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瑶族祖先崇拜在耍歌堂中的表现

瑶族祖先崇拜在耍歌堂中的表现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祖先崇拜源于对图腾祖先、传说祖先和逝世先人灵魂的崇拜。各排各姓氏人们在同一地域内,同一时期内举行,同一活动形式的“耍歌堂”的活动,正是村社人们崇拜共同祖先的集中表现。

瑶族祖先崇拜在耍歌堂中的表现

我们看到:整个“耍歌堂”的活动,自始至终都体现了排瑶对先祖缅怀、敬颂和祭奉的心理。祖先崇拜源于对图腾祖先、传说祖先和逝世先人灵魂的崇拜。排瑶人认为:死亡不过是肉体与灵魂的分离,躯体干涸但灵魂仍然存在,只是与世人不是活在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先人一样要吃穿用度,所以“耍歌堂”一开始,便根据“一只鸡能吃三年”的“仙训”,规定了三年一次的祭祖活动:首先在祭坛上供上鸡、猪、牛、果、酒等供品,念在有好日子时不要忘记逝世的祖先,要请他们回来“一起共度”节日——这便是“请公”“游神”的旨意。同时不仅要请自己的祖公,还要请那些曾经在迁徙途中帮助援救过瑶人的神灵“一起”参加歌堂盛会,这便是“过九州”。在欢乐的时刻要时时铭记先祖创业的艰辛——这便是“弹指歌”“跳长鼓舞”的重要内容。由于人们相信“灵魂不灭”,所以在“耍歌堂”中将对先祖的崇敬心理表现得尽善尽美,人们并不完全相信逝去先人的灵魂个个都是“好鬼”,所以不论善鬼恶鬼都一样敬奉,故先生公“请神请公”时,分别念诵不同的经咒,大意是:请善鬼神灵保佑人间平安,给人们带来吉祥和福气;祈求恶鬼不要作恶,不要降灾于人间等。在人们庆祝丰收,享受人间欢乐之时,不要忘记“邪恶”在窥视着人间,故在“耍歌堂”结束之前,又有追赶黑面人的“驱鬼”活动,“耍歌堂”的全场都贯穿了对祖先崇拜的信仰意识。

祖先崇拜是盛行于农耕阶段和父权制确立后的原始宗教形式之一。排瑶人至今仍保持如此浓厚的集体祭祀先祖的原始宗教色彩,与其社会长期保持村社长老政治是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排瑶社会依然保留着由瑶老们掌管社会的行政、司法、生产生活军事、宗教等事务的组织,俗称为“瑶老制”。在瑶排,各大排便是一个自然的村落和行政区域单位,排以上没有统一的政治总裁机构,各排各自为政,主持社会政治的人物是排内各姓氏房族民主推举出来的有威信、有能力的瑶老,排内各项活动均以照顾全排利益为宗旨,以排为主的地域关系代替了房族的血缘关系。同一区域内的人们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密切联系,如有共同的办事长老——“天长公”等;共同的宗教祭祀地点——盘古大庙;共同的生产经济生活规律——由“头目公”“放水公”掌管,负责安排各项农事,如下种、插秧、修水利等。村社地域的共同活动代替了原有的氏族活动,村社的共同祖先代替了氏族祖先的地位。故“庙立于野,凡隶排者,皆祭之,如群姓之大社也,无太主,刻木为像,不必肖其人,亦不能辨其为谁氏之祖妣,统呼之曰阿公……祭之日,男妇诸君服集于庙,俱香烛,纸钱,猪、牛、鸡、酒与焉”[3]。过去八大排的大庙里,确实立有不少的木制神像,均不分某某姓氏某某祖先,而是按历史出现的先后,传说中的威望而分出大、小“庙公”。如大掌排的“庙东庙”,立有“大庙公”神像7个,每个约有5市尺(1.67米)高,排放在庙堂中央,公名分别为:“盘古王公、盘古王婆,本方土主皇十五公、李十八公、唐皇白公、邓十五公、龙十九公”[4]。其余有各姓氏的先祖为“小庙公”共60多个,每个约一米左右高。另火烧排、里八洞排共用两个庙——“料险东庙”和“引岭庙”;其中“引岭庙”有大庙公11个,每个亦高约5市尺(1.67米),公名分别为:盘古王公、盘古王婆、本方土主唐十二公、李十八公、房十五公、邓君十郎、房法灵一公、房十二公、房十九公、房一姑仙娘、邓弟九郎。其余有“小庙公”70多个,均刻成每个约2~3市尺(0.67~1米)高的木制神像,均为各姓氏祖公先人。

随着父系权力的确立,社会上奠定了男子的主导地位,社会的生产、军事、祭祀、社交等活动均以男性为主,人们的意识上便逐渐萌发以父系家长为主的祖先崇拜,认为民族的始祖人以及氏族首领的神灵最能庇护人间祸福,所以排瑶人对盘古王公、盘古王婆以及有威望的老人诸如先生公逝后的神灵祭奉甚虔。故有的两排共用一庙“耍歌堂”时出现“抢公”的现象:谁排哪姓氏最先抢到“盘古王公、盘古王婆”的神像,今后在排上则被认为最有威信,最易得盘古王的宠护。

除盘古王公、王婆外,其他各姓氏的先人均以“小庙公”的身份进入大庙神案(有的姓氏最老最有威望者也进入大庙公行列),人们认为:生前替排内干大事,行善事,有威望老人及先生公死后可以摆入大庙供奉;另对作恶多端的“恶鬼”亦摆入大庙:如黑面公、黄面公、白面公三人;传说此三公好游山玩水,一次山洪暴发,被水淹死,冤魂不散,常在南岗排附近的黑面冲(地名)“戏弄”人们,故南岗排人立三人之神像于庙中以祭之。祭“好鬼”是为了得祖先神灵的保佑,祭“恶鬼”是为了提防他们作祟人间。(www.xing528.com)

进入大庙神位的“先祖”,已不用生前的名字,而是用生前参加了“担堂”“担转”宗教仪式所“换”的法名,法名是人间与阴间沟通的“桥”,有法名的人便有了与祖公神灵相聚的资格,日后到阴间,会得到祖公们的认可和帮助。所以在世的男男女女,总要参加“担堂”请先生公给自己起法名,没有法名的人是不能进入大庙排位的;凡能进入大庙的祖公,均视为全排人的共同祖先,受全排民众集体供奉。排民均有责任保护这些偶像,不能随意亵渎神灵。

各排各姓氏人们在同一地域内,同一时期内举行,同一活动形式的“耍歌堂”的活动,正是村社人们崇拜共同祖先的集中表现。

人们除了在大庙里供奉排上共同的祖先外,在每家每户的住宅中厅的神台上,还立有自家的祖先神位。神龛上的红纸写着本姓氏房族历代去世祖公的法名,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都给神位上供上香油及供品,以祈求祖先神灵保佑家人岁岁平安、日日康宁,这种家庭式的祖先崇拜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小范围进行的祭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