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瑶族历史研究的发展与阶段

瑶族历史研究的发展与阶段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瑶学专家张有隽[10]、胡起望[11]等教授的研究,认为瑶族历史研究起步较早,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瑶族史学研究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社会动乱,瑶族史研究一度处于停顿状态,大学和研究机构均不能正常进行社会科学研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瑶族历史文化研究得到了空前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瑶族史研究又走上了一个台阶。

瑶族历史研究的发展与阶段

据瑶学专家张有隽[10]、胡起望[11]等教授的研究,认为瑶族历史研究起步较早,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12]

第一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即汉秦到民国时期;从瑶族先民“长沙武陵蛮”见于史册至清末民初,关于瑶族史源的研究就已开始。瑶族民间崇拜的盘瓠龙犬图腾,早在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和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就有记载,而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对长沙蛮、武陵蛮则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述,另《梁书·张瓒传》则反映“莫瑶”的生活片段,瑶族以“莫瑶”身份现世之时,便是瑶族作为单一民族历史开创之始。

在历代正史书籍中,由于作者出自官方文人,故其所写之作对瑶族先民的记述多为征剿和镇压,少有抚慰或疏导的记载。但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记载,都是研究瑶族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宝贵史料。还有不少文人学者从不同年代、不同角度记述了瑶族先民的社会历史、民族起源、政治制度、风情习俗,其中有宋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对宋代岭南瑶族历史有一个详细的交代。而瑶族民间收藏的历史文献如《评皇券牒》《过山榜》《盘王大歌》,以及用画卷表达历史和盘王出世的《过山图》,都是研究瑶族历史的极好参考资料。一些地区的瑶族利用氏族族谱、家山碑文以及道公、师公所用的经书以记载本民族的历史;还用歌谣、小曲、故事等形式反映瑶族历史上的迁徙、民族来源、家庭婚姻、生活禁忌等。

清代初、中叶,社会出现了一些专门论述瑶族历史文化的论著,如诸匡鼎的《徭壮传》、李来章的《连阳八排风土记》、姚柬之的《连山绥瑶厅志》《评徭述略》和魏祖亭的《两粤徭俗记》,这些书籍为研究瑶族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史证。进入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倡导用民族学方法研究中国的民族问题,组织民族学调查组,深入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1928年2—8月间,民族组的颜复礼、商承祚教授到广西凌云县调查了6个村寨,1929年出版了《广西凌云徭人调查报告》,反映了当地红头瑶、蓝淀瑶、盘古瑶、长发瑶的历史发展情况;1930年3月—1931年春,国立中山大学组织采集队分别到广东曲江、乳源、东昌和广西大瑶山古陈等地做田野调查,就两地瑶族社会历史及生产生活现状进行调研,并由庞新民写成《两广徭山调查》,193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1935年10月,燕京大学青年学者费孝通携妻王同惠进入广西大瑶山南部,对当地花蓝瑶进行人类学体质测量和调研,调研期间王同惠女士不幸殉职。尔后费孝通将此次调研整理成稿,于1936年6月以王同惠名义出版了《花篮瑶社会组织》,为研究瑶族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积累了很好的资料。此后费孝通先生特别关注瑶学研究的发展。南京金陵大学的蓄意棠教授也把在大瑶山调研4个月的报告陆续整理出版,分别载于《金陵学报》《边政公论》《中国文化研究》和《边疆研究论丛》等刊,详细介绍了大瑶山瑶族的社会历史文化。1937年11月,国立中山大学学者和广州博物馆人员杨成志、江应梁、王兴瑞等10人组队来到广东曲江县荒洞瑶族村寨(现属乳源瑶族自治县)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1938年编辑报告印成《广东北江瑶人调查报告》,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粤北瑶族的社会历史情况。

此后关于瑶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书籍不断面世,有陈志良的《恭城大土瑶的礼俗与传记》(《风土杂志》2卷2期)、曾昭璇的《粤北瑶山地理考》(《边政公论》7卷2、3期)、唐昭民的《瑶山散记》(1949年桂林文化供应社)等,这一阶段的瑶族史研究,基本处于见闻记录阶段,还未进入理论研究层次。研究的观点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

第二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1949年到20世纪7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瑶族史学研究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主要与民族工作的实际相结合,弄清楚民族的特性、习俗和史源关系。为此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社会历史调查,从云南到广东,从湖南到广西,近百人的队伍历时十年,撰写了大量调研报告,为后来出版的《瑶族简志》《瑶族语言简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社会动乱,瑶族史研究一度处于停顿状态,大学和研究机构均不能正常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瑶族历史文化研究得到了空前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新时期的思想路线,在国家民委的主持下,瑶族史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被收入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公开出版。1979年以来,先后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包括瑶族部分(1981年)、《瑶族语言简志》(1982年)、《瑶族简史》(1983年)、《瑶族〈过山榜〉选编》(1984年)和金秀等八个瑶族自治县概况资料,以及一套九册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和一册《广东瑶族社会历史调查》,这些书籍和调研资料的出版,为前期瑶族史研究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在费孝通先生的倡导下,20世纪80—90年代,瑶族研究学者再次深入瑶山调查,并以人类学、民族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瑶族的社会历史,这一时期出版的书籍有胡起望、范宏贵的《盘村瑶族》,玉时阶的《白裤瑶社会》,马建钊、练铭志、李筱文的《排瑶历史文化》,黄钰的《评皇券牒集编》,黄钰、黄方平的《国际瑶族概述》,赵廷光的《论瑶族传统文化》,张有隽的《瑶族传统文化变迁论》,李筱文的《南粤民族搏览》《盘王歌》,吴永章的《瑶族史》,李本高的《评皇券牒研究》,等等,还有不少论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如李筱文的《西江流域瑶族变迁成因》等。

1998年伊始,在奉恒高、张有隽等同志的主持下,不少专家学者参与了《瑶族通史》的撰写,并于2007年6月由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瑶族通史》是瑶族有史以来第一部记述和探索本民族历史的书籍,是瑶族社会发展的一本通书。进入21世纪以来,瑶族史研究又走上了一个台阶。在国家民委的主持下,新编民族问题“五种丛书”陆续修订再版,11个瑶族自治县概况也分批陆续出版。瑶族史研究的新作也不断问世,有玉时阶的《瑶族文化变迁》,李筱文、盘小梅的译著《移动的山岭》等。

在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指导和支持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今培养了大批瑶学研究人才,如具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瑶学研究前辈黄钰、胡起望、徐仁瑶、盘承乾、刘保元、姚舜安、李默、宋恩常、吴永章、覃乃昌、张有隽、李本高、赵家旺等专家教授,还有一批已担任学科带头人的瑶学研究新一代学者,如玉时阶、李筱文、莫金山、朱雄全、彭兆荣、奉代喻,等等。他们的学术成果丰硕,其中不少均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赞誉。目前,有的瑶族史研究书籍已进入高校并列为本科生、硕士生授课或选修课程,瑶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得到蓬勃发展,前景喜人。(www.xing528.com)

【注释】

[1]原载广西瑶学会编:《瑶学研究》第7辑,香港展望出版社,2009年。

[2]李筱文:《美、法瑶人的生存理念》,《世界民族》,2004(1)。

[3]吴永章:《瑶族历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新说》,《民族研究》,1992(2)。

[4]赵砚球:《生活在美国的瑶人》,《瑶学研究》第3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第96页。

[5]盘泰福:《美国瑶族地区访问纪实》,《瑶学研究》第2期,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275页。

[6]吴永章:《瑶族历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新说》,《民族研究》,1992(2)。

[7]赵砚球:《生活在美国的瑶人》,《瑶学研究》第3辑,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

[8]此族谱为作者亲眼所见。

[9]奉恒高:《瑶族通史》上卷,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页。

[10]张有隽:《瑶族研究史略说》,《瑶族传统文化变迁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

[11]胡起望、华祖根编:《瑶族研究论文集》,中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内部),1985年。

[12]奉恒高:《瑶族通史》上卷,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