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楼钢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杆件性能现象

高楼钢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杆件性能现象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用高性能的高强混凝土,将进一步提高钢管混凝土杆件的承载力和延性。当钢管混凝土结构用于地震区高层建筑时,需要探明其动力性能,以便进行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采取恰当的抗震措施。2)典型的圆、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杆件的弯矩-曲率滞回曲线示于图1-18。从中可以看出,曲线形状饱满,基本上无捏拢现象,表明吸能性能良好,从而说明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具有优良的耐震性能。

高楼钢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杆件性能现象

1.基本力学性能

(1)借助内填混凝土来增强钢管薄壁的受压屈曲稳定性。

(2)借助钢管对管内混凝土的紧箍(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

(3)采用高性能的高强混凝土,将进一步提高钢管混凝土杆件的承载力和延性。

2.静力性能

(1)轴压杆件

1)钢管混凝土杆件的钢管与混凝土起着相互约束作用。在轴压荷载作用下,内填混凝土受到钢管的紧箍效应,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延缓了混凝土受压时的纵向开裂;薄壁钢管则借助于内填混凝土的侧向支承,推迟了管壁受压屈曲的发生,增强了受压稳定性。

2)圆钢管混凝土杆件的受压承载力,可达到钢管与混凝土柱体单独承载力之和的1.7~2.0倍。方形(含矩形)钢管混凝土杆件,由于钢管与混凝土的相互约束作用较弱,其受压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也较小。

3)图1-13为方钢管混凝土杆件、空钢管、素混凝土柱体单独进行轴压试验所得结果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方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都大大高于空钢管与内填混凝土的单独承载力之和。

4)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破坏时,往往可以被压缩到原长度的2/3,仍没有脆性破坏特征,表明它具有很大的塑性变形性能。

5)钢管混凝土柱与空钢管柱的破坏形态有着较大差别,空钢管柱是首先在中段截面处发生局部屈曲,最终形成塑性铰而破坏(图1-14a);而钢管混凝土柱则表现出较好的塑性和稳定性,外钢管没有发生明显的局部屈曲(图1-14b)。

978-7-111-46739-7-Chapter01-54.jpg

图1-13 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杆件的轴力-应变曲线

978-7-111-46739-7-Chapter01-55.jpg

图1-14 受压杆件的屈曲模态

a)空钢管柱 b)钢管混凝土柱

6)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是以混凝土的劈裂、崩落为标志;而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则是以钢管的胀裂为标志。

(2)受弯杆件

1)试验结果表明,受弯的钢管混凝土杆件,当跨中截面处挠度达到跨度的1/20时,外荷载仍能有所增加,表明杆件即使在挠度很大的情况下仍具有承受外弯矩的能力。

2)方钢管混凝土和圆钢管混凝土受弯杆件的弯矩-曲率M-φ)关系曲线非常相似。

(3)压弯杆件

1)偏心受压杆件(图1-15),一开始就发生挠曲,且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

2)较小长细比(λ<12)且荷载偏心率较小的偏压杆件,破坏时多呈现出强度型破坏特征,在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前,全截面发展塑性。长细比较大的偏压杆件,往往伴有整体失稳的因素。

3)图1-16a所示三条曲线为不同长细比和偏心率偏压杆件的荷载-挠度(N-um)关系曲线。三类杆件危险截面上钢管应力的分布也不同(图1-16b),曲线①,是全截面受压;曲线②,受压区单侧发生塑性变形;曲线③,压、拉两侧都发生塑性变形。

4)管内混凝土受到钢管的有效约束,不致过早地被压碎;内填混凝土又反过来阻止或延缓钢管的局部屈曲,从而保证两者的材料得以超常发挥,承载力增大,且使杆件的压弯破坏过程具有较大的塑性。

(4)受剪杆件

1)与钢筋混凝土杆件受剪脆性破坏不同,钢管混凝土杆件受剪时,由于钢管与内填混凝土的相互约束,其破坏形态也呈塑性。

2)剪力作用下的钢管混凝土杆件,其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可适当考虑截面剪切变形的塑性发展,取钢管最大纤维应变接近剪切屈服、混凝土开始微裂时(图1-17曲线的A0点)的受剪承载力,作为截面抗剪强度极限。

978-7-111-46739-7-Chapter01-56.jpg

图1-15 偏心受压杆件示意图

978-7-111-46739-7-Chapter01-57.jpg

图1-16 压弯杆件的荷载-变形曲线

3)钢管混凝土杆件受剪时,经历弹性阶段(图1-17曲线的OA段)、弹塑性阶段(AB段)和塑性强化阶段(BD段)。钢管屈服后,混凝土虽已微裂,但仍能有效地阻止钢管局部失稳,受剪承载力得以继续增长,表现出良好的塑性性能,而且受剪承载力有着较大幅度的提高。

3.动力性能

以上论述表明,在静力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十分良好的塑性。当钢管混凝土结构用于地震高层建筑时,需要探明其动力性能,以便进行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采取恰当的抗震措施。

978-7-111-46739-7-Chapter01-58.jpg

图1-17 钢管混凝土杆件的剪应力-剪应变曲线

(1)压弯杆件弯矩-曲率滞回特性

1)由于钢管与混凝土相互约束,共同工作,阻止钢管的局部屈曲,管内混凝土由脆性转变为塑性,压弯杆件的弯矩-曲率(M-φ)滞回曲线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基本上没有出现刚度退化和强度劣化现象,曲线图形饱满,呈纺锤形,无捏拢现象,吸能性能良好。

2)典型的圆、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杆件的弯矩-曲率滞回曲线示于图1-18。两条曲线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阶段:

978-7-111-46739-7-Chapter01-59.jpg

图1-18 压弯杆件弯矩-曲率滞回曲线

a)圆钢管混凝土 b)方钢管混凝土

OA段——呈直线,钢管处于弹性受力状态。在A点,受压区钢管最外纤维开始屈服,卸载区开始出现拉应力。(www.xing528.com)

AB段——呈曲线,截面总体处于弹塑性状态;随着外加弯矩的增加,钢管受压区的屈服面积不断增加,刚度不断衰减。

BC段——呈直线,从B点开始卸载,卸载刚度与OA段基本相同;在C点,弯矩为零,但截面上有残余正向曲率。

CD段——反向加载,弯矩-曲率关系基本上呈直线,钢管处于弹性状态。在D点,受压区钢管最外纤维开始屈服,截面部分混凝土开始出现拉应力。

DE段——截面处于弹塑性阶段,随受压区钢管屈服面积的不断增大,截面刚度开始逐渐降低。

EF段——工作状态类似于BE段,由于钢材进入强化阶段,压区混凝土受到钢管的约束,整个截面仍具有一定的刚度。

以上情况表明,钢管混凝土压弯杆件弯矩-曲率骨架曲线的特点是:①无显著的下降段;②转角延性好。曲线的形状与不发生局部失稳的钢杆件相类似。

(2)压弯杆件侧力-侧移滞回曲线

1)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在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图1-19)的侧力-侧移(F-u)滞回曲线示于图1-20。从中可以看出,曲线形状饱满,基本上无捏拢现象,表明吸能性能良好,从而说明钢管混凝土框架柱具有优良的耐震性能。

2)从图1-20a、b可以看出,圆钢管混凝土柱F-u滞回曲线的骨架线无下降段,而方钢管混凝土柱则具有较平缓的下降段,说明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耐震性能稍差。

978-7-111-46739-7-Chapter01-60.jpg

图1-19 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柱的层间侧移

3)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下列几种参数将对F-u滞回曲线的骨架曲线(各次循环加载时滞回曲线峰值点的连线)的形状产生影响:

①轴压比——轴压比(n)愈大,水平承载力和强化段刚度愈小。当n达到一定数值时,曲线将出现下降段,下降段的倾斜度随n的增大而变陡,柱的延性也越来越小。

②长细比——柱长细比(λ)的影响与n的影响类似。

978-7-111-46739-7-Chapter01-61.jpg

图1-20 钢管混凝土框架柱的F-u滞回曲线

a)圆钢管混凝土柱 b)方钢管混凝土柱

③含钢率——构件弹性阶段刚度和水平承载力(F),随柱含钢率(ρs)的增大而提高,曲线下降段的下降幅度也略有减小。

④钢材屈服极限——构件的水平承载力(F),随钢管钢材屈服极限(fy)的提高而增大。

⑤混凝土抗压强度——构件的位移延性,随管内混凝土抗压强度(fck)的增大而减小。

(3)构件延性

1)清华大学曾对采用高强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延性,作过一些对比试验,在试件尺寸、加载装置、加载制度、轴压比等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得出三类构件作为延性表征的极限位移(侧移)角Ru,列于表1-21。

表1-21 往复水平荷载下三类构件的极限位移角Ru

978-7-111-46739-7-Chapter01-62.jpg

2)从表中数字可以看出,钢管混凝土柱的延性约比型钢混凝土柱高出50%。试验结果表明,强度仅为60MPa、轴压比为0.4时的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在进入屈服阶段后,很难在每级水平位移下经历3次循环时,还能使抗力下降段的幅度值维持在最大抗力值的80%以上;此外,即使在每级水平位移下仅往复循环一次,其极限位移角也比较小。

3)抗震设防的框架柱,当采用高强混凝土时,应优先采用具有良好延性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其次是型钢混凝土结构。

(4)位移延性系数

1)位移(侧移)延性系数μ的定义为

μuu/uy

式中uy——屈服位移,取F-u骨架曲线的弹性段延线与峰值(峰点)处切线的交点处位移;

uu——极限位移,取水平承载力下降到峰值承载力85%时的位移。

2)钢管混凝土框架柱的位移延性系数μ,随其轴压比、长细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3)位移延性系数有随含钢率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的趋势。

4)位移延性系数还随钢材屈服极限、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5)耗能比

1)钢管混凝土柱的典型F-u滞回环曲线示于图1-21,其耗能比φ可表示为

φS1/S2S1S2S

式中S1——杆件在一个周期内所吸收的能量,又称耗能容量,它是衡量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吸收能量的重要参数;

S2——杆件在一个周期的卸载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

S——水平荷载所做的功。

978-7-111-46739-7-Chapter01-63.jpg

图1-21 钢管混凝土框架柱的侧力-侧移滞回环曲线

2)钢管混凝土框架柱的耗能容量S1,①随其轴压比、长细比的增大而减小;②随柱的含钢率、钢材屈服极限的增大而呈现增大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