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起动器及其转矩增加功能

汽车起动器及其转矩增加功能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汽车上的起动器用于发动引擎。起动结束后,磁控开关复位,电动机失磁,小齿轮被发动机带动而超速,进而导致小齿轮退出啮合状态,回到内缩位置。当起动电机带动发动机转速上升至150~200r/min时,燃油开始注入并点燃,之后起动器的作用消失,发动机依靠自身动力升速至怠速。但是,这种起动方式可以提供高达150N·m的起动转矩。由于发电机一般通过传动带和曲轴耦合,所以起动时能够提供的转矩较小,此时发电机主要起辅助增加起动转矩的功能。

汽车起动器及其转矩增加功能

汽车上的起动器用于发动引擎。最早的起动器大概在1910年开发完成,并成功取代了手动起动。此后,起动器经历了多次升级,包括啮合方式、齿轮减速、6V变12V、减小体积和重量,以及可靠性和性能的提高[14,16]

最初,人们采用串励电机,这种电机起动转矩高、空载转速高,这些特性非常适合起动引擎[17]

永磁起动电机用永磁体取代了励磁绕组,提高了电机的性能。取消转子绕组降低了损耗,永磁体磁密高,因此和串励电机相比,可以提高输出并减小体积。然而,永磁电机起动转矩小、空载转速低,这对发动机不利,并且永磁电机比串励电机成本高。

带辅助磁极的永磁起动电机保留了一般永磁电机的优点,同时也具有串励电机高起动转矩和高空载转速的优点[17]。其中的永磁体和铁心都有助于建立磁通,因此永磁体的用量比普通永磁起动电机少。

起动电机和其他电机的主要区别是有一个磁控开关,用来控制转子轴上的小齿轮和发动机曲轴上的飞轮齿圈的啮合,这种电机一般采用绕组励磁。当磁场建立且电动机转动时,磁控开关动作,在惯性离合机构的辅助下,小齿轮和环形齿轮啮合。起动结束后,磁控开关复位,电动机失磁,小齿轮被发动机带动而超速,进而导致小齿轮退出啮合状态,回到内缩位置。惯性离合机构末端装有弹簧,用于辅助小齿轮复位。啮合阶段,电机电枢加速使小齿轮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进入啮合状态,同时也压缩弹簧。

具有行星齿轮的高速小体积起动电机中,转速和转矩的传递是通过齿轮机构完成的。

汽车中,起动电机一般紧邻变速箱,因此希望其直径和轴向长度都尽可能小。为此,有些设计采用空心飞轮,将小齿轮和飞轮齿圈都放在飞轮内腔。

一般情况下,发动机由一个经齿轮耦合的起动电机起动。当起动电机带动发动机转速上升至150~200r/min时,燃油开始注入并点燃,之后起动器的作用消失,发动机依靠自身动力升速至怠速。这种起动方式用油多,并且其中大部分由于燃烧不充分而被浪费,进而造成起动过程中尾气排放严重,排出气体中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另外,由于齿轮的存在,导致起动提前时间长,噪声大。但是,这种起动方式可以提供高达150N·m的起动转矩。(www.xing528.com)

另一种起动发动机的方式是由起动器将发动机带至约600~800r/min的怠速,然后开始注入燃油并点燃。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起动速度快且平稳,缺点是高速时燃烧稳定性差。另外,这种方式下,起动电机耗电多,并且在1~1.5s内消耗如此高的电能对蓄电池危害很大。

以上两种起动方式的比较如图4-10所示。

978-7-111-32495-9-Chapter04-13.jpg

图4-10 传统起动器和ISA起动发动机过程

第三种起动方式是采用两个起动电机,其中一个将发动机转速带至400r/min,然后退出,另一个电机则将发动机转速进一步带至600~800r/min,此时燃油开始注入并点燃,起动电机自动退出。其中第一个起动电机,由于要克服很大的惯性和活塞摩擦力,一般功率较大,而第二台电机仅仅是提高转速,功率要求不高。使用两台起动电机可以使发动机可靠高效地冷起动。然而,热起动时第一台电机并无必要,第二台电机可以独立起动发动机。这种起动方式由于使用两台电机,所以主要的问题是体积和成本。

还有一种和上面类似的起动方式,起动过程中由发电机来完成第二台起动电机的功能。由于发电机一般通过传动带和曲轴耦合,所以起动时能够提供的转矩较小,此时发电机主要起辅助增加起动转矩的功能。如果采用链条或齿轮耦合,由于没有带式输送带导致的转差问题,所以可以提供大些的转矩。这种起动方式,不需要第二台起动电机,并且在用传动带耦合时噪声很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