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1)台北市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地面以上101层,高428m,后变更为448m,塔尖高度为508m;大厦底层平面尺寸为63.5m×63.5m。大厦的房屋高宽比值达到6.8,已超过美国纽约世界贸易大厦的6.5。
(2)大厦的立面,采取底段为斜面、上段为8层塔台相组合的节节高升的体形(图5-211),使塔楼的安全、防灾及视野等功能得以充分实现。
(3)台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台北市位于地震二区;台湾又位于台风区,台北市的基本风速V10,c=42.5m/s。塔楼除应进行抗风设计外,还要求抗震设计,与纽约、芝加哥高楼仅需抗风存在着较大差别。
(4)塔楼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多种结构方案比较,下面着重阐明钢结构筒中筒体系与支撑芯筒-翼柱体系两者的应用效果。
2.结构设计原则
(1)平面对称性——为避免塔楼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发生扭转振动,使各抗侧力构件的侧向位移相等、受力均匀,充分发挥结构体系的抗侧力效能,从而获得最大的水平承载力,抗侧力构件在结构平面上的布置,应实现双轴对称。
图5-211 台北市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外观
(2)竖向匀变性——塔楼结构各楼层的刚度和强度自下而上应做到均匀变化,实现地震时结构各楼层自身变形产生的层间侧移大致相等,整个结构所吸收和耗散的地震能量最多,震害最轻。应该避免结构因某一或某几个楼层的层间刚度或水平承载力较小,造成相对柔弱层而发生塑性变形集中,震害加重,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
(3)强柱弱梁——框架柱承担着本层以上各楼层的重力荷载、地震剪力及塑性变形P-Δ效应,发生剪压破坏后,受压承载力大幅度下降,将危及上部结构的安全。框架梁虽也承担本层以上各楼层地震力引起的剪力和弯矩。但承担的重力荷载仅限于本楼层,梁端弯曲破坏后,仅影响本层楼盖的安全使用。为此,本大厦抗侧力刚接构架的设计,应能实现“强柱弱梁”耐震设计准则。
(4)使用舒适性——大厦为特高楼房,高宽比值大,水平荷载下的侧移曲线属弯曲型,顶部侧移较大。为防止强风作用下结构上段的顺风向或横风向加速度超过容许限值、使用者产生风振不适感,本大厦抗侧力结构体系的竖构件,应安排在建筑平面的外圈,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抗推刚度。
3.钢结构筒中筒体系(方案一)
(1)整个结构体系由内、外钢结构框筒所组成,内、外框筒的柱距均为3m。
(2)为了加大结构的抗推刚度及抗剪、抗倾覆能力:①利用楼面核心服务性竖筒的可封闭性,沿内框筒的内、外墙轴线,各增设两列竖向钢支撑;②在顶层以及每隔16个楼层,沿内框筒纵、横向轴线,各设置4棍一层或两层楼高的伸臂桁架,与外框筒相连;③在设置伸臂钢桁架的楼层,沿外框筒周边设置外圈钢桁架,形成环梁。图5-212和图5-213分别为筒中筒结构体系的平面和剖面。
图5-212 钢结构筒中筒体系典型层结构平面
a)大厦底层 b)大厦的上段(27层以上)
图5-213 钢结构筒中筒体系竖剖面
a)轴线①、⑧ b)轴线③、⑥ c)轴线④、⑤
(3)外框筒钢柱采用H型钢(800mm×400mm)和拼焊方钢管(1300mm×1300mm~600mm×600mm)两种杆件。为了提高方钢管柱的承载力,在管内灌柱混凝土。内框筒钢柱采用1200mm×1200mm~600mm×600mm拼焊方钢管,内灌混凝土。
(4)内、外框筒钢梁及伸臂桁架各杆件,均采用900mm×400mmH型钢。各层楼盖均采用以压型钢板为底模的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
4.支撑芯筒-翼柱体系(方案二)
(1)整个结构体系由支撑芯筒、16根巨型翼柱与每隔8层楼一道伸臂桁架所组成。典型楼层的结构平面和剖面见图5-214和图5-215。
图5-214 支撑芯筒-翼柱体系典型层结构平面
a)大厦底层 b)大厦的上段(27层以上)
图5-215 芯筒-翼柱体系的结构剖面(www.xing528.com)
a)轴线①、⑧ b)轴线③、⑥ c)轴线④、⑤
(2)支撑芯筒的平面尺寸为22.5m×22.5m。芯筒的4根角柱为内灌混凝土的方形拼焊钢管;8根边柱和4根内柱为外包混凝土的T形截面型钢混凝土柱。于芯筒的每一边,沿x方向各设置三列竖向支撑,沿y方向各设置两列竖向支撑,支撑斜杆采取H型钢。第17层以下,芯筒各柱之间设置8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抗剪墙。
(3)建筑平面四边中段处设置的16根巨型翼柱,采用截面尺寸为5.6m×1.8m~2.7m×0.9m的矩形型钢混凝土柱,在其混凝土截面的两端各埋置一根H型钢暗柱。
(4)各层楼盖的边梁、芯筒各柱之间连梁以及芯筒与翼柱之间连梁,均采用截面尺寸为900mm×400mm的H型钢梁。
(5)各道伸臂桁架的上、下弦杆及斜腹杆均采用H型钢。
(6)各层楼盖均采用以压型钢板为底模的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
5.结构动力特性
(1)两种结构体系的基本自振周期,以及风荷载、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底面剪力,列于表5-68。
表5-68 两种结构方案的自振周期和基底剪力
(2)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两种结构体系的侧移值,列于表5-69。
表5-69 风或地震作用下两种结构体系的侧移
(3)重现期为475年的地震作用下,两种结构体系的侧移曲线和层间侧移角曲线见图5-216和图5-217。图中的曲线形状显示,两种结构体系的侧移曲线均接近于弯曲型。
图5-216 筒中筒体系的地震位移反应
a)侧移曲线 b)层间侧移角曲线
图5-217 芯筒-翼柱体系的地震位移反应
a)侧移曲线 b)层间侧移角曲线
6.结构方案比较
(1)筒中筒体系的优缺点是:①构件内力分布均匀;②结构整体抗扭刚度大;③杆件及节点设计较难实现“强柱弱梁”耐震设计准则;④梁、柱接头数量多,工地焊接量大,品质不易控制。
(2)芯筒-翼柱体系的优缺点是:①抗推刚度很大,但抗扭刚度较弱;②整座大厦的重力荷载及倾覆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集中作用于16根巨型翼柱和芯筒,给基础设计带来一定困难。
(3)权衡利弊,最后选定芯筒-翼柱体系,作为大厦的实施结构方案,并作以下改进:①通过建筑模型风洞试验,确定大厦的风荷载取值;②因楼房高宽比达到6.8,结构体系的侧移曲线又接近于弯曲型,为控制大厦顶部的风振加速度,不致引起楼房使用者的不适感,有必要在结构上增设阻尼装置或减振装置;③巨型翼柱由型钢混凝土结构改变为钢管混凝土结构。
(4)调查、分析表明,高楼在强风作用下发生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时,若伴有哪怕是轻微的扭转振动,都会显著加重楼房使用者的风振不适感。经抗风计算,若需要增强大厦的结构整体抗扭刚度时,可以结合建筑立面设计,加大每一立面4根巨型翼柱之间的楼盖钢梁,以形成较强的空腹桁架;或在4根巨柱之间增设X型或人字形钢斜杆,以形成具有足够抗推刚度的竖向支撑。
(5)台北市的101层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已于2008年建成,原设计方案采用芯筒-翼柱体系(图5-214、图5-215)。后经再三研究,施工图设计时决定改用钢管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体系。
1)巨型框架的边柱,采用在矩形钢管内填灌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截面尺寸为2400mm×3000mm,钢管的最大壁厚为80mm;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1000psi,坍落度为280mm。
2)为提高矩形钢管管壁的受压稳定性,并强化钢管对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①在钢管壁的内面加焊纵向加劲肋(图1-12f);②增设水平拉杆(图1-12g),以减小钢管壁的无支承宽度;③在管内的混凝土中增设钢筋骨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