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 分区给水的概念、范围和意义
分区给水是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将整个给水系统分成若干个区,每个区有独立的泵站和管网等,但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以保证供水可靠性和运行调度灵活性。分区给水的目的,从技术上是使管网的水压不超过管道可以承受的压力,以免损坏管道和附件,并可减少管网漏水量;从经济上可以降低供水动力费用。分区给水系统的适用范围:
(1)供水区域很大。城镇地形比较平坦,由于供水区域很大,如采用统一给水系统,供水管网的水量和水压需满足最不利的控制点所需的水量和水压,将会导致部分非控制点(特别是离泵站较近处)的管网水压偏高,一方面容易损害管道和附件,另一方面造成管网中有富裕能量,使运行费用增加。这时可以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综合考虑适当采用分区供水的方式,减轻管道和附件所承受的压力和降低管网中的富裕能力,达到节能的效果。
(2)地形高差显著。城镇地形高差显著或者局部地形较高,可以考虑采用分区供水的方式,这时又称为分压供水系统。高压、低压供水区域可分别在同一泵站内设置不同扬程的水泵,分别向高压、低压区的用户供水。
(3)远离水厂的供水区域。有的城镇自来水厂与用水区域的距离较远,可设置加压泵站,采用分区供水。
在给水区域很大、地形高差显著或远离水厂的供水区域,分区给水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一般来说,地形、城镇布局是决定分区位置的主要因素。分区有多种方案,确定分区方案时要结合地形,从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工程造价、运行能耗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确定分区的数量和位置以及分区方式。在分区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分区位置对管网、泵站等总体造价影响不大,但对水泵运行能耗有较大的影响。分区给水不仅仅可以从技术上降低管网水压,保护管道和附件,而且从经济上降低管网中的富裕能量,使运行费用减少。分区给水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1)降低给水系统的维修维护、运行费用等,提高供水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采用分区给水后管网中水压会降低,减少泵站的能耗,降低城市给水管网爆管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给水管网使用时间较长的老城区,提高城市供水的可靠性,降低给水系统的维修费用。
(2)提高给水管网系统的管理。实行分区供水,有利于控制该供水区域内的水压符合用户要求,可以及时调整水泵的运行方式。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较大,1999年我国城市供水企业平均漏损率为15.14%,由此可见,降低管网漏损率对提高供水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各个供水分区的供水特点,确立分区计量区域,调查分析管网的漏损水量,有效控制管网的漏损水量。
(3)有利于城市给水系统运行决策。城市实施分区供水,各区的用水量比较容易计算和计量,可以根据各个供水分区的需要,可以比较准确地实施供水的调度方案,降低富裕的水量和水压。
1.4.4.2 分区给水的形式
将给水管网系统划分为多个区域,各区域管网具有独立的供水泵站,供水具有不同的水压。分区给水管网系统可以降低平均供水压力,避免局部水压过高的现象,减少爆管的几率和泵站能量的浪费。管网分区的类型有两种情况:
(1)城镇地形较平坦,功能分区较明显或自然分隔而分区,如图1.4.8所示。城镇被河流分隔,两岸工业和居民用水分别供给,自成给水系统,随着城镇发展,再考虑将管网相互沟通,成为多水源给水系统。
(2)地形高差较大或远离水厂的城镇而分区,这种情况又分为串联分区、并联分区和混合分区3种方式。采用串联分区,设泵站加压(或减压措施)从某一区取水,向另一区供水;采用并联分区,不同压力要求的区域有不同泵站(或泵站中不同水泵)供水;大型管网系统可能既有串联分区又有并联分区,以便更加节约能量。并联分区的优点是各区用水分别供给,比较安全可靠;各区水泵集中在一个泵站内、管理方便。缺点是增加了输水管长度和造价;高区的水泵扬程高,需用耐高压的输水管。串联分区的优点是输水管长度较短,可用扬程较低的水泵和低压管;缺点是不够安全可靠,低区事故影响高区供水,增加泵站的造价和管理费用。图1.4.9所示为并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图1.4.10所示为串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图1.4.8 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图1.4.9 并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a—高区;b—低区;1—净水厂;2—水塔
图1.4.10 串联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a—高区;b—低区;1—净水厂;2—水塔;3—加压泵站
1.4.4.3 分区给水设计
串联或并联分区所节约的能量相近,分区数越多,能量节约越多,但最多只能节约1/2的能量。并联分区增加了输水管长度,串联分区增加了泵站,因此两种布置方式的造价和管理费用并不相同,选用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分区给水设计时,城市地形是决定分区形式的重要影响因素,水厂位置往往也影响到分区形式。因此,分区给水形式的选用主要考虑城市地形和水厂位置,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城市地形影响
当城市狭长时,采用并联分区较宜,因增加的输水管长度不多,可是高、低两区的泵站可以集中管理,如图1.4.11(a)所示。与此相反,城市垂直于等高线方向延伸时,采用串联分区更为适宜,如图1.4.11(b)所示。(www.xing528.com)
图1.4.11 城市延伸方向与分区形式选择
1—水厂;2—水塔或高地水池;3—加压泵站
2.水厂位置影响
水厂位置常常也影响分区形式的选择,水厂靠近高区时,宜采用并联分区较宜,如图1.4.12(a)所示。水厂远离高区时,采用串联分区更为适宜,以免到高区的输水管过长,增加造价,如图1.4.12(b)所示。
图1.4.12 水厂位置与分区形式选择
1—水厂;2—水塔或高地水池;3—加压泵站
复习思考题
1.取地表水源时,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一级泵站、二级泵站和配水管网按什么流量设计?
2.管网中有、无水塔及水塔位置的变更,对二级泵站的工作情况和设计流量有何影响?
3.无水塔管网系统,二级泵站怎样适应用户用水量的变化?举例说明。
4.清水池和水塔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有效容积的组成包括哪些?什么情况下设置水塔和清水池?
5.常见的流量调节设施有哪些?适用范围?
6.水塔和清水池在给水工程设计时有哪些要求?
7.在村镇给水系统中如何选用流量调节设施?
8.怎样确定清水池和水塔的调节容积?
9.如何理解水塔和清水池的调节容积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10.什么是控制点?有什么特征?每一管网系统各种工况的控制点是否是同一地点?举例说明。
11.什么是分区给水系统?设置分区给水系统有什么意义?在给水系统设计时如何选用?
12.有水塔和无水塔的管网,二级泵站的设计流量有何差别?
13.管网应按那种供水条件进行设计计算?设计计算完毕后还应按哪些供水条件进行校核计算?
14.有水塔和无水塔的管网,二级泵站的设计扬程有何差别?
15.某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40万m3/d,用水量变化曲线参照图1.4.1,求最高日最高时、平均时、一级和二级泵站的设计流量(m3/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