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作为独立民族的“莫徭”,还没有确立自己民族安身立命的地方,依然“刀耕火种”,“吃尽一山过一山”,“民不符籍”。统治者也不可能在瑶山兴学。至宋代,封建王朝一方面防备瑶族的反抗斗争,采取了一些退让政策,对聚居的瑶山“计口给田”,并采取“以瑶治瑶”的羁縻政策,即“择授土官”;另一方面则意识到笼络人心的重要,对瑶民施行了“开化教育”,开始在瑶山建立学校,“以化服其心”。
宋代王朝在瑶山建立的学校主要有州学、县学、儒学、学宫和私塾等,而“私塾”是最多最为常见的办学形式。民国《罗定县志》卷五载:南宋嘉定二年己巳(1209年)进士翟卷石任泷水判簿时,遇泷水瑶作乱,“卷石不畏险阻,躬任安抚,单骑旨瑶营,宣朝廷德意,抚降之”。此后,“泷俗初不知书,石尽捐俸延师立塾,教以孝悌文章,督课殆无虚日,俗为之丕变焉”。除此外,宋王朝还在郴、桂诸峒瑶山兴办私塾。宋真德秀《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载:郴、桂(郴州、桂阳)诸峒瑶人“贼性悍彪,在位者无以化服其心,故易为乱。奏请命郡教授选士之有学者二人,以《孝经》《论》《孟》授峒子弟”。
然而宋王朝在瑶族社区的办学,是为巩固其统治政权所采取的一项措施,正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一所载:“乞赐国子监书,庶一变旧俗,皆为礼仪之民”,“以儒为教”,“以柔其心”。尽管如此,官方在瑶山对孔孟之道、儒家文化的宣传授教,对瑶族子弟的“教化”培养以及改变瑶族社会的一些陋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自此以后,历经各朝,都有在瑶山进行“儒学教化”。如清道光《肇庆府志》卷六载,元郑时中的《重修封川县儒学记》谈到:“先贤无孔子无以明,后圣无孔子无以法。”然“岭南封川广东之西陲也,西有峒寇之扰,东有山瑶之虞……既谓夫子庙庭迫隘,殿堂、斋舍、门庑悉愦弗修,慨然以兴学为务。”又有清雍正《郝通志》卷六十《艺文》载,明邱睿的《高州府儒学记》谈到:“高凉郡学,兴于公私力屈之时,可书也……《诗》曰:‘既作泮宫,淮彝攸服。’盖理明则人心固,人心固则士气作,士气作则彼蠢然冥顽者亦将惕然感动,幡然归顺矣……”
元明时期,广东西江流域是瑶族聚居地大本营,封建王朝在瑶族重镇兴学,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然而瑶族人对儒家的“仁爱、忠恕、孝悌”等人伦道德学说却深表欢迎,致使瑶族首领意识到儒学的重要,自宋时起就有自己办学的例子。《宋史·蛮夷列传》卷四九三载,唐代溪峒蛮瑶起义领袖杨昌衔率众归降后,于宋熙宁八年(1075年)“乃以其子曰俨,请于某侧建学舍,求名士教子孙”。由于瑶族首领倡导儒学,以致儒家文化在瑶族民间广泛地传播开来。加之儒家宣扬的人性、仁爱、至诚、民本、仁政、中庸、和为贵等道理,与瑶族传统文化中的平等、互助、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等习俗相和谐,深得瑶众民心。自宋至元、明、清、民国以至今天,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两千多年来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瑶族社会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融入了瑶族的世俗观念,即使迁徙流离、漂洋过海,瑶族人也执著地以之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在远离中国的欧洲法国瑶人社区,依然保留了充满儒家文化内容的私塾教材《盘古书》《破理书》。
由于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瑶族不仅以儒家礼仪为己仪,以儒家道理为己道,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儒家思想贯通于民歌中,传教于下一代。瑶族民歌《二十四孝歌》就唱到:
第四行孝是王祥,继母久病思鱼汤,
将身卧在冰冻上,天赐金丝鲤一双。
十四行孝董秀才,董永卖身买棺材,
卖身买棺葬父母,后有七姐送子来。
十八行孝窦燕山,燕山为人有义方,
五子仪严礼敬信,兄弟五人登科榜。
廿四孝子作明镜,教育后人积德行,
我劝世人都行孝,千秋万代把名扬。
瑶族《盘王大歌》是其民族的创世史诗、百科大典,其不少内容都与儒家文化有关,如兴学、读书、作诗等。有《盘州歌》唱到:
州府里头立书院,
贵州两路相公多,
相公攻读馆中坐,
书卷不离伏台前。
州府里头立书院,(www.xing528.com)
贵州两路立学宫,
立起学宫相公坐,
相公腰扎丝绢巾。
……
还有《闾山学堂》唱到:
闾山学堂鲁班造,初建学堂送纸来,
带来州上长连纸,留给学生写诗文。
昨夜五更得个梦,天光醒来见行人,
聪明后生聪明女,送上学堂读诗文。
闾山学堂鲁班造,还有匠人精巧心,
三百学生同窗读,教得个个都聪明。
……
这些充满儒家文化的瑶族民歌,在瑶族各支系,特别是盘王瑶支系中广泛流传。据说《盘王大歌》产生于唐、宋时期,这与前述宋代封建王朝在瑶山兴学时期相接近,说明自宋以来,儒家文化就与瑶族结下了不解之缘,儒家文化深深地融入到瑶族民间传统的主流文化中,而又通过传统的瑶族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儒家文化以民族生命作为其滋养的根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由于儒家文化安立中华民族的民族生命,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中国社会的安定和谐,养成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和礼让的美德,至今仍受到社会政治的推崇,继续为实现社会的民主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注释】
[1]原载《齐鲁文化研究》2005年总第四辑,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2005年,第70~75页。
[2]此两本书系法国瑶族小学生中文课本,收藏于法国图鲁兹瑶民李高宝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