自己的文化根系,生长成为具有本民族鲜明特征的文化形态,离开了特定生存的环境,迁徙到另一块生息的土壤,民族的特定文化必须与其他文化交流、吸纳,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否则便会枯萎、衰退。当瑶族与其他族群相存共处时,则以客人的身份,带着进乡随俗的习惯和适应环境的心态,谦卑主动地吸纳当地族群的文化特征,以此为基础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扩大自己的生存环境。当发现所处文化氛围不能满足自己所需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民族最优秀的文化特质发挥出来,并试探性地渐进地去影响当地文化,由此形成了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兼容地方客家文化、壮畲文化元素的瑶族文化。这种新民族文化与原生民族文化不同,它既有民族的特色,又有其他族群文化的印痕。

瑶族共有的文化特性,为建设瑶族博物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选址连南瑶族自治县建设瑶族博物馆,更是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首先,连南是我国较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至今已有60年历程,自治能力日见成熟,在社会转型期,连南的城镇化发展已初显成效。其次,连南是广东民族地区聚居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最具民族特色、民族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地区。连南排瑶是瑶族整体文化保留较多的支系,文化具有深层次代表性。再次,连南位于广东省境内,在广东经济大省的支持扶持下,在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和广东省博物馆的政策、智力与技术支持下,博物馆建设已经成为现实。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广东瑶族博物馆的实体及其恢弘气势。所以,在广东连南建设瑶族博物馆,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仅弥补了单一民族文化博物馆的不足,同时加强了民族博物馆的建设素质。

事实上,瑶族的历史文化借助广东瑶族博物馆平台得以记忆、传播和承载,是瑶族人民的福音。广东瑶族博物馆是瑶族文化研究的聚集地,是瑶族同胞团结奋斗的精神家园。它聚集了中国乃至世界瑶族地区的文化事项和历史特征,向世人高度概括地介绍瑶族发展历史和文化。目前,广东瑶族博物馆是以国家三级馆标准打造的文化专业博物馆,它承载着中国瑶族乃至世界瑶族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信息,是瑶族文化和历史继承及发展的重要容器,是促进连南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拉动连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推进器。

广东瑶族博物馆设在连南瑶族风情街,即高寒山区移民区内,建筑面积14566.6平方米。博物馆坚持以特色性、观赏性、有趣性、真实性、安全性、合理性为原则,将时间与空间有机结合,社会与自然相结合,采用现代、先进的展示方式,将瑶族的特性文化亮点完美展现。广东瑶族博物馆的建设,将有利于瑶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民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带动高寒山区移民就业,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具有瑶族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的研究功能,提升自治县的文化旅游形象功能。

当然,广东瑶族博物馆坐落在连南,自然是连南打造生态旅游城市新的文化名片,成为连南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的新景点,是促进瑶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广东瑶族博物馆不仅是连南欢迎宾客的大客厅,更是对外展示民族千年文化、让广大游客了解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