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洪秀全传布瑶山,瑶族沐福三十年

洪秀全传布瑶山,瑶族沐福三十年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洪秀全、冯云山进山传教势必使用广州白话或客家话,对于拥有自己民族语言的排瑶,这两种话在瑶山并不普及,至今瑶山上仍有许多青壮年不能使用广州话和客家话。洪秀全等入八排山之际,正是排瑶人民的起义斗争受到重创,人民流离失所,奔走他乡,反抗情绪处于低潮阶段。洪秀全等满怀希望入瑶山,却不能顺利地在瑶山传教,主要由诸多不便的客观原因所阻隔。

洪秀全传布瑶山,瑶族沐福三十年

据《太平天国文选》载:“(洪秀全)年三十二,岁在甲辰[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十五日,主(指洪秀全)同南王冯云山,冯瑞嵩、冯瑞珍出游天下,将此情(拜上帝会教义)教导世人,始由广东省城,继由顺德复旋回,转游南海、番禺、增城从化清远英德、函江(浛洸),阳珊(阳山)、连珊[连山,自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的近百年间,连山为省的绥瑶直隶厅,当时所辖有连南、连山及连州、阳山的部分瑶族地区]等处。三月十八日到白虎圩(即现阳山县黎埠)。主此时意欲自己往游八排(瑶族聚居区),分发冯云山、冯瑞嵩、冯瑞珍三人回家。冯瑞嵩、冯瑞珍二人则愿回,南王冯云山则愿与主遍游天下,艰苦甘心。主乃与南王云山别冯瑞嵩、冯瑞珍往游八排,到南江(南岗)排:降此情此道劝化猺(瑶)人。数日仍出珊(山)到蔡江(寨岗),主曰:现今不若到广西也。由蔡江至珊迳(今连南寨南区石径),由珊迳到石田,到荔枝铺……”[4]从二月十五日至三月十八,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洪秀全、冯云山等人便出游了省城、顺德、南海、番禺、增城、从化、清远、英德、函江、阳山、连山、白虎圩等十几个县地,沿途还要爬荒山,越高岭,过野道,钻老林,能在南岗排将“此情此道劝化瑶人数日”,说明洪秀全对在瑶山开展传教活动抱很大的希望。

为什么不能在瑶山继续传教?《太平天国起义记》是这样描述洪秀全的瑶山之行的:“只余秀全、云山两人继续在瑶山之荒山野岭路上跋涉。过了四天,幸得到一江姓塾师馆中,彼乃在瑶区内授徒者。江老师慷慨接待,而且畅谈文下,即所信其新教。但因与瑶人言语不通,二人只留下几本手写的小册子与江老师使分散于人,即行离去。”《太平天国起义记》是根据洪仁玕所述而作的,是目前为止有关“太平天国”早期革命活动最为详实、最有权威的著作。其说洪秀全是因为“言语不通”无法开展活动而离开瑶山,确有一定的道理。了解瑶族历史语言文化的学者都清楚:连南八排瑶的语言及风俗习惯,在全国瑶族众分支中是较为特殊的一支,它较早定居在粤北连南山区崇山峻岭之中,方圆1200多平方千米均为其族聚居地,长期的与外界隔绝和自我封闭,使排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瑶语方言及一整套自我管理的方法。操“勉语”的过山瑶民虽近住咫尺,却不能与之通话,彼此间要借助客家话才能交谈。而洪秀全、冯云山进山传教势必使用广州白话或客家话,对于拥有自己民族语言的排瑶,这两种话在瑶山并不普及,至今瑶山上仍有许多青壮年不能使用广州话和客家话。反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山工作的汉族工人和干部,一定要学会瑶话,才能顺利地在瑶山开展工作。语言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先决条件,洪秀全正是缺乏了畅谈、沟通的条件。他们虽然留给江老师一些小册子转撒于瑶民,但瑶山上识字的人并不多。千百年来,瑶族人民除了极少数先生公认识一些宗教经书里的汉字外,其他瑶民几乎全是文盲。瑶族民间用以计数记事的方法,仍然停留在数豆子、计石子、结麻绳或用香火钻纸洞的原始状态,借贷、买卖山林土地要立契约之事,往往要请人代笔,这样的文化水准,对于洪秀全等所讲叙的深奥道理及小册子之内容,即使是识字的先生公,恐怕亦一时难以理解。加上瑶山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及对外事务活动,均由排上民众推举的瑶老们统一主持,各排均有自己的瑶老主持日常社会宗教事务。凡外人入山入排,需与所辖排的瑶老打交道,否则不经瑶老允许,不能在瑶山进行活动。1921年美国传教士保罗先生要在瑶山开办学校,事先没有与当地瑶老商量,致使瑶老们误解,联合召集八大排瑶老举行“白石洞大会”(联盟议事会性质),一致反对美国传教士在瑶山办学。与其相反,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连江支队“飞虎队”进山围剿国民党残匪前,先与当地瑶老取得联系,飞虎队队长还与当地瑶老“饮(鸡)血结盟”,此后连江支队在瑶山的活动,得到瑶老及瑶民们大力支持,当地瑶民帮助放哨、送信、带路、解救伤员,使剿匪战斗得以顺利进行,一举活捉了国民党新编第9军军长李楚瀛。

瑶族人民历来重义气,凡入瑶山,只要尊重瑶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不伤害瑶民的利益,彼此以诚相见,会得到瑶民的欢迎和支持。倘若当初洪秀全找到八排瑶老,并通过瑶老们用民族语言将“此情此道”传播于广大瑶民之中,也许不会是“离去”的结局。

其次,瑶族人民非常崇拜自己民族的始祖神“盘古(盘瓠)王”,认为只有盘古王的神灵才能保佑族人,给瑶人带来幸福和安宁。而洪秀全的“拜上帝会”要求他们信奉与自己民族毫无关系的“上帝神”,用“上帝神”取代民族祖先神的位置,这一点瑶民是难以接受的,其心理自然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清末伊始,美国传教士在连南三江设立教堂,并先后在瑶山设立免费的学校、医疗院、麻疯院等,以此招徕教徒,花了不少心思欲使基督教深入瑶山,历经数年,却没能发展几个教徒;何况洪秀全他们只在瑶山逗留数日,自然不能使瑶民对其教义有所了解了。(www.xing528.com)

再则,连南地区的排瑶刚刚经历了道光年间封建统治者调集的两广、云、贵四省官兵残酷的洗劫,排民伤亡损失惨重,人民的反抗意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残,封建王朝在瑶山施行“重官守”“肃营伍”“善抚驭”“严禁令”“惩汉奸”“并汛卡”“编寨户”的政策,加强了对瑶山的兵防,并招抚各排瑶老,封以千户长,领取官禄,瑶长、瑶练成为封建王朝在瑶山的代言人,以此瓦解了排瑶内部的凝聚力,使瑶山完全置于清政府的控制之下。洪秀全等入八排山之际,正是排瑶人民的起义斗争受到重创,人民流离失所,奔走他乡,反抗情绪处于低潮阶段。

洪秀全等满怀希望入瑶山,却不能顺利地在瑶山传教,主要由诸多不便的客观原因所阻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