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如今已发展为国际性的民族,在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瑶族的足迹。世界瑶族人口将近300万,而居住在中国的瑶族最多,人口已达213万。瑶族人口多,支系多,服饰花样也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瑶族服装有近百种款式。[1]有短装、裙式、长衫、宽裤,还有褂袍,可谓风采各异。
在广义的服饰概念里,一套着装应包括头饰、首饰、服装和佩饰;而瑶族的服饰还包括了绑腿脚饰,如下列简单展示。
头饰:瑶族各支系的头饰样式繁多,有男头饰、女头饰之分。瑶族不论男女,均喜欢蓄发椎髻,髻式有朝天髻、后枕髻等。现在的男性发式虽有所改革,特别是年青的一代已剪发理发,但仍习惯用绣花尚青布巾、秀花白头巾或红头巾包扎头部,头饰上还插着几支雉鸡羽翎或白鸡羽毛以示美观。妇女的头饰更是五彩缤纷,分有三角架式、塔式、平顶式、钢盔式、飞檐式、银簪式、絮帽式、圆盘式等。[2]如广西融水、临川,湖南宁远,广东乳源必背县的瑶族妇女用木架制成的三角帽架头饰;又如贺县土瑶族妇女和广东连南排瑶妇女用油桐、竹壳、树皮制成的彩条筒帽和髻筒头饰。从妇女的头饰更能显示支系特征和地域特征。
传说顶板高架(三角架帽)是瑶族最古老的头饰,也是瑶族最有传统特色的头饰。“顶板高架”源于先人祖妣,为公主得皇帝赏赐的凤冠。因瑶族常年迁徙频繁和生产劳动,架起发髻高帽极不方便,促使瑶族妇女自己把高耸的头饰换成方便的一笼发髻、披巾头饰等简便的“夫头”和“平头”。故“夫头”“平头”头饰由顶板高架头饰衍变而来。[3]而白棉纱、红绒(毛)线、红布花巾以及妇女自绣的头巾是她们常用以包扎发髻的饰物。
首饰:在瑶族男女的各种头饰中,总少不了配上几件首饰。除采集山野美丽的花朵、家禽的羽毛、雉羽(野鸡的尾支)以及白木通、树皮、竹壳以外,五色红绒织成的丝带、彩带以及银质的簪子、耳环、银针、银鼓、银牌、银梳、银板,等等,是瑶族头饰,特别是妇女、儿童头式发髻上常见的首饰。一些支系还拥有特制的首饰,如十万大山红瑶的银质梅花发罩,云南瑶族妇女的银排发饰,百色瑶族妇女的银链首饰以及都安瑶族妇女的银珠头饰,等等。(www.xing528.com)
佩饰:瑶族人除注重发髻的装饰外,还特别注重服装上的佩饰。瑶族各支系服装佩饰挂件的款式比较接近,除织绣的荷包、烟袋、挂袋、围裙、坎心儿、腰带、织带及各种剪绒、刺绣挂件外,还有各式各样的银质佩饰,如衣领上的银花,胸襟上的银牌,背部披风上的银鼓,腿脚部上的银坠、银铃、银珠以及各种项圈、项链、项珠、耳环、耳坠、手镯、戒指,等等。银质首饰是瑶族人最喜爱的饰物。
服装:瑶族服装制作,多采用尚青色或蓝、黑色的布料。男子一般穿对襟或右衽、铜排扣上衣,亦有穿无领无扣短衫,下身常穿宽长裤,扎腰带及绑腿。妇女一般穿圆领花边对襟,无领无扣对襟或右衽长衫,下着挑花宽裤或百褶裙,扎红、白、黑等色的绣花腰带,围绣花围裙,亦绑腿。腿饰是瑶族服装中较古老的特色之一,人们最初打绑腿之意,完全是为了抵御大自然的侵害,打上绑腿,可以防备毒蛇、害虫、山蚂蟥的侵袭和滚石、荆棘的挫伤,冬天亦可弥补裤短御寒之不足。现在打上绑腿,已含有完善瑶族服装艺术美感之陪衬作用。
瑶族服装除了男女装,还有童装,普通一套童装里有帽、衣裤、裙、褛、披风等用品。
服装除常服外,还有婚服、丧服、节日盛装以及特殊服装,即宗教主事者先生公、师公之红褂、道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