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出现城市郊区化趋势,并逐渐演化成世界范围内城市空间增长的主流形式,郊区化导致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产生巨大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空间形成规模更大、连绵不断的增长势头。
美国快速的城市化使得城市空间增长持续蔓延,并且不仅仅是单个城市空间的增长,而是形成了一种区域现象。美国东北部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都市链,沿大西洋海岸线长970 km的地带内,城市数量庞大,自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向华盛顿延伸。早在1915年区域规划学者格迪斯(Godis)就预测,美国东北部的部分城市将最终蔓延到整个东北部,城市核心将完全被蒸发掉,在今天看来这个预测已经成为现实,同时在中西部、南部和西海岸,也有同样的区域都市链出现,洛杉矶—河岸—俄勒冈县大都市区向南延伸到墨西哥,向北延伸到圣巴巴拉。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大都市区向西延伸到萨克拉门托,向南延伸到萨利纳斯。芝加哥—加里—基诺沙大都市区向东边的底特律—安阿伯—弗林特大都市区延伸,向北边的密尔沃基和拉辛延伸。西雅图—塔科马大都市区正向波特兰靠近。美国的大都市区域正超出它们的边界并与另一个大都市区域连接起来[45]。城市空间增长已经转变到区域性蔓延的层面。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历程见表2.15。
表2.15 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历程
(来源:谢守红.大都市区的空间组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国家,于1980年确定了八大都市圈,其中最著名的是东京大都市圈、大阪大都市圈和名古屋大都市圈。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各地的人口就开始大规模地向这三大都市圈聚集,各大都市圈内部的各类产业也随日本工业化的推进逐步发展。随着城市郊区化的推进,通过高速新干线连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州地区一起形成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带——东海道大都市带,该大都市带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20%,居住人口达6000万,集中了日本一半以上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大都市带,其人口密度也比后者高出3~4倍[46]。无边际的城市蔓延如图2.10所示。(www.xing528.com)
图2.10 无边际的城市蔓延
2001年,斯科特出版了《全球城市区域:趋势、理论和政策》一书。该书认为,21世纪的城市化主要表现在城市区域内人口的快速增加和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但是,20世纪末城市学家发现,城市的形态正在发生急速巨大的变动,一个新的城市时代即将到来。他们将11个城市区域放在全球城市联合体的框架内详细分析,并将这些城市区域称为“全球城市区域”。全球城市区域正成为快速成长的多中心或多集群的城市集群,例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全球城市区域人口均超过3000万人,区域的外围城市和边缘城市也在快速增长,依靠自身的力量快速发展成为城市地区[47]。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许多大都市区急速发展,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大都市连绵区,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表现最为显著,仅仅在三十年间就形成了城镇密布、经济发达的区域性繁荣局面。辽宁中南部、四川盆地东部、山东半岛等也已经产生城市群现象的端倪,这是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区域化趋势,伴随着这些城市-区域空间现象的出现,更多的城市空间治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