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粤北瑶山30年,洪秀全传教前的形势

粤北瑶山30年,洪秀全传教前的形势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粤北山区不仅仅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还是反抗历代封建王朝统治最为激烈的地区。时连南油岭、南岗、军寮等地瑶族人民响应参战,号称数万人,由赵天青、房大第六等人率领起义军攻打湖南江华、蓝山等县,乳源西山瑶邓添一等亦率众起义,粤北各地瑶山相互支援,声势浩大……洪秀全正是看中了粤北瑶族人民那种与封建王朝进行不懈斗争的坚韧不拔精神,而萌发了去瑶山传教的念头。

粤北瑶山30年,洪秀全传教前的形势

从史籍记载看:早在隋唐时期,粤北地区就有一定数量的瑶族居住,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官驻连州时,曾写下题为《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的诗篇,纪实地反映了当地瑶族的生活状况。宋代的粤北更是瑶民族聚集的中心,据《宋史·蛮夷列传》载:“庆历三年,桂阳监蛮僚内寇,诏发兵捕之。蛮僚者,居山谷间,环行千余里,蛮夷居其中,不事赋役,谓之徭人。”当时的连州、韶州,指的是粤北。至明代,广东瑶族人口不仅遍布粤山区,而且扩伸到了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清代文人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代广东境内有瑶族的州县共二十一个,计有瑶山八百九十一座。至清代,虽然各地的瑶族陆续向西迁徙或就地与汉族自然同化,但粤北仍不失为瑶族的栖息居地。

粤北山区不仅仅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还是反抗历代封建王朝统治最为激烈的地区。唐、宋、元时的起义斗争,远的略而不谈,从明洪武初(1368年)到崇祯末(1643年)的两百多年中,地处三省交界的连阳八排瑶,反抗封建官府的斗争就连年不断。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瑶首唐宗祥率众起义,攻陷了连山县城;天顺五年(1461年),连南排瑶与大藤峡瑶民起义遥相呼应;天启元年(1621年),连南军寮排瑶起义,其他各排热烈响应;崇祯八年(1635年),八排瑶人民攻打连山,杀连州吏目黄中选,广西参将刘唐衢等;崇祯十三年(1640)年,以苏凤宇、王斗明为首的瑶民攻打乳源、英德,杀把总林肇芬,哨官莫延辉等多人……到清代康熙四十年(1701年)八排瑶李贵、邓仁率众起义,袭击连阳州县,擒杀前来招抚的副将林芳等人。道光十一年(1831年)辛卯十一月,湖南永州锦田瑶族赵金龙起义,攻陷新田县城,势及连州、乐昌、乳源等地。时连南油岭、南岗、军寮等地瑶族人民响应参战,号称数万人,由赵天青、房大第六等人率领起义军攻打湖南江华、蓝山等县,乳源西山瑶邓添一等亦率众起义,粤北各地瑶山相互支援,声势浩大……粤北瑶族人民顽强不息的反抗精神,为南方各省民众所传颂,连封建统治者也不得不“施以抚慰……以为长安久治之策”。洪秀全正是看中了粤北瑶族人民那种与封建王朝进行不懈斗争的坚韧不拔精神,而萌发了去瑶山传教的念头。(www.xing528.com)

洪秀全是个文人,他七岁入村塾读书,十八岁当村塾教师,并几次到广州应考秀才。“金榜无名”使他对腐败的清政府深恶痛绝,他创立“拜上帝会”的目的,就是要聚集自己的力量“铲除清妖”。洪秀全不仅通晓历史,而且还懂得用“新教”思想去感化人、吸引人。当他把基督教的一部分教义和形式加以改造利用,创立了“拜上帝会”时,就已经想到以宗教为旗帜,聚集反清力量,因为“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他们天然地同情正义,又天然地相信天命,当正义与神助合二为一的时候,造反就成了天意选定的事业”。[2]而且多少次农民起义斗争的经验证明:要取得重大胜利,首先要有民众的支持,要有群众的基础,这就需要发动和组织群众。洪秀全很明白这些道理,于是出游天下,四处寻找发展“拜上帝会”会员的基地,他知道粤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被历代统治者说成为:“未向化之地。”洪秀全的传教“救世”愿望,正促使他去寻找一个不受专制统治干扰的地方,他“立意赴瑶人区域”[3]是想用“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凡天下男子,皆为兄弟;凡天下女子,皆为姐妹”的宗教思想去感化瑶民,唤醒瑶族人民那颗尚未湮灭希望的反抗之心,重新燃起斗争的烈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