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车身倾角和角加速度表达式之前,为简化分析,先作如下假定:
①在车身倾斜过程中,假定力矩中心相对于簧上、簧下质体不动;②视纵横向加速度为常数;③忽略非簧载质量的影响;④忽略各关节部位的摩擦和橡胶元件变形的影响;⑤不计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
下面就以“力矩改变量法”来确立多轴汽车车身纵倾时的最大倾角和角加速度。“力矩改变量法”既能反映负荷的变化,又能反映力臂的变化。
图3-6 多轴汽车车身倾斜的力学模型
由图3-6可知,质量为m的簧载质体(车身),在制动减速度j的作用下,距各轴为bi的质心c处,同时作用有重力mg和惯性力mj。二力对与j同时产生距各轴为ai的力矩中心O所产生的外力矩为Mo,它迫使车身绕着过O点的y向轴线加速地转过一个角度β。
由此引起下列三个反倾力矩:一是车身各质点对过O点的y向轴线的转动惯量Io与角加速度一起提供的惯性阻力矩Mi,二是由换算线刚度为ci的各轴弹簧的变形力Pi对O点所取的弹簧力矩Ms,三是由压缩(拉伸)阻力系数为ki的各轴减振器的阻尼力Fi对O点所取的阻尼力矩Md。这些反倾力矩与外力矩构成平衡,亦即
∑M=Mo+Mi+Ms+Md=0 (3-62)
Mo的确定:当倾角从零变到β时,质心位移到了c'点。此时,惯性力mj和重力mg均未发生变化,但倾覆力矩臂却由ep变为e'p,重力臂也增大了x,于是
Mo=mje'p+mg[(a1-b1)+x]-mg(a1-b1)
由于β一般不大于5°,所以e'=ep-(a1-b1)β,x=epβ。若令(a1-b1)=Ri,并把Ri叫做内心距,于是
Mo=mjep+(mgep-mjRi)β (3-63)
Mi的确定:惯性力矩等于转动惯量与角加速度之积,亦即
Ms的确定:当倾角从零变到β时,反倾力矩臂ai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各轴的力却产生一个改变量Pi,进而产生了力矩改变量:
若令,并把Cβ叫做纵向角刚度,那么Ms=-Cββ(3-65)Md的确定:当倾角从零变到β时,各轴减振器的上支点Ti均以角速度绕O点转过β角。若Ti点与O点的距离为ri,那么Ti点的线速度为,减振器活塞的相对速度vi=ricosλi。λi是减振器轴线与垂线的夹角。阻尼力Fi=kiricosλi。于是,有效总阻尼力矩为Md=-若把kβ叫做纵向角阻尼,并令(www.xing528.com)
于是,总阻尼力矩为
当把式(3-63)~式(3-67)代入式(3-62),并令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均等于零时,便可解得车身的最大纵倾角:
式中 g——重力加速度;
j——纵向加速度(g);
P——簧载负荷(N);
ep——倾覆力矩臂(m);
Cβ——纵向角刚度(N·m/rad),Cβ=Ciai2,Ci为各轴弹簧和轮胎的换算组合线刚度(N/m),ai为各轴至中性面的距离(m),a1=cili/ci,li为各轴至第一轴的距离(m),Ri为内心距(m),Ri=a1-b1,b1为第一轴至簧载质体质心面的距离(m)。
式(3-68)的正负号,“点头角”取正,“仰头角”取负。式(3-68)亦可用于计算最大侧倾角。此时,除应将j视为侧向加速度外,还应将βm改为αm,Cβ改为cα,ep改为er,并把Ci视为左右轮的换算组合线刚度,且认为中性面与质心面重合,即认为Ri=0。亦即车身的最大侧倾角为
把式(3-63)~(3-65)和式(3-67)代入式(3-62),还可得到纵向角加速度的表达式:
式中,初值a=Pepj/I0g,斜率(Cβ+kβ/t+PRij/g-Pep)。式中的I0为簧载质体对力矩中心O的转动惯量,t为倾角达到β时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