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给水方式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
1.利用外网水压的分区给水方式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来说,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只能满足建筑下部若干层的供水要求。为了节约能源,有效地利用外网的水压,常将建筑物的低区设置成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高区由增压贮水设备供水,如图1-9所示。为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可将低区与高区的1根或几根立管相连接,在分区处设置阀门,以备低区进水管发生故障或外网压力不足时,打开阀门由高区向低区供水。
图1-9 分区给水方式
2.设置高位水箱的分区给水方式
设置高位水箱的分区给水方式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要求、设备材料性能、维护管理条件、建筑高度、节约供水、能耗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一般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静水压力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这种给水方式中的水箱,具有保证管网中正常压力的作用,还兼有贮存、调节、减压作用。根据水箱的不同设置方式又可分为下面4种形式。
(1)并联水泵、水箱给水方式。
并联水泵、水箱给水方式是每一分区分别设置一套独立的水泵和高位水箱,向各区供水。其水泵一般集中设置在建筑的地下室或底层,如图1-10所示。
图1-10 并联水泵、水箱给水方式
(a)并联给水方式 (b)并联给水方式实例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各区自成一体,互不影响;水泵集中,管理维护方便;运行动力费用较低。缺点是:水泵数量多,耗用管材较多,设备费用偏高;分区水箱占用楼房空间多;有高压水泵和高压管道。
(2)串联水泵、水箱给水方式。
串联水泵、水箱给水方式是水泵分散设置在各区的楼层之中,下一区的高位水箱兼作上一区的贮水池,如图1-11所示。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无高压水泵和高压管道,运行动力费用经济。其缺点是:水泵分散设置,连同水箱所占楼房的平面、空间较大;水泵设在楼层,防振、隔音要求高,且管理维护不方便;若下部发生故障,将影响上部的供水。
(3)减压水箱给水方式。
减压水箱给水方式是由设置在底层(或地下室)的水泵将整幢建筑的用水量提升至屋顶水箱,然后再分送至各分区水箱,分区水箱起到减压的作用,如图1-12所示。
图1-11 串联水泵、水箱给水方式
(a)串联给水方式 (b)串联给水方式实例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水泵数量少,水泵房面积小,设备费用低,管理维护简单;各分区减压水箱容积小。其缺点是:水泵运行动力费用高;屋顶水箱容积大;建筑物高度大、分区较多时,下区减压水箱中浮球阀承压过大,易造成关闭不严的现象;上部某些管道部位发生故障时,将影响下部的供水。
图1-12 减压水箱给水方式
(a)减压水箱给水方式 (b)减压水箱给水方式实例
(4)减压阀给水方式。
减压阀给水方式的工作原理与减压水箱供水方式相同,其不同之处是用减压阀代替减压水箱,如图1-13所示。(www.xing528.com)
3.无水箱的给水方式
(1)多台水泵组合运行方式。
在不设水箱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供水量和保持管网中的压力恒定,管网中的水泵必须一直保持运行状态。但是建筑内的用水量在不同时间里是不相等的,因此要达到供需平衡,可以采用同一区内多台水泵组合运行。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省去了水箱,增加了建筑有效使用面积。其缺点是,所用水泵较多,工程造价较高。根据不同组合还可分为下面两种形式。
图1-13 减压阀给水方式
(a)减压阀给水方式 (b)减压阀给水方式实例
①无水箱并列给水方式。
无水箱并列给水方式即根据不同高度分区采用不同的水泵机组供水,如图1-14所示。这种方式初期投资大,但运行费用较少。
②无水箱减压阀给水方式。
无水箱减压阀给水方式即整个供水系统共用一组水泵,分区处设减压阀,如图1-15所示。该方式系统简单,但运行费用高。
图1-14 无水箱并列给水方式
图1-15 无水箱减压阀给水方式
(2)气压给水装置给水方式。
气压给水装置给水方式是以气压罐取代了高位水箱,它控制水泵间歇工作,并保证管网中保持一定的水压。这种方式又可分下面两种形式。
①并列气压给水装置给水方式。
并列气压给水装置给水方式如图1-16所示,其特点是每个分区有一个气压水罐,但初期投资大,气压水罐容积小,水泵启动频繁,耗电较多。
图1-16 并列气压装置给水方式
②气压给水装置与减压阀给水方式。
气压给水装置与减压阀给水方式如图1-17所示。它是由一个总的气压水罐控制水泵工作,水压较高的区用减压阀控制。优点是投资较省,气压水罐容积大,水泵启动次数较少。缺点是整个建筑一个系统,各分区之间将相互影响。
图1-17 气压装置减压阀给水方式
(3)变频调速给水装置给水方式。
变频调速给水装置给水方式的适用情况与(1)点所述多台水泵组合运行给水方式基本相同,只是将其中的水泵改用为变频调速给水装置即可,其常见形式为并列给水方式。该方式的优缺点除(1)点所述之外,还需要成套的变速与自动控制设备,工程造价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