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瑶族文化产业资源-瑶医与旅游景点

瑶族文化产业资源-瑶医与旅游景点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瑶族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这些文化集地域性、历史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极具民族个性与特色,展现了瑶族独特的民族魅力。瑶医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目前,盘古文化园、三排瑶寨、南岗千年瑶寨已构成连南中部瑶族文化旅游区,广东省瑶族博物馆已经建成开馆。广东瑶族博物馆是瑶族文化研究的聚集地,是瑶族同胞团结奋斗的精神家园。

瑶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瑶族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一起成长,由于久居山地,游耕形式一直保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而由此产生的游耕文化、服饰文化都具备了山地民族的特色。千百年来,瑶族人民在与大自然艰苦斗争的过程中创造了生生不息的风俗文化:有古老神秘的神话传说、绚丽多姿的服饰、五色红线绣制的刺绣用品、独具风味的山地饮食、独特的生产技艺、多种结构的房屋、繁花似锦的民族节日、传统精湛的手工艺术、质朴单纯的民族歌谣、技艺高超的民间舞蹈等。这些风俗的物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印记,凭借民俗活动来表现民族文化的物态形式,与精神心态互为表里,充分展现一个民族的精神、观念、心理、情感、审美等深层的内容。

瑶族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这些文化集地域性、历史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极具民族个性与特色,展现了瑶族独特的民族魅力。广东连南、连山、乳源三个民族自治县有着丰富的民俗节日歌舞资源,如“盘王节”和“耍歌堂”、长鼓舞、打席舞、闹金秋等。各地自治县政府充分发挥民族技艺、歌舞、节庆习俗等文化资源优势,把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搬上舞台,打造了《瑶族舞曲》等艺术经典,[2]如连南挖掘整理了不同风格的系列“长鼓舞”,有军寮排的《团圆鼓》、油岭排的《歌堂长鼓舞》、南岗排的《欢乐长鼓舞》、大掌排的《砍树种树鼓》、大麦山的《斗鸡鼓》以及过山瑶的《小花鼓》等,大大丰富了民族节日的气氛。

瑶族地区现存民间工艺品种繁多,主要有刺绣挑花、扎染、雕刻、长鼓和木狮制作、银饰制作、线织、竹编、藤编、棕编等。近年来,广东加强了对民族民间工艺技术的挖掘、保护,使这些工艺得到永久地记载和更好地传承。通过政府引导和举办各种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发动群众积极生产、制作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如香包、挎包、刺绣衣裙等,同时积极培养民族工艺传统优秀人才和技术工匠。

瑶医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广东瑶族地区民族医药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在边远瑶族山村民间世代流传。当地群众主要运用中草药、拔火罐、刮痧、药浴等民族传统疗法,治疗中暑、身痨骨胀、小儿惊吓发烧、风湿、跌打刀伤、骨折、蛇伤等。大量实践证明,瑶医药在治疗皮肤病、肿瘤、肝病、中毒症、风湿病、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即使在今天,仍然是广大瑶族地区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www.xing528.com)

瑶族地区更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乳源瑶族自治县极力倡导“穿瑶服、讲瑶话、司瑶仪、行瑶礼、唱瑶歌、跳瑶舞”,在必背瑶寨旅游景区兴建过山瑶民族文化陈列馆,集中收藏了瑶族服饰、器具等诸多文物,向外界展示了瑶族同胞生产生活状况,有效地传承了民族文化。同时把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强民族古村落挖掘保护。对必背口村、必背大村、桂坑尾村等瑶族古村落进行规划和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瑶家乐”旅游项目,使其与必背瑶寨景区浑然一体,成为景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今,桂坑尾村被誉为广东省最美的乡村。

连山瑶、壮文化相互彰显,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民族旅游业发展。先后举办了3届广东连山“十月香”壮族戏水节,还举办了4届民族民间旅游文化艺术节,推介民族民间文化,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连南重点建设南岗千年瑶寨和县盘古王文化园以及瑶族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切实改善文化建设的硬环境。目前,盘古文化园、三排瑶寨、南岗千年瑶寨已构成连南中部瑶族文化旅游区,广东省瑶族博物馆已经建成开馆。广东瑶族博物馆是瑶族文化研究的聚集地,是瑶族同胞团结奋斗的精神家园。它聚集了中国乃至世界瑶族地区的文化事项和历史特征,向世人高度概括地介绍瑶族发展历史和文化,并借助博物馆平台得以记忆、传播和承载,是瑶族人民的福音。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博物馆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其他散居瑶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正待开发,惠州龙门蓝田瑶族乡招商引资大搞民族文化旅游,目前商家投资2000万元的“瑶族风情园”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新兴的文化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