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瑶族的野生食物链及其食用和制作:详解30年研究成果

瑶族的野生食物链及其食用和制作:详解30年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瑶族人利用这些菜、菌、笋、根等野生食物原料,制作出各种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鲜美菜色,如野蕨炒肉片、野蕨粉蒸糍等。瑶家的野生食物菜色虽不能与“满汉全席”媲美,但很有其民族独特的吃法和创意,而且保持较完整的山珍自然原味,无空气、环境污染,这是现今都市人所追求的饮食概念和饮食文化。瑶族的野生食物菜色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列举。

瑶族的野生食物链及其食用和制作:详解30年研究成果

“身在瑶山尝百草”,这是瑶医嘴里的一句口头禅,也是对野生食物的品尝经验。经年不断的迁徙游历,让瑶族人“吃尽一山过一山”,吃出了味道,吃出了经验,也吃出了野生食物链。从简单的采摘野生蕨菜,到挖蕨根制作蕨粉和蕨糍;从春天的雨季采摘春笋,冬天的寒日锄挖冬笋联想到各种各样食用笋的菜式制作,如炒苦笋、泡酸笋、酿冬笋、焖甜笋;从摘吃新鲜野生冬菇、木耳,联想到储存干货以备饥荒,等等。从简单的吃法和制作带出了一连串食物链。瑶族人“靠山吃山”,山地里的野生动植物曾是他们族人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瑶族人所居之处山高林密,野菜丛生,菌类丰富,竹林笋立,植物的根茎营养价值高,给瑶族人民储备了丰富的天然食物;人们采集山野之食物,猎狩深林之兽类,以果腹之饥,以解身之寒。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山野里的植物殁了又长,林子里的野兽代代相生,也给瑶族人带来不息的野生食物链,虽然现在已强调要保护森林自然生态环境,已禁猎各种兽类,但人们依然习惯于上山采集野菜和拾捡菌类,以弥补饮食生活中菜色的不足。

瑶族饮食文化中常常出现的野生食物类有:

菜类:大笕(石韭)、蕨菜、苦斋婆、苦麦菜等。

菌类:松蘑香菇菌、白木耳、黑木耳、猴头菇灵芝等。

笋类:春笋、金竹笋、苦笋、甜笋、冬笋等。

根类:山薯(山药)、野百合、蕨菜头、土茯苓、葛根等。

瑶族人利用这些菜、菌、笋、根等野生食物原料,制作出各种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鲜美菜色,如野蕨炒肉片、野蕨粉蒸糍等。

蕨是野生草本植物,蕨芽如大蒜芯般大小,人们食用时只采摘蕨心。采集下来后,撕去毛皮,切成寸长,沸水飞过后,加肉片调料煎炒,菜色鲜美,清甜嫩滑。野蕨含丰富的淀粉,挖根捶烂,经过滤水沉淀,去清水留淀粉,晒干成粉以备食用。制作时,以水渗粉开浆搓面并调入白糖,制成圆扁状蕨糍粑,放锅中隔水蒸熟,即成入口滑韧的蕨糍,其味甜软可口,别具风味。(www.xing528.com)

另有“大笕炆豆腐”“大笕炒烤火肉”亦是瑶家人常吃的菜色。大笕别称为“石韮”或“大韮菜”,形及味都似韮菜,但枝叶比韮菜阔大。常野生在山溪、水坑边,瑶族人发现其能食用时,便移植到山冲湿润地连根植种,只需略撒些草木灰,便很快生长茂盛。易栽易种,割之再长,一茬又一茬,是瑶山上最常见的一种蔬菜

“大笕炆豆腐”的制作用料不多,有大笕、水豆腐、酱油及盐油即可。先将洗好的大笕下锅油炒片刻起锅待用,然后油煎水豆腐,待豆腐两面成焦黄状,即将大笕散铺在豆腐面上,加水煮10~20分钟,便可食。大笕收入了豆腐的清鲜,豆腐浸入了大笕的香味,清爽芳香。“大笕炒烤火肉”也是瑶家年节中常有的盘菜。制作也简单,用温水洗干净肉的烟尘,切片与大笕清炒。大笕青绿,辣椒红色,烤火肉黄色呈半透明状,起菜后烤火肉皮脆肉爽,不肥不腻,盘菜色香味全,是下酒的好菜,瑶家常以此菜招待宾客。大笕还可与螺肉、鱼片、肉片清炒,成为当今宴席上一道瑶家特色菜。

斋菜,是瑶山满山遍野生长的野菜。春天苦斋菜生长嫩绿,人们常在此季节采摘,趁新鲜食用,或洗净晒干制成干货,以备菜荒,干货也常用来做汤料。“苦斋菜炒肉”一般用新鲜苦斋菜。洗净的菜先用沸水煮软,过水浸泡一两天,目的是浸淡苦斋菜的苦涩味。一两天后,苦涩味渐去便捞起备用,菜色仍保持青绿。加入肉片与之伴炒,味道虽有甘苦但很特别。“苦斋鸡汤”,健脾去湿,瑶人常喝此汤。制作亦简单:先将苦斋菜用水沸煮,再用清水浸泡,捞起晾干水。做汤时,先把苦斋菜放入水中,煮沸,再放入鸡肉、姜、盐、油,片刻即成鸡汤,其味鲜苦甘津清香。

瑶山野生菌类很多,能食用的亦不少,木耳、香信菇、冬菇、灵芝是瑶人常吃的野生食用菌。而菌类做汤更是回味无穷。瑶山的“天鹅菇鲜汤”最令人难忘。“天鹅菇”又名“松树菇”,在松树林中生长,盛产期为农历三月及十月,刚长出地面的小菇茸做汤最好,其肉厚鲜嫩。汤料不多,仅鲜肉加松树菇。制作时,先将菇子洗净后放油锅温火略炒,加盐后再炒出汁味,即可放水,煮沸后再加肉丝生滚10多分钟即可上席,汤味清甜芳香。瑶族人家很少煲“老火靓汤”,多是即煮即吃的鲜汤,保持新鲜原味。而摘下的灵芝,多是用以煮水当茶喝,很少像今天那样用来熬汤。现在的人们不仅用灵芝做汤,而且用来制作各种保健食品和药品连南的灵芝孢子粉就很有名,因其用野生灵芝制作,防癌治癌的药力和功效都很好。

瑶山野生竹子成林,竹笋是瑶族人常吃的菜色。竹笋制作的菜色很多。炒苦笋是乳源瑶族最传统的家常菜。苦笋虽苦但经焯水后只留下淡淡的苦味,不影响口感反而觉得味道特别。苦笋焯水后再用清水养一天半天,为的是去掉苦涩味。然后捞起趁新鲜清炒,放些许辣椒,或和新鲜肉片清炒,味道甘苦清甜。瑶族的“酿竹笋”,也是一道很特别的菜肴。用料以嫩笋芽为主,有肉粒、冬菇、葱或蒜等。制作方法:先将成条的笋芽剥净过水,切成两半,然后把肉粒、冬菇、葱花和成肉泥酿进笋身,放置蒸笼蒸熟或用油锅煎成,鲜甜脆嫩,口感甚佳。竹笋还可制成酸笋和干货,可制作的菜色也就更多。

瑶山上可食用的根类挺多,有山薯(淮山)、野百合、蕨菜头、土茯苓、葛根、野荞等。最常吃的是山薯,它有别于民间家种的地瓜(当地人称为番薯),形状长条,皮色泥黄。山野里雨水充裕,日照丰富,故野生的山薯特别的粉香。瑶族人常用山薯作菜肴或做汤,山薯大骨汤很是浓香。现代人常用山薯打火锅。土茯苓、葛根也多用以熬汤,蕨菜头晒干后磨成粉做蕨糍,只有野百合和野荞的根、头用以炒菜。此外,瑶族人还利用山野树叶、草根制作各种袪湿茶、保健茶等,如唐梨叶、苦丁、溪黄草等。

瑶家的野生食物菜色虽不能与“满汉全席”媲美,但很有其民族独特的吃法和创意,而且保持较完整的山珍自然原味,无空气、环境污染,这是现今都市人所追求的饮食概念和饮食文化。瑶族的野生食物菜色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列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