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尊崇盘古为人类始祖,而尊崇盘瓠为民族始祖,祭祀的时候总是盘古盘瓠(盘王)一起相请,特别是在盘瓠传说消失较早的瑶族地区,如排瑶,盘古即是民族的始祖。排瑶定居广东较早,隋唐时期已在粤北生活,在周边信仰盘古的汉族文化包围下,其盘瓠传说变异较早,甚至今天的排瑶后代已不知有盘瓠传说。据许文清《粤北瑶族研究》一书介绍,排瑶过去曾保留有犬图腾崇拜传说,但不是雷同与《评皇券牒》,故事已有较大的差异。30年代末到排瑶油岭地区进行调查的民族学者李智文记录了这个传说,大意是:从前有一位妇女,与一只白天为犬晚上变人的神犬相配后生下八个崽仔,为了避免社会的议论,这位母亲给每个儿子娶了媳妇,并分别送他们到现在的八大排生息繁衍。她在每个儿子头上系上一块红布,演变成今天排瑶男子爱用红布做头巾的习俗。到这位母亲年老时,神犬变成了人。[16]从这传说看到,盘瓠的称呼没有了,只留下关于犬图腾的一些残余记忆,帝女变成了普通妇女,一些特权及赏赐等都省略了,但依然承认排瑶同样崇拜图腾神犬。
盘瓠(瑶族人称其为盘王)是瑶族各支系共同祭祀的祖先,瑶族对盘王的崇拜充满了浓厚的图腾崇拜的色彩。如果说瑶族的祖先是为犬类,这显然是荒唐和怪诞的,但作为民族的原始图腾是可以理解的。盘瓠传说表现的只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以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并不是盘瓠子孙为犬类,而且信奉犬图腾的民族不仅仅是瑶族,以动植物为民族的图腾偶像在历史上并不乏其例。美洲印第安人的许多部落即以动物为图腾,而中国古代的华夏民族,即今天的汉族,也以黄龙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无法理解大自然变幻无常的现象,无法抵御大自然的灾害,往往把祈求庇佑的希望寄托在所崇拜的动植物身上,把它们尊崇为至高无上的万能神而加以膜拜,以求得精神的安慰和解脱。瑶族人从原始社会一路走来,也把所崇拜的龙犬“盘瓠”视为至高无上的祖先神,由此代代相传并附加以膜拜形式,有祭祀、有歌颂、有鼓舞、还有“还愿”。
祭祀盘王的最初形式是以最原始的祭祖的形式出现,即“跳盘王”。以跳为主题,并带有萨满的色彩。有跳神,跳铜铃舞、长鼓舞、双刀舞、灶王舞等。在演绎“跳盘王”时,有的支系还模仿图腾龙犬漂洋过海杀敌的动作,有的动作表现开荒、造林、伐木、播种、种耕、收割等情节,有的动作还形象逼真地表现盘瓠拜堂结婚、生儿育女的经过。其中“跳长鼓舞”再现了盘王出世、盘王创世、刀耕火种、砍山狩猎以及盘王谢世的全过程情景。表达了瑶族人对祖先盘瓠的崇敬心情。当道教传入瑶族地区以后,“跳盘王”仪式又加入了道教仪式的内容。模仿道教还愿酬神仪式,达到娱神乐神境界。故又称为“还盘王愿”或“还祖宗愿”。瑶族人对盘王的敬祭不断伸延,还产生了其他的联想和禁忌,如忌吃狗肉、衣服裁制有犬之形型、头饰装扮有狗耳状等。
鉴于对盘王的崇敬,瑶族人对狗也特别宠爱,瑶族人养狗的主要目的是用以看家和狩猎,当狗意外死亡或老死,瑶族人会把狗当人般埋葬,而不是杀食。由于传说盘瓠身“五彩斑斓”,故瑶族人至今依然“好五色衣裳”,有的支系裁衣皆留尾形,有的支系女性头饰梳成狗耳状。节、年祭祀祖先的第一项是先喂狗:有的支系在进行祭祖仪式前上三牲供品时,先在屋外的地坪谷堂上以木槽盛食物,还边吃边用木棍叩击木槽,以形象化取似于图腾龙犬。并朝门外跪拜,请回在外打猎的盘王先祖神灵,再在屋内进行祭祖仪式。瑶族祭祀充满原始图腾信仰色彩。
以排瑶为例,经过与汉族相邻和文化磨合,排瑶的犬图腾崇拜从主角变成了配角,配合盘古传说而留世,以盘古人类始祖为正宗,盘瓠民族图腾崇拜揉入始祖崇拜之中,并刻成木偶神像摆在盘古大庙供族人祭拜。久而久之,盘古盘瓠都成为瑶民族祭祀祖先时首请的祖公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排瑶每个大排都建有盘古大庙,如大掌排的“庙东庙”,立有“大庙公”神像7个,每个约5市尺(1.67米)高,排放在庙堂中央,公名分别为盘古王公、盘古王婆、本方土主皇十五公、李十八公、唐皇白公、邓十五公、龙十九公。其余各姓氏的先祖,按历史的先后、传说的威信而分出“小庙公”,大掌排的“庙东庙”就有“小庙公”60多个,每个约高3市尺(1米);另火烧排、里八洞排共用两个庙,即“料险东庙”和“引岭庙”,其中“引岭庙”有大庙公11个,每个约高5市尺(1.65米),公名分别为:盘古王公、盘古王婆、本方土主、唐十二公、李十八公、房十五公、邓君十郎、房法灵一公、房十九公、房一姑仙娘、邓第九郎。其余有小庙公70多个,均刻成2~3市尺(0.67~1米)高的木偶神像,均为各姓氏先人祖公。[17]排瑶人认为民族始祖和氏族首领的神灵最能庇护人间德福,所以在每次的祭祖“耍歌堂”时,两排共用一庙的寨子就会出现“抢公”现象,排上哪个姓氏最先抢到盘古王公、王婆神像,就意味着这一姓氏今后一段时间内在排上最有威信,最易受盘古王宠护。
盘古庙里的大庙公、小庙公,平日里交由掌庙公烧香公祀奉,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十月十六等民族大节日,全排人都到大庙集体祭祀。相传盘古王仙逝于农历十月十六(实际上是盘瓠逝于此日),所以排瑶人在这天祭祀盘古王最为隆重。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到连州时(当时连南排瑶属连州)就谈到当地瑶族“时节祀盘瓠”(《蛮子歌》)。清代李来章著的《连阳八排风土记》清晰记录了排瑶在盘古大庙祭祀的盛况:“每排三年或五年一次行之,届时至庙宰猪奉神,延道士口诵道经,瑶人拜其下,以茭卜吉凶,击锣挝鼓,赛宝唱歌,各排男女来会,以歌答之。”祭祀最先吟唱的就是《盘古王歌》和历史歌。讲述开天辟地混沌之时的《洪水淹天》——盘古王公王婆出世故事。排瑶先祖沙方三和房十六,在神鸟的帮助下结成夫妻,房十六开天,沙方三辟地,造出了河溪、山岭、树木和飞禽走兽,房十六撒芦籽造出了汉人,沙方三生下肉团造出了瑶人。[18]以此神话,解释了人类和万物的起源。在排瑶人眼里,沙方三就是盘古王婆,房十六就是盘古王公,他们不仅把盘古和盘瓠神话结合在一起,同时还把伏羲兄妹的传说也揉进自己的传说故事,形成三位一体的民族始祖传说,并世世代代加以膜拜。
【注释】
[1]原载《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20~25页。
[2]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上卷,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5~66页。
[3]赵廷光:《瑶族祖先崇拜与瑶族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5页。
[4]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上卷,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页。
[5]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上卷,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3页。
[6]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上卷,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63页。(www.xing528.com)
[7]唐辉:《排瑶文化纪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8~90页。
[8]《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广东省编辑组:《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28~230页。
[9]《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广东省编辑组:《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36页。
[10]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上卷,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2~63页。
[11]赵廷光:《瑶族祖先崇拜与瑶族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6~47页。
[12]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上卷,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63页。
[13]赵廷光:《瑶族祖先崇拜与瑶族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7页。
[14]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上卷,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3~74页。
[15]陈棣生主编:《狮岭盘古文化》,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47页。
[16]许文清:《粤北瑶族研究》,香江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第120页。
[17]连南县志办:《排瑶庙宇和菩萨供奉情况》,打印稿。
[18]许文清:《粤北瑶族研究》,香江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第16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