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雍正粉彩四绝工艺:粉彩工艺与风格演变

雍正粉彩四绝工艺:粉彩工艺与风格演变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获得此“四绝”的基础毫无疑问在于雍正时期精益求精的制瓷和彩绘工艺。显然,如果没有康熙晚期成熟的五彩工艺基础,也就不可能达到“至雍正而精,至乾隆而盛”的粉彩工艺高峰期。可以说,正是上述工艺基础,才使得雍正时期粉彩的艺术达到极为精致的程度。

雍正粉彩四绝工艺:粉彩工艺与风格演变

清代《匋雅》一书对雍正彩瓷有“四绝”之誉:“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值笔画彩色,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艳纤细;蝶有茸毛,且茎茎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15]。获得此“四绝”的基础毫无疑问在于雍正时期精益求精的制瓷和彩绘工艺。我们可从粉彩颜料、彩绘技法、白胎制作三方面详加分析。

第一,彩绘颜料的制备与应用。雍正三年,年希尧被任命为淮安税关监督并兼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陶务,年本人还是总管内务府官员,这种人事的安排使得御窑厂管理体制发生根本改变,作为清宫主管烧制瓷器的机构,粉彩瓷器生产所使用的颜料可以通过官方渠道直接从内廷输入景德镇御窑厂,以便严格保证颜料的质量。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怡亲王交付给造办处西洋珐琅料、新炼珐琅料和新增珐琅料各类九种,同时吩咐说“造办处收贮的料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尔等查明回我知道,给年希尧烧瓷用”[16]。这证实唐英在《陶冶图说》中提及粉彩瓷“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17]的记述,也表明景德镇御窑厂粉彩颜料一部分来自清宫画珐琅颜料,其中有进口,也有清宫自制。除此之外,还有景德镇当地工匠自制的彩绘颜料也供使用。雍正七年“闰七月初九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初八日怡亲王交年希尧送来画珐琅人周岳、吴大琦二名。吹釉、炼珐琅人胡大有一名,并三人籍贯小折一件。细竹画笔二百枝,土黄料三斤十二两,雪白料三斤四两,大绿一斤,自炼黑钧料八两。郎中海望奉王谕,著将珐琅料收著有用处用,周岳等三人在珐琅作行走”[18]。显然,景德镇已有一套制备颜料的系统,而早在康熙时期五彩工艺的成熟,就为此后制备粉彩颜料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御窑厂使用之外,甚至还可以供应宫廷的画珐琅制作[19]。有学者认为早期康熙粉彩就是在五彩颜料的基础上结合珐琅彩颜料的使用而形成的。如叶喆民先生认为“在五彩所用颜料内掺入一部分俗称‘玻璃白’氧化铅、硅、砷的化合物,利用其乳浊作用而使彩色出现浓淡凸凹之感”[20]。可以说进入雍正以后,粉彩颜料的制备和使用都已经极其纯熟,色彩丰富,发色纯净,正如《陶雅》所言:“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工致殊常”[21]

第二,“工致殊常”的工艺制作。雍正时期高超的粉彩工艺受益于景德镇陶瓷彩绘的深厚传统,康熙时期就已培育了大批优秀画师,并创作出大量精美的青花、五彩瓷画作品,以至有“工细绝伦,而兽毛毵动,口喷云气”[22]之说。康熙末期为皇帝万寿节庆所生产的五彩瓷堪称经典之作,纤巧流畅的线条、极尽工巧的设色、简洁雅致的构图无不彰显此时画师匠心独运的艺术表现力。一些优秀的五彩作品与后来精致的粉彩和珐琅彩瓷相比也丝毫不会逊色。耿宝昌先生认为“康熙晚期瓷器的绘画,承上启下,大多数器物绘工细腻。用笔纤细,人物景致的布局缩小,引导出雍正一朝绘画的风貌”[23]。唐英在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碑记》中记载:“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而所谓洋彩器皿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粉彩瓷器。对于这些粉彩瓷器,《景德镇陶瓷史稿》是这样描述的:“这种粉彩,本不创自乾隆时之唐英,系开始于康熙之末,至雍正而精,至乾隆而盛”[24]。显然,如果没有康熙晚期成熟的五彩工艺基础,也就不可能达到“至雍正而精,至乾隆而盛”的粉彩工艺高峰期。

唐英在《陶冶图说》“圆琢洋彩”中讲到“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须选素习绘事高手,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合,以白瓷片画染烧试,必须谙颜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细,熟中生巧,总以眼明手准为佳”[25]。这使我们得知,雍乾时期御窑厂粉彩工艺某些技艺的详情。彩绘工作不仅要挑选画作中技艺最高超的画师,而且在每次彩绘之前都要掌握各种颜料的调配和呈色情况,必须工艺操作中细致入微,才能使彩绘产品精益求精。或者说,粉彩艺术要能完美传神,取决于优秀画师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他们描绘的纹饰多来自宫廷画样,而且固定的题材和千篇一律的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但是对于高超的画师来说,他们完全可以自觉地游刃于图样与意境之间,进而表现出艺术的活力。雍乾时期这些画作高手出自民间,被御厂初选以后,还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测试期,方能为御厂服务。这些画作高手的薪酬一般高于其他彩绘人员。画作明确分为高手和中手,再根据工作量的大小相应提高薪酬,这也是促进画作绘画水平不断提高并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26]。这种制度在清代唐英督陶期间起到充分作用。(www.xing528.com)

第三方面是莹润洁白的瓷胎。唐英在《陶冶图编次》中对雍正、乾隆时期的制瓷工艺的具体流程有详细的描述。其中“采石制泥”和“陶练泥土”两节分别记述了原料的开采、粉碎和淘洗练泥的一系列过程。“土人藉溪流设轮作碓,舂细陶净制如砖石,名曰‘白不’(dun),色纯质细,制造脱胎、填白、青花、圆琢等器。……幅中为开采、为舂碓、为畚炼、采石之法,不越于是云。”以及“造瓷首需泥土,陶练尤在精纯,土星、石子定带瑕疵,土杂泥松必至拆裂。陶练之法,多以水缸浸泥,木钯翻扰标(漂)其渣沉过以马尾细箩,再澄双层绢袋,始分注过泥匣钵,俾水渗浆稠,用无底木匣下铺新砖数层,内以细布大单将稠浆倾入,紧包砖压吸水,水渗成泥,移贮大石片上,用铁锹翻扑结实以便制器。”[27]这说明,那时的制瓷工艺能够很好地控制泥料的细度和纯度,降低Fe2O3和其他影响瓷胎白度的杂质,并通过优化泥料性能,进而使成型、烧成后的瓷胎更加洁白致密。

可以说,正是上述工艺基础,才使得雍正时期粉彩的艺术达到极为精致的程度。也正如《匋雅》所说:“雍正官窑。大小盘碗。白胜霜雪。既轻且坚。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横斜荧拂。袅娜多姿。笔法绝不板滞”[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