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宁国府:区域格局与社会变迁详解

明清宁国府:区域格局与社会变迁详解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汪华信仰和张渤信仰,皆是发轫于皖南地区的区域性神灵。[74]二階堂善弘梳理张渤信仰在日本的传播状况。[81]皮庆生梳理张渤信仰在宋代的传播,讨论政治中心演变与神灵地域传播的关联。汪华和张渤作为皖南传统社会中重要的区域性神灵,发展为宁国府境内最具影响力的两大信仰,在相当程度上形塑当地民间信仰的基本格局。它们在宁国府境内的地域传播及其区域差异,对于揭橥民间信仰地域传播及其影响因素颇有助益。

明清宁国府:区域格局与社会变迁详解

传统中国社会之民间信仰作为地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学术界极大的关注,相关论著可谓数不胜数。关于民间信仰在地域社会的传播形态,学界已有初步的探索。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张晓虹、林拓和朱海滨等学者,从宏观地理学角度探讨信仰传播的区域差异;[67]水越知从微观地理学角度分析伍子胥信仰与交通网的关联,观察民间信仰与地域文化圈的互动。[68]此外,斯波义信也指出信仰扩散中的人口流动因素。[69]不过,民间信仰与区域生态、人文的互动关系如何,民间信仰的地域传播具体受到何种因素的制约?以往研究受限于文献发掘的力度,对信仰传播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缺乏足够的分析,相关议题仍有进一步探讨之余地。

汪华信仰和张渤信仰,皆是发轫于皖南地区的区域性神灵。汪华作为著名的徽州乡土神,学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兹不赘述。[70]此处简要梳理张渤信仰研究的概况。张渤即祠山大帝、祠山张王,相传它化为猪形驱使阴兵,开挖连接浙江长兴、安徽广德的运河,立志沟通太湖流域与皖南水系,因故未果,坐化于广德城西的横山,事迹详载于《祠山志》。[71]海外学界对张渤信仰的讨论较早。艾伯华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张渤传说的故事类型。[72]中村治兵卫考察宋代祠山庙的祈雨牛祭,涉及官方、民间和献祭者的利益关系。[73]韩森(Valerie Hansen)分析张渤信仰在南宋的传播,以“神祇的灵验”探讨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的互动。[74]二階堂善弘梳理张渤信仰在日本的传播状况。[75]滨岛敦俊对张渤属神李王作了研究。[76]山田贤解读四川云阳县资料时,凭直觉认为“张王庙是祭祀治水之神祠山神张王的庙宇”[77],这或可表明张渤信仰在日本的影响力。国内较早的相关研究是吴大林的考证文章。[78]茆耕茹则是最早对张渤祭祀活动开展田野考察的学者。[79]陶思炎认为,张渤是江苏高淳的地区性主神。[80]杨琳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张渤是猪神人神化和历史化的结果。[81]皮庆生梳理张渤信仰在宋代的传播,讨论政治中心演变与神灵地域传播的关联。[82]陈颖莹以宋代张王信仰为例,考察祠庙的分布与空间格局。[83]笔者梳理张渤形象建构的历史过程,并对安徽郎溪、江苏高淳交界的定埠地区张渤信仰作了田野调查。[84](www.xing528.com)

考察以往的张渤信仰研究,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较重要的成果大多集中于宋代,对明清时期的张渤信仰研究不足,它被认为是由盛转衰,而遭到学界的忽视;二是部分研究存在片面性,往往停留于个案分析,没有结合地域社会的历史地理背景进一步深化观点;三是单纯注重张渤信仰研究,忽视对这一信仰与周遭其他神灵信仰的地域比较。实际上,在传统时期的宁国府,由于一直没有生长出可以覆盖全境的区域性本土神灵,逐渐为外来神灵信仰所渗透、拓展和填补。汪华和张渤作为皖南传统社会中重要的区域性神灵,发展为宁国府境内最具影响力的两大信仰,在相当程度上形塑当地民间信仰的基本格局。它们在宁国府境内的地域传播及其区域差异,对于揭橥民间信仰地域传播及其影响因素颇有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