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动比的组成及定义
转向器的传动比由角的传动比iωo和力的传动比ip组成。
1.角传动比iωo
角传动比iωo是转向盘的转角φ与驾驶人同侧转向轮转角之比。它包括转向角传动比iω和转向传动装置的角传动比i'ω。
转向盘的转角φ和转向摇臂轴的转角βp之比,称为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即iω=φ/βp。转向摇臂轴的转角βp与转向节臂转角βk之比,称为转向传动装置的角传动比i'ω,即i'ω=βp/βk。
2.力传动比ip
力传动比ip是从轮胎接地中心作用在两侧转向轮上的合力2Fω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之比,即ip=。
(二)力传动比与角传动比的关系
如上所述,力传动比可用式(6-87)表示:
轮胎和地面之间的转向阻力Fω和作用在转向节上的转向阻力矩Mr,有以下关系:
式中 a——车轮转臂,指主销延长线至地面的交点到轮胎接地中心的距离。
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可由式(6-89)表示:
式中 Mh——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矩;
Rsω——转向盘作用半径。
将式(6-88)和式(6-89)代入式(6-87)后得
如果忽略摩擦损失,2Mr/Mh可用式(6-91)表示:
将式(6-91)代入式(6-90)之后得(www.xing528.com)
由式(6-92)可知,力传动比与Rsω、a和iωo有关。车轮转臂a越小,力传动比ip越大,转向越轻便。但a值过小,会由于车轮和路面之间表面摩擦力的增加,反而增大了转向阻力。对于一定车型,可用试验方法确定a值的最小极限。通常货车的a值在40~60mm内,轿车的a值取0.4~0.6轮胎胎面的宽度。转向盘半径Rsω根据车型大小在200~275mm范围内选取。对于一定的汽车而言,Rsω和a都是一个常值,故力传动比ip与角传动比iωo成正比关系。
(三)转向系的角传动比iωo
转向传动装置的角传动比i'ω可用转向摇臂轴转角βp与转向节臂转角βk之比来表示,也可以近似用转向节臂臂长l2与摇臂臂长l1之比来表示,即
现代汽车结构中l2和l1的比值,一般为0.85~1.1,可粗略地认为其比值为1,所以转向传动装置的角传动比i'ω近似为1,则
即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近似等于转向盘的转角和转向摇臂轴转角之比。于是,研究力传动比ip和转向系角传动比iωo及其变化规律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只研究转向器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的问题。
(四)转向器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
转向器角传动比iω是一个重要参数,它影响汽车的操纵轻便性、转向灵敏性和稳定性。由式(6-92)能看出:增大角传动比可以增大力传动比。而式(6-87)表明,在转向阻力Fω一定时,增大力传动比ip会减少驾驶人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使操纵轻便。
由式(6-91)并考虑到iωo≈iω,则能看出:转向轮的转角和转向器角传动比iω成反比。角传动比增加后,转向轮转角对同一转向盘转角的响应变得迟钝,操纵时间增长,汽车转向灵敏性降低,所以“轻”和“灵”构成了一对矛盾。为解决这对矛盾,通常采用可变角传动比的转向器来协调这对矛盾。变传动比的变化规律,又因转向器的结构形式和参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图6-31所示为蜗杆曲柄销式转向器的工作简图。销子与蜗杆接触点A、传动中心O的距离是不固定的。转向盘转动一周,销子由图上的A点位置将移动一个螺距t,若转向盘转动一个φ角,销子的距离是s,则有
图6-31 蜗杆曲柄销式转向器
由图6-31可知
所以
如果曲柄长为K,螺距t不随φ角而变,则
式(6-98)表明当螺距t不变时,角传动比iω和转角βp的余弦成正比。故在直线行驶位置附近,转向器角传动比iω比在其他位置要大,所以在小转弯行驶时获得了较好的操纵轻便性。当指销离开中间位置走向两端时,角传动比的值逐渐下降,根据公式βh=φ/iω可知,此时转向轮对转向盘转角的响应变得比较敏感。转向盘旋转总圈数得以减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轻”和“灵”的矛盾。根据使用要求,有的汽车希望角传动比在直线行驶位置附近有较小值,在两端有较大值,对此,蜗杆曲柄销式转向器可通过改变螺距t来达到这一要求。
对单销式转向器而言,设计者可根据要求把每处螺距设计成所需要的值,以获得所要求的角传动比变化规律。例如某车型转向器蜗杆,中间位置附近螺距t较小,到两端逐渐增大,其传动比在中间位置等于19,转向盘从中间位置向两边转30°仍然不变。转向盘从30°转动到75°,传动比从19急剧减低到11,之后从75°开始缓慢减小,当摇臂轴转到底时减至8。蜗杆中间位置附近螺距t较大,到两端逐渐变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