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瑶汉历史交流:儒家文化传入

瑶汉历史交流:儒家文化传入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追根溯源,“瑶”作为一个民族部族的称呼出现在梁朝,名曰“莫徭”,而在“莫徭”时期,就开始了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交往。唐宋时期,是瑶族社会发展时期,也是与汉族兄弟开始交往密切的时期。特别是道教传入瑶山以后,中国传统的文化进一步影响着瑶族社会。由此,瑶汉民族民间的交往以及道教的传播,是儒家文化影响瑶族社会的一种途径。

瑶汉历史交流:儒家文化传入

瑶族是个跨国境民族,全世界瑶族有300多万,其中中国264万,约占世界瑶族人口的88%;国外瑶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越南(52万)、老挝(3万)、泰国(3.5万)、缅甸(千余人)。20世纪7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迫使东南亚瑶族流离迁徙。在联合国难民署的安置日程上,瑶族人被划进了移民的时间表,一批批瑶人离开久居的东南亚,漂洋过海迁徙到了欧美各国,笔者曾访问过美国、法国瑶族社区,了解到美国瑶族约3万人口,法国瑶族约0.1万人口,加拿大、瑞士也有瑶族移民,但人口不多,数目不详。

世界各国的瑶人虽已侨居他国,但他们的祖先根源中国。其祖图或族谱明确记载先祖曾居中国的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而后南迁越南、老挝、泰国,再从东南亚各国转迁欧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瑶人李进清收存的美国瑶人编写的《迁徙史》载:“大隋年间,瑶人建国有功,帝赐十二姓为盘、李、冯、黄、包、邓、周、赵、罗、唐、沈、陈,封盘瓠为盘大护,赐刀耕火种,蠲免赋税。多代人居住在广东、广西、湖南、贵州。至清皇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年),由于动乱、灾荒发生,有些人迁到云南开化府(今文山州)和林(临)安府(治今云南建水),还有到越南便面(奠边)府猛斜、猛天、十八天平等地,不计其数;十年间又有少数人迁至老挝,进入桑怒、猛塞、南地、猛信等地。1860年,邓进坤带领多户瑶民进入泰国,散居在泰国北部山区,如俄山、巴山乱、清堪、清迈等地。1973年老挝战乱,居住在泰国、老挝边境的瑶民陆续逃向泰国,但大部分人未能过境。因为泰国不容难民定居,所有难民均进入难民营暂住,等待第三国接受。”[3]

国外瑶人与中国瑶族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有着共同的历史传说,有着同为“南蛮”的民族渊源,也有着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难以割舍的联系。瑶族与儒家文化的接触,源自于与汉族兄弟的交往。追根溯源,“瑶”作为一个民族部族的称呼出现在梁朝,名曰“莫徭”,而在“莫徭”时期,就开始了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交往。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连州任刺史期间[唐元和十年(815年)],就目睹瑶人与他族交往的生活情景,有《莫徭歌》诗写到:“莫徭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星君钻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溪,含沙不能射。”刘禹锡在莫徭地区生活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他在《桃源行》诗中描写瑶族先民“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燕松脂留客宿”,透露了瑶族与人交往的态度和礼节。明人徐宏祖曾到瑶区,身受瑶人盛情款待,他把自己的经历写进《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在九嶷山瑶区,“有茅一二重,呼之,一人轧秉炬出,迎归托宿焉。问其姓为邓,其人年及二十,谈山中事甚熟。余感其深夜迎宿,始知瑶人犹存古人之厚也”。这个“古”,当指儒家之礼也,而热情好客则是瑶族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习俗。(www.xing528.com)

唐宋时期,是瑶族社会发展时期,也是与汉族兄弟开始交往密切的时期。汉族的铁皿、耕作技术、文字以及道教的传入,使瑶族社会发生了文化嬗变,传统的民族文化融合了汉文化的优质因素,促进了瑶族社会的经济发展,宋苏辙在《栾城集》卷四四中载,渠阳寨“兵民屯聚,商贾出入,金钱盐币,贸易不绝,夷人由此致富”。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五载:“潭、郴、全、邵诸寨向化之蛮。”说明瑶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接受教化,改变了自己的习俗。又《宋史·蛮夷列传二》卷四九四载:“省民往往交通瑶人。”由此说明汉、瑶族民间交往密切。

特别是道教传入瑶山以后,中国传统的文化进一步影响着瑶族社会。宋代瑶区建有不少道寺(观),道士们一是以寺观为营地,开展传教活动;二是帮助瑶人培训宗教人士——“色翁”“师公”。如清《九嶷山志》载:宋太平兴国(976—984年)前,九嶷山玉琯岩侧建有无为寺(后改为永福寺),集寺从教人员1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瑶族子弟。这些道教人士从诵经布道中学习中文,参透儒、道思想,并学以致用,把儒、道思想溶入瑶族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中,致使“瑶、道合为教”。又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渠道,培养、传带新一代的道士。由此,瑶汉民族民间的交往以及道教的传播,是儒家文化影响瑶族社会的一种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