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国际义务教育研究的主要热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质培养、教师培养、教育公平、农村义务教育、学业成绩、辍学等问题。我国义务教育研究热点与国内教育实际情况紧密相关,并直接反映国家的战略意图,如聚焦于“农村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免费义务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财政”等问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关注“教育公平”“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教学质量”等问题。
2.我国区域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上述研究表明,农村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是国内外义务教育研究共同关注的热点。而推进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因此,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是指以素质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打破学校界限,把相对优势的学校与相对薄弱的学校结成相对固定的办学实体,通过整体联动,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素质教育推进等方面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促进城乡学校在办学保障、学校管理、师资队伍、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均衡。学校发展共同体已成为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调查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9个区县的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发现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正经历由初建走向改革深化阶段,由自发组织走向政府政策推动阶段。因此,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要突破一般形式和意义上的学校结对帮扶的被动性特点,按照建立紧密型、民主性战略联盟的思路,打造高水平的发展平台,为薄弱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撑,要努力实现四大转变:由关注学校-学校、教师-教师之间的发展向关注学校不同层面的相互发展(校-师-生)的转变;从一般性课堂教学技术的研究向对整个城乡学校的发展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作用突出的关键共性教育教学技术问题突破的转变;从一般性点对点教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合作向学科领域共发展的集群式战略合作转变;由关注双方学校一般层面发展(硬件的均衡)向关注学校核心战略利益的实现(品牌、特色的发展)、关注教师群体的有效发展,并把学生发展放在核心地位的重大转变。
2)实现师资的高位配置、高端发展,支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师资的均衡,不是靠“等、要”,而是靠学校的自觉、自主,走内涵式建设道路。一是完善教师招聘制度,实现高位配置。以灵活的招聘方式引进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教师,应主动面谈意欲引进的专家,争取他们来单位工作。双方达成意向后,再实行定向公开招聘,以提升招聘效率。采用合同制公开聘任有特长的教师,如艺体美教师等。由教育主管部门采取“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直接管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考虑续聘或解聘。二是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名师资源,促进师资高端发展。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形成对名师的专业考核,促进名师与广大教师的深度交流。每位名师每学期应做到“作好一场讲座,上好一堂示范课,做好一个课题,带好一群教师”。建设好“名师工作室”,由名师帮助教师突破瓶颈走向卓越。建立“名师发展学校”,吸收薄弱学校的教师作为学员,通过结对帮扶,提升教师质量,推动师资均衡。
3)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解决学校布局与城市整体功能不协调的问题,同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充分调研,制订技术路线图。加强对每个施教区人口迁移动态和学龄人口的预测、学校服务半径和学校空间分布的疏密度分析,掌握全区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分布情况,并制订区域教育资源优化调整的技术路线图[13]。针对普遍存在的“城市人口扩大、区域功能调整、片区改造”等经济社会转型期的问题,地方教育部门要主动对接区域内相关部门,做好规划衔接,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互动协调发展。二是对区域内学校资源进行比较分析,明晰学校的资源占有量,发现不同学校之间的具体差距。如对在校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占地面积、班级数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政府针对办学中的薄弱环节,优化投入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办学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初步揭示了这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但本书仅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分析,还有一些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同时《高等教育研究》研究热点与其知识基础也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该主题的知识图谱绘制与研究。
【注释】
[1]李国华,王以祥.《高等教育研究》1995—1999年论文的引文统计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5):107-109.(www.xing528.com)
[2]别敦荣,彭阳红.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走向——以《高等教育研究》刊发论文为样本[J].高等教育研究,2008(4):65-72.
[3]侯剑华,陈悦.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S1:15-21.
[4]Hou,H.,Kretschmer,H.& Liu,Z.The structure of collaboration networks in Scientometrics [J].Scientometrics,2008,75(2):1-14.
[5]Chen,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6]龚放,叶波.2000—2004年中国教育研究热点与关键词——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9):1-9.
[7]尹丽春.科学学知识图谱[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46.
[8]赵文华.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价值、挑战与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6(3):34-39.
[9]Chen,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10]侯海燕,刘则渊,栾春娟.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J].科研管理,2009(1):164-170.
[11]Chen,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12]侯海燕.科学计量学知识图谱[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24.
[13]陈莹.基于GIS的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