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间轴偏离中性面,阻力系数与阻尼比的要求

中间轴偏离中性面,阻力系数与阻尼比的要求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L已定的情况下,各中间轴则应远离中性面。增大阻力系数ki亦能增大kβ,但这是受平顺性对阻尼比的要求所限制的。负荷转移、轮胎气压以及制动抱死等都将影响力矩中心的位移,从而使力矩臂、外力矩、角加速度等都在不停地变化,且导致车身最大

中间轴偏离中性面,阻力系数与阻尼比的要求

1.倾角公式

由式(3-68)可知,车身倾角除随簧载负荷P增大外,还有许多影响它的相关因素:

1)加速度。纵、横向加速度j越大,车身最大倾角βm就越大。jβm近于线性关系。

2)内心距。内心距Ri有着较深的内涵,如果Ri=a1-b1为正值,制动过程中,质心C下降,力矩ep缩短,βm相对减小;而加速过程则完全相反。此外,Ri为正值,各轴偏频ni是前低于后。一般要求nn/n1=1.05~1.15。若Ri=0,则各轴偏频相等。

3)角刚度。角刚度与车身倾角成反比。由公式Cαβ)=∑ciai2可知,要提高角刚度,就得提高换算线刚度ci和各轴(轮)至中性面的距离ai。提高ci将使平顺性变坏。提高角刚度的有效途径在横向上是增大轮距(簧心距)Bi,在纵向上是增大总轴距L,因为它们是平方关系。在L已定的情况下,各中间轴则应远离中性面。例如,独立三轴汽车,其中轴若置于中性面上,则不起抵抗车身纵倾的作用。

Bi已定的情况下,若各轴内心距Ri=0,且左右悬架换算线刚度均等于ci,那么角刚度Cαi=978-7-111-45672-8-Chapter03-130.jpgCiBi2。若Ri≠0,则角刚度

式(3-71)说明,负荷偏置将提高横向角刚度,但这是不可取的。为统一车身稳定性和平顺性这一矛盾,往往通过加装稳定装置来提高角刚度。特别是在空气悬架和那些平顺性要求较高的汽车上,稳定装置的角刚度在总角刚度中占有相当比例。例如林肯轿车约占41%。为有效发挥横向稳定装置的作用,须加大立柱中心距,并使立柱方向与上支点的瞬时速度方向一致。

板簧因自身宽度的抗扭作用,将使横向刚度增加10%~30%。然而,过大的角刚度将使车轴和车身的角频率增加,负荷转移过大,相关零部件载荷增大,轮胎磨损加剧,乃至车轮离地并使平顺性、顺从性和操稳性变坏等。式(3-72)可作为合适角刚度值的检验规范:

Cβ≥[(1+j/βmg)ep+Rij/g]P (3-72)

j=0.4g时,一般可分别取纵倾角βm≯1.2°,侧倾角αm≯3.3°。若忽略内心距Ri的影响,角刚度的参考限值为

横向:Cα≮8erP (3-73)

纵向:Cβ≮20epP (3-74)

4)力矩臂。力矩臂e越大,外力矩和车身倾角就越大。由于力矩臂是力矩中心O与簧载质体质心c相对于地面高度的代数差,因此,在c点已定的情况下,O点的位置不仅决定着e值的大小,而且还决定着e值为正、为负或为零。e值为零,倾角为零;e值为负,车身倾斜方向与惯性力方向相反。力矩中心O的位置,完全由悬架设计所决定。

5)侧倾力矩臂。作为二轴汽车,车身系绕着一个共同的侧倾轴线倾斜,而侧倾轴线则是前后悬架力矩中心O1O2的连线,过质心c向地平面所作的垂线与侧倾轴线的交点便是力矩中心O。因此,只要确定了O1O2点,就确定了O点,进而确定了侧倾力矩臂er

作为轴数大于2的多轴汽车,由于各轴力矩中心Oi的高度hi互不相等,因此就很难找到统一的侧倾轴线。然而,由于各轴侧倾力矩之和∑Mi等于总侧倾力矩M0,故换算侧倾力矩臂为

式中 Pi——各轴悬架负荷。

由于各轴簧载质量mi=(1+bi/R0Cieim/C。所以(www.xing528.com)

式中 C——整车组合线刚度(N/m),C=∑Ci(1+bi/R0);

R0——外心矩(m),R0=∑Cibi2/∑Cibi

ei——各轴侧倾力矩臂(m)。

当某轴侧倾力矩中心高于该轴悬挂质量质心时,其侧倾力矩臂应取负值。在各轴簧载质体质心已定的情况下,ei的大小决定于Oi点的高低。一般说来,Oi点升高,ei减小。Oi点不能随意升高。过高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弹簧和车轴等将受到一个较大的力矩。特别当车轮着地点处受到一个侧向力时,冲击易于传递到车身上去。

6)倾覆力矩臂。由于倾覆力矩中心O就是整车约束反力合力N的作用线与中性面的交点,而N又是由各轴悬架导向机构对车身作用力的合力Ni所组成[1],因此,只要对Ni按比例采取逐一合成的办法,便可最终确定N的大小和方向。

N力的合成,一般采用作图法,它虽有一定误差,但却直观、迅捷。ep值的大小除决定于质心高度hg外,主要决定于悬架“推杆角”ϕ的相位和大小。由于车轴偏离角δ和车身侧倾角αϕ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δ=αtgϕ,所以车身稳定性与操纵稳定性总是一对矛盾!

ϕ值的大小和方向,还影响地面冲击的传递、转向盘的摆振、行驶方向的安定、前轮定位参数和传动角度的变化以及制动时车轴和弹簧的受力等,因此应全面考虑!

2.角加速度公式

对人员乘坐和物资运载构成威胁的,主要不是车身倾角β的大小,而是角加速度978-7-111-45672-8-Chapter03-134.jpg的高低。由式(3-70)可知,978-7-111-45672-8-Chapter03-135.jpg近似于β的线性函数。因此,要降低978-7-111-45672-8-Chapter03-136.jpg,首先就得降低初值a。而a除与加速度j、簧载负荷p和力矩臂ep成正比外,还与车身对力矩中心O转动惯量I0成反比。其次,要降低978-7-111-45672-8-Chapter03-137.jpg,还得降低斜率k。由于Cβ远大于Pep,所以k是负值。降低978-7-111-45672-8-Chapter03-138.jpg的有效措施,除降低簧载负荷Gs和减小力矩臂ep外,主要是提高角刚度Cβ和增大角阻尼kβ

角阻尼决定于减振器,它虽不影响车身的最大倾角,但对于“点一下”就放开的制动,却因响应滞后而达不到相应加速度j的倾角。特别是能够延缓达到最大倾角的时间。由式(3-66)可知,减振器的布置角度、位置以及阻尼的大小都将影响kβ值。

为充分发挥减振器的效能,其布置方向,作为抵抗车身倾斜,应与上支点的速度方向一致。然而,作为衰减振动的平时工作,又应与下支点的速度方向一致。因此,应综合考虑。

由于ri值是平方关系,故减振器应布置在车轴相对于中性面的外侧。

增大阻力系数ki亦能增大kβ,但这是受平顺性对阻尼比的要求所限制的。不过可以采取如下协调措施:由于制动远比加速强烈,故可在不改变周期阻力系数ki的前提下,在压、拉比λ=kp/kr的取值范围内,使中性面前的减振器的压缩阻力系数kpi和中性面后的减振器的复原阻力系数kri相对加大。这样,既可降低制动角加速度,也不致过大地传递地面冲击。

3.力矩中心的位移

在车身倾斜过程中,约束反力合力N的大小和方向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力矩中心也在不停地变位。负荷转移、轮胎气压以及制动抱死等都将影响力矩中心的位移,从而使力矩臂、外力矩、角加速度等都在不停地变化,且导致车身最大倾角的改变。力矩中心的位移问题是较为复杂的,只有把β978-7-111-45672-8-Chapter03-139.jpg的瞬时值记录下来,才能进一步认识其变化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