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预制混凝土建筑因成本控制过低,导致整体性差、防水性能差,加上大规模劳动力密集型基本建设拉开帷幕,最终使装配式结构的比例迅速降低,自此步入衰退期。近年来,我国有关预制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有回暖趋势,国内相继开展了一些预制混凝土节点和整体结构的研究工作。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装配式建筑自启动以来未曾中断,一直处于稳定的发展成熟阶段。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

我国预制混凝土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受苏联预制混凝土建筑模式的影响,主要应用在工业厂房、住宅、办公楼等建筑领域。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绝大部分单层工业厂房都采用预制混凝土建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多层住宅和办公建筑中也大量采用预制混凝土技术,主要结构形式有装配式大板结构、盒子结构、框架轻板结构和叠合式框架结构。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政府提倡建筑要实现“三化”,即工厂化、装配化、标准化。在这一时期,预制混凝土在我国发展迅速,在建筑领域被普遍采用,建造了几十亿平方米的工业和民用建筑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基本建立了以标准预制构件为基础的应用技术体系,包括以空心板等为基础的砖混住宅、大板住宅、装配式框架及单层工业厂房等技术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预制混凝土建筑因成本控制过低,导致整体性差、防水性能差,加上大规模劳动力密集型基本建设拉开帷幕,最终使装配式结构的比例迅速降低,自此步入衰退期。据统计,我国装配式大板建筑的竣工面积从1983至1991年逐年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装配式大板厂相继倒闭,1992年以后就很少采用了。

进入21世纪后,预制构件由于其固有的一些优点,在我国又重新受到重视。预制构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尤其是可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环境影响小,这些优点决定了预制混凝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

近年来,我国有关预制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有回暖趋势,国内相继开展了一些预制混凝土节点和整体结构的研究工作。在工程应用方面采用新技术的预制混凝土建筑也逐渐增多,如南京“金帝御坊”工程采用了预应力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框架结构体系,大连43层的“希望大厦”采用了预制混凝土叠合楼面,北京榆构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了多项公共建筑外墙挂板、预制体育场看台工程。2005年后,万科集团、远大住宅工业集团等单位在借鉴国外技术及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从应用住宅预制外墙板开始,成功开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结构体系。(www.xing528.com)

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装配式建筑自启动以来未曾中断,一直处于稳定的发展成熟阶段。

我国台湾地区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体系和日木、韩国接近,装配式结构节点连接构造和抗震、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很成熟。装配式框架梁柱、预制外墙挂板等构件应用广泛。

我国香港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末采用标准化设计,自1980年开始采用预制装配式体系。叠合楼板、预制楼梯、整体式PC卫生间、大型PC飘窗外墙被大量用于高层住宅公屋建筑中。厂房类建筑一般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建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