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概况
美国芝加哥市1974年建成的西尔斯塔楼,地下3层,地面以上109层,高443m。为了把风荷载下的结构侧移和振动加速度控制在允许限值以内,楼房的高宽比不应大于6.5。为此,楼房底层的平面尺寸定为68.55m×68.55m,以此计算得的房屋高宽比约为6.4。
2.结构体系
(1)因为楼房底边尺寸已超出框筒的极限尺寸45m,所以采用框筒束体系。框筒束是由9个子框筒并联所构成,即在外圈大框筒的内部,按井字形,沿纵、横两个方向各设置两棍密柱深梁型腹板框架分隔而成。从而大大改善水平荷载下外框筒翼缘框架的剪力滞后效应。
(2)每个子框筒的平面尺寸为22.85m×22.85m。框筒束各棍腹板框架和翼缘框架的柱距均为4.57m。框筒束的所有柱子均采用焊接H型钢,由于H形截面的力学特性存在着强轴与弱轴,为使腹板框架具有最大的抗剪能力并减小翼缘框架的剪力滞后效应,特将各根钢柱的腹板方位布置于所在框架的平面内(图4-77a)。又为了避免不同方位框架的钢柱所承担的重力荷载出现较大差异,楼盖钢梁的布置方向每隔6个楼层交替地转90°至其垂直方向。
(3)楼房高度已超过400m,为了减小风荷载引起的倾覆力矩,减小楼房上部的受风面积效果最为明显。为此,楼房的体形采用台阶式截锥体。按照各楼层使用面积由下往上逐渐减小的要求,到第51层时,减去对角线上的两个子框筒;到67层时,再减去另一对角线上的两个子框筒;到91层时,再减去三个子框筒,仅保留两个子框筒,一直到顶(图4-77b)。
(4)为了进一步减小框筒的剪力滞后效应,利用第35层、第66层、第99层三个设备层或避难层(也正是各个在半高处中止的子框筒的顶层),沿9个子框筒的各棍框架设置一层楼高的桁架,形成三道刚性环梁,来提高框筒束抵抗水平荷载倾覆力矩作用下的竖向变形能力。
图4-77 西尔斯塔楼的框筒束体系
a)1~50层结构平面 b)塔楼的总体透视图
3.构件截面尺寸(www.xing528.com)
(1)框筒柱采用焊接H型钢,其截面尺寸由底层1070mm×609mm×102mm(高×宽×翼缘厚),分级变化到顶层的1070mm×305mm×19mm(高×宽×翼缘厚)。
(2)框筒窗裙梁采用焊接工字钢,其截面尺寸由底层的990mm×406mm×70mm(腹板高×翼缘宽×翼缘厚),分级变化到顶层的990mm×254mm×25mm(腹板高×翼缘宽×翼缘厚)。
(3)各层楼盖的钢梁均采用芬克式桁架(图4-78),跨度为22.85m,间距为4.57m,桁架梁的截面高度为1020mm,其斜腹板之间扣除防火保护层之后,可穿越直径达510mm的空调管道。钢梁上搁置肋高76mm的压型钢板,上面浇筑63mm厚的轻质混凝土,楼板总厚度为140mm。
4.用钢量
西尔斯塔楼的结构总用钢量为7.6×104t,单位建筑面积的平均用钢量为161kg/m2。
5.计算结果
(1)结构分析结果,西尔斯塔楼的基本自振周期为7.8s。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高417m、框筒柱距1.02m)相比较,西尔斯塔楼在用钢量减小14%的情况下,基本自振周期还缩短22%,足以说明,框筒束体系的抗推刚度比框筒体系更强。
(2)在基本风速为34m/s的风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侧移角为1/550,最大层间侧移为7.6mm。框筒束各棍腹板框架柱、翼缘框架柱的轴力分布曲线,示于图4-76b。可以看出,曲线形状比较平缓,接近于直线,表明框筒束的剪力滞后效应很弱。也就是说,框筒束是一种高效的抗侧力立体构件,空间工作性能很强。
图4-78 跨度为22.85m的桁架式楼面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