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高”农业,即指创高质、高产、高经济效益的农村种养业。目前,在广东的广大地区,正兴起一场农业改革和科技普及的新高潮。十年前,广东共有50个山区县,山区县大部分比较贫困。1985年,50个山区县的农村人平均纯收入仅有418元,不及当时珠江三角洲16个市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其中财政尚需国家补贴、农村人均纯收入300元左右的贫困县有31个,没有解决温饱的年均纯收入低于250元的农民尚有400万人,占当年全省总人口的7.1%。最贫困的粤北石灰岩地区共有80万人。其中连南、连山、乳源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在1985年的人均收入达不到200元,被称为广东的“寒极”。面对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和严重的贫困状态,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工作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1985年起,广东每年召开一次山区工作会议,定期检查和总结山区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经验,派出大批人力物力,支持山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山区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挂钩扶贫”和“对口支援”。挂钩扶贫,即是由省直机关部门组织扶贫力量,包括人力、资金、物资,向贫困山区定点长期挂钩扶贫。对口支援,即是发达地区组织资金、物资,定点向贫困山区结对扶持支援。山区贫困地区利用“挂钩扶贫”“对口支援”所引进的资金,选好项目,大力发展自己。在侧重扶贫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挂持双方展开了互补互利的经济协作。即充分发挥扶持和被扶持双方各自的优势,把山区丰富的土地、矿产、森林、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和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如深圳有技术、资金和市场,梅州市有土地和劳动力,深圳市规划在梅州市搞“菜篮子”工程,梅州市的“三高”农业基地由此发展起来,深圳市民的“菜篮子”也有了保障。经过十年的扶贫,广东50个山区县的贫困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1995年与1985年相比,50个山区县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18元提高到2200元,没有解决温饱的人从400万减少到80万,31个贫困县已有部分甩掉了贫困的帽子,1995年粤北三个自治县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已达1105元。
粤北瑶族地区地方政府和人民,已意识到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等、靠、要”是没有希望的,“苦熬、苦守”也是愚昧的,贫困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去摆脱贫困。瑶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帮助,更不能丢掉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才能为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供强大的动力。连南瑶族自治县是粤北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和石灰岩地区,全县有7万多瑶族人口,其生产生活方式与广西、云南、贵州瑶族地区基本相同。1985年,县内大部分地区的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帮助和扶持下,重点发展“三高”农业。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使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95年,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一跃升上千元,全县乡镇年人均纯收入达1068元。
香坪乡是连南瑶族自治县一个半林半农瑶族乡,全乡4个管理区,19个自然村,总人口5161人,耕地面积4970亩,其中水田只有1300多亩,多数是旱地和山坡地。当地政府根据乡内各管理区的实际,做好发展“三高”家业的计划,“长、中、短”结合,着重以见效快、效益高的“短、中”项目为主,帮助农村困难户脱贫致富。1995年全乡农村人均纯收入895元,1996年通过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订脱贫规划,采取得力措施,狠抓乡、管理区和群众层次的脱贫致富,群众人均年收入可达1190元。(www.xing528.com)
“三高”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强调深化农业改革,重点开发具有发展潜质的农村种养业优质产品基地,即建立一批反映地方特点,商品生产起点高、品种优良、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产销组织程度高的“高质、高产、高效”农业生产示范点。香坪乡政府根据省里乡镇三层次脱贫的要求,立足发展地方优势,分别安排贫困户开展大种大养:香坪管理区主要发展蔬菜、早熟玉米、水果、养鸡、养鸭、养鱼和养猪等项目,龙水管理区主要发展黄烟、笋竹、蔬菜、养鸭、养猪等项目,七星和新联管理区主要发展西瓜、笋竹、蔬菜、养鸭、养猪等项目,并把发展的项目具体安排到每一个贫困户,做到户户有发展项目,户户得到落实。如香坪管理区山口村唐六贵,全家4口人2个劳动力,1995年人均收入480元,1996年开展蒸酒、养猪、养鸭、养鱼等业务。至7月止,已出售大猪10头,纯收入3000元;鸭100只,纯收入1200元;鸡25只,纯收入600元;蒸酒,纯收入2100元;加上早造粮食等,纯收入7320元,人均1830元。现有鱼塘1.5亩,养鱼2000尾,养鸭300只,鸡30只,猪10头,预计全年可获纯收入2.2万元,人均5500元。又如香坪管理区亚桂岭村邓德辉,全家5口人,2个劳动力,1995年人均收入674元,1996年上半年种养人均纯收入548元,现养鸭131只,预计纯收入1310元,加上其他收入,1996年可实现脱贫。同村的邓白路一,全家5口人,2个劳动力,由于坚持大搞种养,上半年养鸡鸭、养猪纯收入已达1750元,现有存栏鸡鸭共280只、猪2头,计划到年底共养鸭500只,仅养鸭一项,今年人均纯收入就可超千元。发展“三高”农业使连南地区的瑶族人民尝到了甜头,从而说明,少数民族只要有志气,在有利的条件之下,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优势,抓住有利时机,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是可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